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以2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案例,从项目组织结构、治理机制、利益相关者治理、治理绩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单一学院建群和跨学院建群两种不同方式下专业群项目治理状况、存在差异及成因。研究发现,不同建群和治理方式各具优势与不足,为提升专业群治理能力与水平,需平衡和处理好专业集群发展的长期性与专业群建设项目短期性、专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性与专业群建设项目任务局部性、专业群日常管理与专业群项目管理三对矛盾关系,同时,需在治理结构上坚持开放合作,治理主体上坚持多元参与,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包方与监理方之间的委托关系意味着双方主体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在组织、技术、资金、管理权限、市场化以及是否盈利等方面均有显著区别。单一委托模式、平行委托模式和联合体委托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监理委托模式。双方产生冲突的来源大致可归结为发包方主要责任、监理方主要责任以及不确定事项等几个方面。按照成因和合同关系范畴对冲突事项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从合同和关系层面说明如何管理事前冲突,从发包方、监理方和合同建设三个角度论述了如何管理可能面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大学治理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大学治理依据治理主体、内容、方式等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围绕着大学办学与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办学的权力、经费的筹措与分配、大学章程及规则的制定、大学的人事权力等形成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之间的关系,其关系的实质是大学治理权的分配和大学治理范围的划分。大学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关系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即间接影响的结构与直接控制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调整大学治理结构成为不少国家大学改革的重要领域,大学治理结构以及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的调整方向、内容、方式等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目前导生冲突治理思路主要局限于如何消除冲突,忽视了冲突所蕴藏的积极功能。冲突是导学关系的常态。导生之间属于异质性群体,加之研究生教育场域独特的“偏正结构”,导致隐性冲突成为导生冲突的主要形式。导生冲突能够促进导学共同体整合,是导学关系紧密度指示器,发挥着导学共同体的“安全阀”功能。同时,冲突还是实现高质量知识生产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导生冲突治理不能片面强调消灭冲突,而应基于导生冲突的形式和功能实现精准治理。应在消除导生冲突的刻板印象基础上,促进显性正冲突,防范显性负冲突,监测隐性负冲突。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太仓市的现代学徒制项目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合作治理结构,一种是接近德国传统双元制模式的校企合作治理模式,另一种则是具有更强的PPP(公私合作关系)色彩的多方合作治理模式。其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机制可以归纳为四条: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及成本分担。太仓现代学徒制良好的实施效果与一些内外部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外资企业聚集产生的人才需求效应、对参与学徒制企业的适当激励、较为合理的治理结构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的措施等条件。  相似文献   

6.
监理方与承包方冲突对项目影响很大。监理方与承包方的关系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功能属性,包括监理职能、合约关系、工作关系等。双方关系的异化常常导致冲突,科学辩证看待双方关系能有效减少冲突。监理方和承包方冲突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项目质量冲突、进度冲突、成本冲突及安全文明施工冲突等几个方面。按照已有的冲突成因和属性标准对所列冲突事件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全面客观认识冲突提供了多个视角。冲突的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是双方冲突管理的主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教育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治理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欧美国家教育治理经验的研究、政府在教育治理中的角色的研究以及不同类型与不同阶段教育治理对策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我国教育治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对教育治理概念的认识存在分歧,研究不够深入;对教育治理的体系、模式等相关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过于注重欧美国家在教育治理中具体经验和措施的介绍,与我国国情结合欠缺;关于我国政府角色以及不同类型与不同阶段的教育治理对策等方面内容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总之,我国教育治理视阈还有待拓展和深入,应从多方面的理论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8.
从非营利组织视角透视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办学校组织的法律定位是非营利法人。作为非营利法人,在组织性质、利益相关人关系、组织绩效评估和公共责任使命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完善民办学校治理结构具体制度细节应当考虑到这些法律定位和特殊属性。而要理顺民办学校治理机制,避免频繁激烈的控制权斗争,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清除法律法规的矛盾和冲突,将民办学校严格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  相似文献   

