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管察 《钓鱼》2009,(5):16-17
浮标在中国大陆的出现始于两岸钓鱼交流,是由台湾钓手带来的。它与传统钓鱼用浮子、立漂表达鱼讯有许多不同,通过浮标的调实现线组的二力平衡,把钓铒的运动和重量变化用标尖的升降反应出来就是破坏平衡。本业,我们是按照“羽沉知食驶”来认识鱼讯的,坠钩沉底了,不管钓线是直、曲还是斜,平躺在水面上的羽毛或其他浮的东西只有沉了或者移动才标志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标尖向上运动。一支浮标包括浮休、插脚、标尖三部分,决定其上浮能力的是浮休,所以多用比重小的木材、芦苇、羽毛和空腔塑料来制作。  相似文献   

2.
凡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统称鱼漂,“作用是使鱼钩不致沉底。”可是悬坠钓组不同了,浮标不是漂浮,而是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可以让钩沉底,也可以不沉底。过去是“鱼漂下沉,就知道鱼已上钩”(引文据《现代汉语词典》),现在是浮标上升、颠簸、上蹿下跳都可能是鱼已上钩,而且下沉有速度、幅度和力度的变化。浮标提升了鱼漂功能,把原来隐蔽的、不明朗的信号放大了,量化了。四、浮标造型与工作方式与简单立漂相比,由标身、标脚和标尖三部分组成的现代浮标,最大的变化是标身上方  相似文献   

3.
史为林 《钓鱼》2009,(22):18-19
钓友们钓鱼,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浮标和以这个浮标为核心组成的钓组。钓组入水后标尾直立于水面,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鱼吃钩的信息。如果标尾倾斜着歪向一边,或者稍有风吹草动,标尾便东摇西晃,或者轻微的水流就能把标尾冲歪,那将是很讨厌的事。这就是浮标的不稳定现象。浮标的不稳定固然和外力的作用有关,但外力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要考虑的是浮标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郅辽 《垂钓》2006,6(1):30-32
星标有两个缺点,一是随水漂移,水线斜了中鱼率受影响;二是波浪起伏,漂浮的浮子不够稳定,模糊了鱼讯。所以水库钓鱼都选择浮标,可是环顾市场却没有一支浮标是专为水库设计的,除了标尖粗、标身壮可以参考外,从造型、性能以及操作上说,我们受池钓浮标的影响太深了。  相似文献   

5.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 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一、从立漂到浮标鱼漂古已有之。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饵。浮就是鱼漂,但用“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无法解释钓鱼的技术演变,更不能说明鱼接近和触及钓饵时的状态,而这些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钓鱼》2005,(13):19-21
鱼漂与浮标在我看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在于二者在钓鱼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顾名思义,传统意义上的鱼漂是漂浮在水面上用来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但如果用这种眼光去看待悬坠钓浮标则显得狭隘了。现代浮标除了具备传统鱼漂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作用外,还具有通过调钓目数的变化改变钩饵同子线在水下的状态.通过标尾的细小信号变化探测钓点内鱼的密度以及鱼所在的水层深度;正确反应鱼饵在钩上的剩余程度和溶散量.通过控制标的翻身速度以适应不同鱼情的垂钓需要等等。这些作用在传统鱼漂上是难以得到体现的,因此,如果仅用鱼漂这样的名字称呼浮标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5,(5):25-25
浮标是由标身、标脚和标尖三部分组成的。过去,我们将拴在线上的羽毛以及其它用于观察和反应鱼讯的物件称为鱼漂,或称浮漂,是因为还没有像现在那样重视到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和二力平衡来认识它。因此,用鱼漂来解释浮标就显得非常生硬,尤其是作为标记而需要及时调整的的标尖,更是变幻莫测。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4,(6):28-28
有一个疑问困扰了记者多年,就是钓快鱼的浮标能不能钓慢鱼?用钓快鱼和钓小鱼的浮标钓大鱼,在浮标调整上有没有区别?对爱好钓鱼,但没有机会参加钓鱼比赛的钓鱼大众来说,形状各异、规格多样的浮标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标公式?  相似文献   

