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6月,在非洲利比里亚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王刚获得“非洲之星”荣誉勋章。“非洲之星”荣誉勋章是利比里亚政府为表彰对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利比里亚人而设立的,极少授予外国人。瑟利夫总统在授勋仪式上盛赞中国青年志愿者为利比里亚人民作出的贡献。像这样获得各种荣誉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中国青年志愿者到海外服务,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因而能够得到受援国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26日一早,当巴航PK852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刚刚在巴基斯坦历经十天访问之旅的中国青年代表团的100名来自中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依依惜别,他们中有不少人顾不上长途旅行的劳累,将转乘其他航班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22日,第五届中国-东盟青年营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来自东盟十国的100名青年代表和东盟秘书处1名观察员来华参加青年活动。本届青年营活动以“东盟青年了解中国”为主题,历时7天。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7,(7):33-33
2007年6月13日,东盟青年公务员代表团一行92人抵达北京,参加中国一东盟青年公务员交流项目,并开始对华为期8天的访问。  相似文献   

5.
非洲,那是一片神秘、遥远的土地;那里有激情四射的歌舞;有蕴藏丰厚的自然资源;有奇特多彩的化和风俗;有苦难的历史和急需发展的现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非洲拥有30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有56个国家和地区,7亿多人口,其中大多数为黑人,少数是白人和黄种人。2004年8月22日,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44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们抵达北京,参加“首届中非青年联欢节”。联欢节历时9天,行程从北京分两路赴郑州、武汉最后在广州汇合,本刊记随团采访了整个活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的青年团体为促进中国青年与非洲青年的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尽量增加中国青年与非洲青年直接了解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进入90年代,中国青年组织与近30个非洲国家的青年组织进行了互访。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21世纪的栋梁。中国政府一向重视青年工作,注意发挥青年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青年寄予很大的希望。来华访问的非洲国家青年代表团,对此给以高度的评价。曾代表中国青年去非洲参观访问过的各种代表团成员,谈到访非观感时,无不为非洲青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温家宝总理与英国首相布朗就建立中英青年交流机制达成共识,并由团中央以全国青联名义与英国文化协会共同实施“中英400——青年交流计划”,从2008年至2010年间中英双方各派遣400名青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谢艳艳 《职业圈》2013,(2):59-59
当代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背景下,青年群体时代特征的发展和变化使得新时期青年工作肩负着更加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作为青年工作者,对于新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当理性看待、冷静思考,与时俱进地推动青年工作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6-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进行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16日下午,他在上海科技馆以所谓Town Hall Meeting(国内有译成"面对面",不够贴切,后文简称"上海THM")与500余名中国青年学生展开对话。活动共持续约  相似文献   

10.
吴玉章同志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文章从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注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注重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注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四个方面.分析了吴老教育思想对当代青年人才培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个单位要始终保持不竭的创新能力和工作动力,就要不断培养人才.如何爱惜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是单位培养储备人才资源的重要环节.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当中也出现许多基层社会组织(文中称“青年自组织”)。这些组织便成了培养青年学子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文化的演练场。这里分别阐述现代公民文化的内涵、“青年自组织”的功用以及其持存空间等方面,最终表明了极具活力的青年学子所组成的“青年自组织”是青年学子走向社会的演练场,是社会文化代际转换的驿站,更是型塑现代社会公民文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赵喜花 《职业圈》2014,(29):25-26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产出更多的效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就青年组织如何促进企业创新创效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青年具有文化程度高、有干劲的优势,另一方面青年也有缺乏经验、沉不住气的劣势。本文对青年组织如何引导青年进行创新型创效,如何在创新创效中充分发挥青年的优势、弥补劣势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23年4月12日,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成功举办。中外青年、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代表围绕“新时代·炫青春·向未来”这一主题,就“青年如何做好沟通中外友好的使者”“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文化之都赋能青年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青年蕴含巨大力量,是文明交流互鉴事业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全球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国际青年期待发展、拥抱发展,在北京找到了赋能自身发展的平台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曾于2000年和2007年两次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赵柏田说:"写作改变了我,写作也在塑造着我,让内心变得强大、坚强。近几年来,我从中短篇小说的阵地后撤,把历史纳入了我的写作视野。历史在这时不再仅仅是一个写作的资源,更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世界本身。"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莱钢共青团组织如何以开展庆祝建厂40周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厂情厂史教育活动,用建厂40年来莱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教育青年、激励青年、鼓舞青年,引导广大青年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不断强化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企业共青团组织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联系新情况、新变化,针对当前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四类突出问题,努力探索、积极推进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新载体、新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广大团员青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在和团中央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站在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团的建设,对青年工作给与了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年群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通过独特的网络语言和多样化的网络行为,实现情绪表达和自我塑造,充分展现群体态度的一种文化现象。该文基于新时代网络亚文化的传播背景,以高校青年为目标群体,研究了网络亚文化的常见类型及表现特征,从身心健康、能力锻造、道德理念、消费观念和价值信念等角度,对高校青年参与网络亚文化活动的影响进行了辩证探析。高校青年是制造、体验和传播网络亚文化的先锋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深刻探析并正视网络亚文化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双面影响,才能为主流文化的培育和践行开辟新的路径,激发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党的青年观,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从党的十二大到现在,这是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专门论述青年工作,饱含着党对青年的关心和信任,寄托着党对青年的殷切厚望。本文从把握时代背景,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抢抓发展机遇,振奋精神状态,着眼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层面对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精神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