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庆 《文教资料》2009,(6):99-100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前提;"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所在;"以人为本"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依据;"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价值.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公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制定教育政策,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理论渊源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从以人为本涵义出发,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再认识,将之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思想相比较,认识以人为本是引领政治文明的先进理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而要以民主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要把以人为本贯彻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劳动作为人和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的性质,决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劳动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与约束性环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进行制度创新的根本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彦海 《华章》2007,(10):40-4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这一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急切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政府的行政职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政府管理要以人为本.因此,本文围绕以上几方面探讨了人本行政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