10.
王怀斌 《垂钓》2006,6(1):47-48
浮标的标尾就象微机的显示屏一样重要,观察标尾动作是我们判断鱼讯、采取应变措施的重要依据。高手通过标尾的运动变化过程就能找出哪口是入口讯号、哪口是撞线、哪些是鱼的吐口或吞钩过浅,进而知晓浮标的调目、钓目是否合适,浮标的选择是否正确,更能知晓钩饵在水底状态,从而为钓手的应变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因此说:认识标尾不光是认识标尾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5,(7):21-21
古称浮子,现统称鱼漂,指的都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台钓”出现之后,我们发现,悬坠钓组使用的浮标不是漂着浮着,而是整体沉在水下,由一个浮出水面的标示杆来标志鱼钩状态和反应鱼讯,并因脚的长短粗细,以及材质的不同而影响线组运动。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钓鱼》2004,(1)
“标”与“漂”应有区别《钓鱼》编辑部 目前,《钓鱼》杂志上存在“浮标”与“浮漂”及“标”与“漂”混用的问题。其实,用“漂”还是“标”在钓鱼的实际活动中并无大碍,但与钓鱼媒介和渔具厂商营销活动却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钓鱼》的热心读者,经观察,在今年《钓鱼》第17期之前,杂志上都是以“浮标”和“标”字刊出,包括《钓鱼专刊百期精选》。可是,从今年第17期开始,“浮标”突然改为了“浮漂”和“鱼漂”,“标尖”也成了“漂尖”,虽是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混淆不清,让读者无所适从。而就在这期杂志第22页,厂家的广告明明是“浮标”,…  相似文献   

13.
沈晓光 《钓鱼》2006,(2):45-46
悬坠盛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原来的视角是,坠钩平底,信号真实,因为只有鱼衔住钩,拉直脑线并移动或提起铅坠才有浮子的升降。悬坠的不同是标尖升降不说明钩入鱼嘴,钩上没有饵了,浮标会上升。鱼在钩旁游过,标尖既能上升也能下降。如果用原来的视角看浮标,我们会被真真假假的动作搞得很累,冬天尤其如此。所以入冬后,我还是老老实实回到星漂底坠钓组上来。12月18日,我与两钓友在一放养浜钓鱼,大家都是传统钓组,蚯蚓做饵,但钩、线、浮子不同。我是0.6号钓线,线上穿0号弹性浮子6粒,2号袖钩,脑线长3厘米。两钓友中一人是1号线,穿1厘…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05,(8):22-22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  相似文献   

15.
何蔚蓝谈标     
汤昕东 《垂钓》2008,(1):41-42
何蔚蓝曾说过:优秀的设计师,能将浮标设计得更功能化、人性化和简易化。正是因为这个理念,才使得钓鱼郎公司系列浮标享誉南北。然而,对于钓鱼人来说,面对各种各样的鱼情,如何选标、用标才是最关键的。换言之,再好的浮标,也要懂得运用才行。  相似文献   

16.
管察 《钓鱼》2009,(9):22-23
两岸钓鱼交流使我们认识了浮标——浮出水面的标志物此前习称浮漂,主要有散子漂、独漂和立漂其功能是“羽沉知食驶”,能反映鱼咬着钩走了就满足了,至于钩上还有没有饵,有多少,鱼把饵吸进嘴了还是吸到唇边就停住了,在浮漂的反应比较混沌,也过于简单,浮标的出现把调和钓分得清楚了,可是鱼情不同,一旦遭遇轻口、乱口就难以驾驭了,于是有优化造型,针对鱼口特点而通过调整尖、身、脚配置来为某种对象鱼服务的个性化浮标。  相似文献   

17.
选择浮标一看造型,二测浮力,三是微调铅重看浮标的升降幅度。然而认定浮标主要是凭经验,是感性的,并由此形成了约定俗成,在词义上比较含糊,在不钓鱼的人看来甚至是荒唐的名词。其中,容易混淆和引起误解的是:浮力、上浮力和剩余浮力浮力的物理学解释是“物体在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现代汉语词典》)然而钓鱼人所说的“浮力”和评判浮标时说“这支标‘浮力’大”包含着两个内容,一是浮标入水排斥水体所产生的向上托的力,二是选用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作浮标而具有的向上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谷晓林 《垂钓》2005,5(3):26-26
调标是每个钓鱼人必须面对的之一。现在的调标方法有很多,但不论用何种调标法,其目的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能较好地控制两饵在水中的状态。饵料在水中的状态无非是两饵卧底、一触一卧、一悬一触、两饵悬浮四种。可是在实际的钓鱼活动中,饵团在水中的状态不是直观可见的,它只能通过浮标钓目的多少来间接反映,而要完整地实现饵团在水中的那四个状态,又与浮标的调目和饵料的比重有关。  相似文献   

19.
贺建成 《钓鱼》2010,(12):32-32
坠体也叫坠子、钓砣、沉砣,主要有铅皮坠、保险线坠、开口坠、锥型坠等。不同的钓鱼形式有不同的设坠技巧,不同钓法的坠体设置有形状、大小、轻重、长短之分和配标与否之别。浮标是显示信号的标志,坠体是标相的制造源,不同的坠体移动走向会产生不同的标相:坠体上移,浮标上升;坠体平移或下移,浮标会走会沉。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浮标的套和号套,有大套和小套之分,大套是指同一注册商标中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多支浮标的总称。如“钓鱼郎”商标下的“醉仙”包含3个款式,共22支浮标就称为大套。竞技钓手既要打浮又要钓底,还要在经常走水的大水面环境中钓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