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应用题的重要方法,也是用  相似文献   

2.
“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的第一单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及几何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以及初步学会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生由学习数字算式到学习方程,这在他们的认识上是一个飞跃。教学方程的初步知识,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要给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种新的解法,使一些用算式方法解答稍有困难的应用题变得容易接受,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方程概念,巩固解简易方程的解题方法,为中学系统地学习代数知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第八册“简易方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方程解一至三步的便于用方程解的应用题,即用算术法解需要道解的应用题.本节出现的应用题有很多是以前学过的,或是与已学过的应用题有联系的.应该正确理解用算术法解应用题与用代数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系.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分析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四则运算;都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是它们的共同方面.它们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5.
一、简易方程简易方程这一单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是难点,而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又是列方程的关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并初步会用数目代替式子中的字母,求式子的值.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学会简易方程的解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并用方程解一些比较简易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6.
李梅 《山东教育》2005,(19):78-80
“简易方程”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小节: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包括以下内容: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求未知数 x,列出含有 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在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便于学生理…  相似文献   

8.
小学实验课本数学第八册“简易方程”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算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教师的亲身体验,感到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由于对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印象极为深刻,形成了很强的思维定势,不善于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学生往往列成与算术解法完全一致的方程,很难形成方程解法的思路。这并非是学生解题能力不强,而是对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的思路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介绍了“简易方程”的知识。这是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项重要改革。我们知道,方程是解应用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有些应用题,若限用算术方法来解,则颇为繁难。而用方程来解,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并且,用方程解决的问题范围更加广阔。所以,应用题的方程解法,比算术解法更优越、更先进。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用比较先进的教学内容替代比较陈旧的教学内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入“简易方程”的知识,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为了帮助教师明确教学要求,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本文拟介绍有关方程的初步知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点内容。 由于学生对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比较熟悉,刚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容易产生负迁移。所以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列出与算术解法完全一样的特殊方程(即未知数X单独在等号的一边,而另一边则全是已知数)。因此,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等量关系和列方程这个关键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1.
简易方程”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小节: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用方程解法解…  相似文献   

1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知识概要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同学们初步学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些需要逆向思考的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简易方程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一种重要的数  相似文献   

13.
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的一个飞跃。在小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可进一步拓展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许多用算术方法不易解答或无法解答的应用题。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简易方程》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 (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求未知数 x,列出含有 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 )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  相似文献   

14.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解这类问题时,不仅要学生学会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间的对应,更应指导学生学会解分数应用题的一些策略和技巧。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在初中数学中是个重点,也是难点。根据题意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学生刚从小学上来,他们熟悉列算式解应用题,开始接触列方程的方法还不太习惯,这就造成许多学生往往用列算式解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而所列出的“方程”,也只不过是在算式前边添上“x”而已。如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充实了“简易方程”一节的内容。在实验中,我们采取以下几条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讲清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解简易方程有一定的解题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些步骤,并按照这些步骤去解简易方程,有利于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我们在教学简易方程例1时,结合例题的教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简易方程的学习情况,去年六月份,我们出了七道应用题,对九所农村小学5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考查。七道题中有五道选自课本第六一九册,另外两道是依课本第十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单元中的例题改编的。结果正确率只有58.8%,这使我们吃惊不小。分析错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以后,他们解题思路仍停留在算术解的水平上。如“小明4分钟走240米。照这样速度,他走840米要多少分钟?”它的方程解是:设走840米要X分钟。得方程240÷4×X=840或840÷X=240÷4。(能用第二个方程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方程法优于算术法。在小学阶段,教会学生在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既是提高小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基本要求,又是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措施。然而,多数小学生因受算术解法干扰,在学习过程中,列方程解题还是比较被动的。如何改...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初步掌握用简易方程解答正比例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一题多解,懂得正比例应用题与归一问题、倍比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工程与费用     
“新课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近几年中考数学应用题,从单一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变式为方程与不等式或方程与函数或方程与统计初步相结合的综合型应用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