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一个偶然的叽会在他那简陋房间里,看到那厚厚的剪报本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不禁令人振奋,同时不免有些惊讶。他就是驻黄海前哨某部新闻干事张雷,入伍7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新闻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文字作品)600余篇(幅)。其中,摄影作品17次在全国、全军摄影比赛中获奖,10次立功受奖一先后被6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近日,他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从小就对绿色军营充满向往的张雷.1989年3月,从家乡安徽入伍,来到渤海前哨小岛上…  相似文献   

2.
2001年河北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上作已经结束。全省30家日报、都市报、晚报、行业报送评和推荐了180幅(组)作品,经过评委会先后三轮的认真评议,《莫让假货在烈火中“永生”》等15幅作品获奖。其中《一个人的考场》、《撕开暴风雪》、《“3·16”爆炸案元凶靳如超伏法》三幅作品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获奖。 宏观审视送评作品,从题材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4.
[光耀小传]郭光耀,山东冶金报社副总编辑、摄影记者。近十年来,他拍摄了一大批有深度,感染力强,反映冶金战线火热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和社会新闻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有3000多幅作品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有近百幅作品获奖。他还建立起《山东冶金报》摄影通讯员网络,培养出了一批新闻摄影骨干,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作为你的战友、同行,我羡慕你取得的成绩同时有几分嫉妒,但对于你在新闻工作上所表现出的执著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我深表钦佩。你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摄影作品在省以上单位举办的新闻摄影大赛中,十多次获好新闻好作品奖;并被湖南摄影家协会、《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被8家电台与报刊聘为特约记者;先后有1200多篇(幅)新闻照片与文章发表在《解放军报》等20多家军内外报刊上F3次荣立三等功。你就是湖南省长沙警备区新闻干事赵伍芳。在骄阳似火的7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湘江大堤抗洪前线,见到了被洪水浸漫和太阳灼烤得又瘦…  相似文献   

6.
廉洁经过20年的辛勤耕耘,收获颇丰:先后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2100余幅;70余幅作品在军区及全军、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31个摄影专题被《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采用;35幅作品被国家级刊物用作封面。1989年,廉洁的名字被收人《中国摄影家大辞典》。4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1974年底,廉洁人伍来到巴林草原。部队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戍边守睡,吃的是高粱米,喝的是雪水、雨水,住的是“干打垒”。但官兵们工作、学习、训练劲头十足,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一切感动着他、激励着他,促使…  相似文献   

7.
1992年5月27日,宁路桥的“徒弟”王安友的一幅《这样午休行吗?》图片配短评在《解放军报》二版头条发表,获当年全军大迪军事新闻摄影竞赛一等奖。从此,宁路桥的大名不径而走。近5年,宁路桥带出的“徒弟”,3人直接提干,1人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3人在全军影展中获大奖,1993年3月,王安及的5幅照片还进入全国第十二届新闻摄影比赛。三十而立。宁路桥如今已在军事新闻摄影事业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1100余幅见报作品,其中有54幅摄影作品在省以上报刊、影展获奖,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l次二等功,1992年被沈阳军区评为两用人才先进…  相似文献   

8.
欣赏新闻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新闻特写照片。比如1956年至1986年30年间,“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的29幅作品中,就有8幅是特写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表现力和震撼力打动了评委,赢得了观众。应当说,近几年,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在新闻摄影特写的表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并拍出了不少好作品。如王文澜拍摄的《聂卫平》,以及他参加全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的人物特写作品;郭建设的《最后的护理》;王援朝的《奉献——全国劳模曾乐》等。这些作品不仅被多家报刊选用,而且在国内  相似文献   

9.
淬火砺兵     
《军事记者》2010,(7):F0003-F0003
李三红,1978年3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海南省三亚市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特约记者,广州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少校军衔。他先后发表摄影作品2000余幅。其中数十幅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案头,堆满了何培勇的各种见报作品。那一幅幅构图新颖,粗犷隽永的画面,那一张张色彩艳丽、构思独特的杂志封面,还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的摄影作品近1000余篇(幅)。几年来他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各类影展和比赛,数10次获奖.他先后8次受到部队的嘉奖,两次被评为“建设精神文踢”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新闻单位评为“模范通讯员”,并荣立了两次三等功,稿件被集团军、师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 何培勇,由于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还在上初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11,(6):161
常法武,男,1951年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席,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从事新闻摄影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半月谈》、《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数百幅,多次参加省内  相似文献   

12.
被所在区评为“十佳公仆”的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交通局长贾宗强,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钟情摄影艺术,把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献给广大读者。他外出工作时,总是相机随身带,精心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和交通部门职工大搞交通建设的精神面貌及可喜业绩拍摄下来。他拍摄的《铺路人》、《男女老少齐上阵》、《战酷暑》等新闻图片,被多家新闻媒体采用。近几年来,他先后在《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余幅,其中有几幅获得了艺术奖。1998年元月,四川省美术馆还举办了他的摄影作品展览。 这里,选登他的几幅佳作,共大家鉴赏。奉献美的画面@姚…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人的生命长河里,都曾经有过辉煌的瞬间。军事经济学院新闻干事、《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周凤仪,在他30多年的摄影生涯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瞬间。30多年以来,他先后在军内外报纸杂志发表新闻图片和艺术作品3000余幅,其中,他拍摄的《不畏艰难练硬功》等上百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人合编的《现代摄影技巧150问》、《摄影基础知识》等著作颇受同行的青睐。作为一名记者,周凤仪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善于驾驭重大历史题材和捕捉一些突发事件。那年夏天,武汉地区遭受百年…  相似文献   

