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拉饵和搓饵是我最常用的两种用饵方法,这两种饵的使用,要根据季节、环境、对象鱼灵活机动掌握,现用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用饵经验,来谈谈如何运用这两种用饵之法. 一、用饵之道 一方面环境决定用饵.在春冬、深秋之际,以拉饵为好.一般来说,鲫鱼和白鲦是我的主要对象鱼.因为气温低,水温较低,在大多数鱼不开口的情况下,白鲦和鲫鱼是比较爱吃食的,钓这两种鱼,拉饵是我的首选.它雾化好,质量轻,便于鱼吞食,可用细线小钩,调3~4目钓1~4目.而在夏天、初秋,天气热,水温也高,各水库、堰塘中的小白鲦等闹钩也很多,用拉饵则不现实,如果大打鲫鱼、鲤鱼则要准备好一定硬度的搓饵.  相似文献   

2.
用饵误区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7,(12):70-71
北京钓友老彭对我说:现在渔具商店出售的钓饵非常之多,仅香料就不下百十种,钓鲫饵也有几十种,这为钓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是老彭还说:饵多饵全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他见到有的钓友在调饵时什么都往一块儿凑,很多东西都用过火了,这样的饵料绝不受鱼儿欢迎。我接触的一些新钓手中,在用饵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这里我将这些用饵不当的现象归纳为几个问题,供钓友参考。一、鱼儿并非来者不拒。有  相似文献   

3.
张晓衡 《垂钓》2011,(5):40-41
曾看过某企业的鱼饵广告,其主题广告词是“基础饵+添加剂=钓鱼乐趣”,我颇有感触。因为这也正是我这两年来钓鱼用饵的基本方法,也是我想在本篇中要表达的一种钓饵使用理念。  相似文献   

4.
颜恒 《钓鱼》2003,(12)
我因长期热衷于野钓,用商品饵的机会不多,但自打前两年在当地渔具店买过几包商品饵用过后,感觉效果不错,这以后出钓我包里就常带有鲤鲫饵,不时也用用,算是钓中调整“口味”。日前,我约卢廷柱钓友到铳卡一队水库野钓鲫鱼,事先告诉他我新购了几包新品饵,两人准备把该水库密度较大的鲫鱼收拾一回,并叫他准备好拌饵的盆具。这是个多云(上午阴凉、下午气候闷热)的初夏日子,到水库边时感到气温略有些偏低,在20℃左右,我俩各在两对岸的钓点用商品饵和小袋的麝香小米拌了酒糟撒饵做窝,尔后用小塑料盆拌了钓饵做搓饵用。为了验证该饵的雾化性,我丢了…  相似文献   

5.
晃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4):23-23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6.
化绍新 《垂钓》2008,8(12):37-38
在实际使用当中,钓友们习惯将商品饵料分成搓饵和拉饵,两类饵料各有所用,各有所长。在研究搓饵和拉饵如何调配及使用的同时,我们应着重结合饵料的特性和鱼情而论。  相似文献   

7.
邹卫平 《钓鱼》2006,(14):37-37
商城钓友因为多为野钓.搓饵与拉饵用得较少,最普遍用的是包饵。原因是野钓环境中,水面积大,鱼的密度小,守钓为诱鱼中的一个明显特点。以高频率的扬竿来养窝的方法。在野钓的环境下可能多数是无意义的.甚至适得其反——容易招引杂鱼。同时也容易惊扰大鱼。因此。每一钩入水.保持“钩上有饵”与“钩在饵中”这两种状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有时真的需要鱼不咬饵,我不动钩。另一方面,野钓的对象鱼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可大可小,有鲫有草。饵的大小与状态也要尽量以一当十。大小兼顾。这对于专为池钓设计的商品鱼饵的使用.带来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手上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3):10-10
钓快鱼用拉饵,将兑水后形成拉丝网络的饵团压住钩拉出,饵就粘在钩上了。传统钓鱼用蚯蚓、虾、蚌肉、面团、玉米粒、年糕、米饭粒做钓饵,都是饵包钩——按钩的大小将饵整成合适的形状,然后一手捏钩柄,另一手取饵以套、穿或按的方式将饵装到钩上的,统称手上饵。  相似文献   

9.
妙用蘸饵     
蘸饵是常用钓饵之一。用蘸饵意在增色增味,对诱鱼上钩极为有效。 蘸饵可分液体、糊状和粉状三种。常用的液体蘸饵有香精、香油、羊油、曲酒、阿魏水和花露水等等。糊状蘸饵是将细粉加水调成糊状,使用比粉状简便。粉状蘸饵  相似文献   

10.
贺建成 《钓鱼》2010,(15):44-45
用窝饵诱鱼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利用饵料的气味形色诱鱼上窝,供鱼速食。一个是依靠饵料的稳定性留鱼在窝,使其不愿离去。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传统钓法窝饵的基本搭配组合方式是:用气味芳香的豆粉饵、油糠饵等软饵诱鱼上窝,供鱼吸食。以种子饵、饼饵等硬饵留鱼养窝,延长钓时。钓鱼人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窝诱经验,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窝饵搭配组合方式,成为钓鱼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继承。现将常见的几种窝饵搭配组合技巧介绍如后,供为赏析。  相似文献   