9.
高校发展规模的巨型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职能扩展的多维化以及矛盾冲突的复杂化,使统筹在高校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促进高校治理主体的有机协作,确保治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治理目标的有效达成,在高校治理中加强统筹,需要围绕类别、层级、职能、环节、内外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等不同层面具体展开。高校治理中的统筹策略,以树立积极的统筹观念为先决条件,以明确统筹主体为关键环节,以构建多样的统筹机制为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分析框架下,政府、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各自在网络空间的存在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纵横交错的冲突和合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聚合体系.在参与治理这个聚合体系的过程中,各主体呈现出不同的"博弈者特性".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以私营部门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和以公民社会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分别对应着以主权国家法规为基础的制度建构、以契约为基础的制度建构以及以共识和协商一致为基础的制度建构过程.从利益相关度、权力和权威、合法性及治理成本四个方面衡量不同主体的博弈者特性,发现三个治理主体在不同层次治理议题上的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体主导的治理模式适应于不同层次的治理议题,协同治理形成了基于网络化时代源于多元权威和多重结构的新秩序形态.  相似文献   

11.
身份政治表现为“我”与“他者”的身份区隔,为审视大学治理中的组织冲突提供了相对统一的理论视角。在个体、群体、结构和理念四个层面,组织冲突有不同程度的身份政治表现。超越大学治理中的身份政治,需要个体不断反思,建构集体思维,形成组织信任,依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高校治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治理的关键是处理不同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学法令的缺位、政府的超级博弈地位、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权力不同的性质导致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大核心权力之间矛盾产生是主要成因。因此,可以通过健全大学法令、引入公司治理模式、配置学术权力主导的权力结构、建立柔性化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等路径,以构建高校柔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governance ac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a department at a public university, seen as a multi-project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and analyze project governance as a tool that allows departmental managemen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authorities, the board and the manage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at the university. The importance of project governance as a coordination tool relates to the expected function of project governance to coordinate with governance actors and to project governance implementation, which affec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tors. Another finding of the case study is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ability both for functionality an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governance, and, by extension, for coordination with governance actors.  相似文献   

14.
大学院长是产生角色冲突较多的职位,在我国情境下尤其如此。院长角色冲突来源可归结为组织、个体和人际三个方面,在三个来源之下又可分成多种更具体的成因,从而构成一个院长角色冲突来源的逻辑链条。对于院长角色冲突的应对策略,依据主体是组织还是个体、冲突性质是损益还是增益,可划分为组织策略和个体策略、减少冲突的策略和增加冲突的策略,从而构成一个策略矩阵。  相似文献   

15.
财务契约是企业整体契约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相互之间必然产生财务冲突。基于企业财务行为实际上是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一组复杂的且有交互影响的契约系统的均衡行为。文章沿着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在分析企业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冲突行为及表现基础上,借鉴和谐管理理论,提出应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平衡治理,进行财务冲突管理。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主要价值冲突为效率与公平、个人权利与共同善之间的冲突,它们影响着教育公共治理政策的调整,决定着教育官僚制结构改进策略的走向,为此,教育公共治理需要做出结构上的改进以适应价值冲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new modes of social control and regulation through pedagogic means have increasingly drawn on Bernstein’s theories of social control through pedagogic mean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totally pedagogised socie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is aspect of the Bernsteinian theoretical project by extrapolating and contrasting Foucault’s and Bernstein’s theories of power knowledge relations, pedagogic discours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structures. It elaborates on Bernstein’s theory of the complex division of labour within the field of symbolic control, consisting of agents from different class factions engaged in conflicts and struggles over the production and recontextualis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article provides two case studi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o illustrate how Bernstein’s concepts can be used to theorise different modes of pedagogic governance. It demonstrates the possibilities of Bernstein’s later theoretical oeuvre to studies of social reproduction, interruption and change in and through pedagogic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在"形态学"的视域下,可以把国家治理形态界定为实体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实践形态和价值形态等五种形态。针对各具体形态的内涵、特征、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我们理清对国家治理形态的认识,开拓国家治理研究的理论视野,提升国家治理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国家治理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