14.
秦德禄1978年3月入伍,同年底调团政治处担任摄影员.1987年调到某集团军政治部任摄影干事至今。职务副团.中校军衔。从事摄影工作20年来,共在军内外各种报刊、杂志刊用新闻、艺术图片3000余幅,各种杂志封面100多个,先后在省以上摄影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入选作品100余幅,连续13年获北京军区新闻报道工作一等奖,199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全军新闻摄影十佳”。1989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中国摄影家大辞典》收录了有关他的事迹。他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7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光凭这些就该写写某集团军摄影子事秦…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2007,(7):24-24
4月2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杭州表彰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绍兴日报首席记者袁云成为今年我省受表彰的80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唯一的新闻界代表。袁云从业20余年来,先后有2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等200余个省级以上大奖。有数千幅新闻摄影作品被国内外上百家通讯社和报刊登载,先后参加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韩日世  相似文献   

16.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17.
赵新喜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淄博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1977年入伍当兵,1980年复员到淄博市农行工作。1984年从事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任《中国农金报》、《中国城乡金融报》驻山东记者站记者。自1984年以来,赵新喜先后在全国60多家新闻报刊上发表新闻照片2000多幅,有近百幅照片在全国各种摄影展、摄影比赛中获  相似文献   

18.
一本精美的摄影佳作摆在我的案头,一幅幅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是那样传神、耐看。它由极具权威的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著名摄影家吕厚民题写书名——《赵有强新闻摄影作品》。而它的作者却只是我省一家地市报——《常德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他叫赵有强,今年才38岁。赵有强"出道"的时间不长。初识摄影时,他还在企业工作,只是偶尔拍拍照片。虽说在几年内有100多幅新闻、艺术照片上了全国的诸多报刊,也有10来幅作品获奖,但他仅能算一个"低烧"都不是的"发烧友"。1992年11月,常德日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记者,他才挤进新闻圈,成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开始了在新闻摄影这条长路上的艰  相似文献   

19.
“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的消息自今年四月先后在《中国记者》、《中国青年报》等十几家报刊发表后,全国各地广大读者、作者纷纷报名参赛,同时也提出一些问题。为此,公开赛秘书长任世德同志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1、这次比赛有两方面含义。首先是通过比赛,集中反映共和国走过的艰巨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通过征集38年来的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我国摄影事业发展、变化的历程。2、这次比赛把新闻与艺术作品放在同等位置上。各设置了10个新闻与艺术摄影单项奖,5个新闻  相似文献   

20.
王广祥,男,1952年12月5日生于南通市。1968年初中毕业后插队海安县务农。其后当过矿工、宣传干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摄影专业毕业。1987年调入南通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新闻部副主任,现为南通江海经济广播电台采访部主任。江苏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该同志对党的新闻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多年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自学新闻写作和摄影,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先后在国内外120多家新闻单位发表通讯、消息、言论、照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2600多篇(幅),54篇(幅)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部分佳作在《中国优秀广播作品选》、《广播获奖作品选析》、《新闻写作指南》等9种专业书中汇编出版,并有10多万字的理论探讨文章和采写体会在《中国记者》、《新闻记者》、《视听界》、《新闻通讯》等10家专业杂志发表。 1989年春节,王文祥同志在南通港码头送客时,发现江面云集万条非法捕鳗船,狂捞滥捕鳗鱼苗,阻塞了航道。他放弃休假,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一连采访了22个昼夜,在部门同仁配合下,向本台及《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发稿30多篇,引起轰动效应。国家农业部、交通部、省水产局等单位领导相继赶到南通,协助市政府及时采取了果断措施,扼制了空前疯狂的不法行为,事后,农业部和省水产局发来专函,感谢记者?先向全国作了报道,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1989年度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这组题为《长江下游突发捕鳗狂潮,省市政府紧急予以查处》的连续报道,荣获特等奖,为江苏广播战线夺得了建国以来第一块金牌。为此,省委领导孙家正、宣传部长王霞林接见了王广祥同志,给予嘉勉。王广祥同志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来自于日常的勤奋。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曾面对持刀歹徒的威胁,配合见义勇为的群众擒获窃贼;他曾冲入火海现场,报道过灭火战斗,他也曾深入到农村、滩涂等基层单位,写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独家新闻作品。1991年5月,他为了采写海安33名教师赴小凉山支教的事迹,孤身一人远行万里,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水土不服、交通险阻、森林迷路等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作为进入该地区的内地第一位记者,王广祥同志受到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同志的亲切接见。此得,他采写的录音系列报道《凉山飞来金凤凰》在1991年度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中夺得了一等奖。王广祥同志不仅文字功底较为扎实,发表获奖作品数量多,影响大,摄影技术也较娴熟,拍摄的照片曾多次获奖,并入选全国新闻摄影展览,他的名字和成就,已载入我国第一部《中国摄影家大辞典》,1985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记者》《声屏世界》杂志、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南通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曾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