11.
贺建成 《钓鱼》2010,(2):37-39
钓鱼讲究科学用饵,夏天用饵与冬天用饵,清水用饵与浑水用饵,打小窝用饵与打大窝用饵,用饵的荤素、香腥、软硬、大小、多少以及用饵的配比、条件和原则,也都不尽相同。现将钓鱼科学用饵的基本内容介绍于后,以飨钓友。  相似文献   

12.
我制虫饵粉     
我制作的虫饵粉用的原料主要是蚂蚱、蛐蛐、蝈蝈、豆虫这四种昆虫,而在我们以农作物为主的豫东大地,这四种昆虫较常见且数量最多,取材方便,真是经济实惠的绿色钓饵,制好的虫饵粉诱钓效果非凡,捕捉制作、储存都很简单,夏秋制作、储存,来年垂钓受用无穷。  相似文献   

13.
有“水老虎”之称的鳡鱼,其钓法,除了正常的真饵钓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拟饵钓法钓之。用拟饵钓鲍鱼,一般有两种钓法,以下简介之。一、用路亚拟饵甩钓鳡鱼的方法就是垂钓者将路亚拟饵钩远投于垂钓水域,待路亚拟饵钩下沉至鳡鱼活动的泳层时,即提竿同时摇轮收线,使拟饵钩在该泳层犹如活鱼游动,诱使鳡鱼上钩。  相似文献   

14.
系列饵     
张炎冰 《钓鱼》2014,(6):14-14
商品饵代替蚯蚓、熟薯块、面团、米饭粒等自然饵是因为简单,省去了挖、蒸、煮、切的麻烦。然而同样的鲫鱼饵因环境、水情、密度和鱼的大小不同,既有味型的差别又有状态的差异。钓小鲫用豆浆鲫,钓中鲫用薯类饵,  相似文献   

15.
复合饵     
张炎冰 《钓鱼》2013,(4):14-14
鱼饵味、形、态缺一不可。池塘喂麦麸、菜籽饼、米糠等碎屑状饲料,用麸类饵,喂麦子、玉米等颗粒状饲料,则用米饭粒、浸胖的麦粒、玉米。不喂食的自然水域就近取饵,蚯蚓、水蛭、蚱蜢、虾、面团、煮熟的红薯等。钓缺少生活经验的幼鱼、小鱼用薯类饵,雾化招鱼,拉饵制胜。钓成品鱼因鱼择饵,味对了形不对,形合适味不对,  相似文献   

16.
搓饵之误     
管察 《钓鱼》2013,(21):18-20
搓饵是商品饵之后才出现并予以规范的上饵方式。此前用蚯蚓、蛆、红虫、鸡鸭肠管做饵都是藏钩于饵,钩刺入虫体犹如穿衣。以螺肉、麦子、米饭粒、玉米或切成小块的糕团、熟红薯做饵体积小,装饵时两指捏饵轻轻按到钩上,盖住钩尖、钩颈而裸露着钩弯和钩柄。商品饵作搓,三指撮饵压实后连钩带饵揉搓成卵形、丸形、水滴形或再整成菱角形。搓饵快捷省时,饵入水后阻力小,慢慢雾化,钩柄和钩口处有饵芯残留,适合钓见饵就吞的圆口鱼。  相似文献   

17.
丁惠扬 《钓鱼》2010,(19):49-49
商品饵成分全、效果好,人所共知,但开瓶后一次用不完,时间长了容易走味。本人介绍一种经济、简单、方便的两次增香的方法:一、用剩的商品颗粒饵如“鬼米”“神米”“中药米”可拌在一起,滴入几滴油剂食用香精,充分拌匀。二、打窝:浅水20~50克,深水50~100克。三、醮饵:在2~4米深水中,先少量打窝,后醮用此饵开钓,多上鱼、防小鱼。  相似文献   

18.
松散饵     
张炎冰 《钓鱼》2011,(20):32-32
传统钓鱼用面团。用煮熟的红薯块、米饭粒和蚯蚓等,虽然软,可是入水后不化不散,起不了诱鱼作用,必须先撒诱饵,到鱼聚来后再挂饵垂钓。商品饵诱钓合一,边钓边诱,但主钓是一种状态,主诱是另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9.
巧制红薯饵     
江桥 《垂钓》2002,2(9):39-39
用红薯制饵时,可准备细、中、粗三种模具,作为制饵工具。  相似文献   

20.
颗粒饵     
张炎冰 《钓鱼》2009,(10):17-17
休闲钓鱼用取自自然界的蚕蛹、桑葚,用嫩玉米粒,用浸胖了的麦粒做钓饵,都是颗粒饵。它们的特点是形状固定,装钩简单快捷,不会因为入水长而膨胀或溶化,是传统用饵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