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程豪杰  张宁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5):158-163
通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影响因素研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评价研究"和"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提升策略研究"3个方面。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学术虚拟社区成员类型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影响研究较少","一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未考虑环境变量和误差的影响"等问题。"进一步探索成员类型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采集纵向数据研究在学术虚拟社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采用怎样提升其知识交流效果的策略"等是未来可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杨瑞仙  张广轶 《现代情报》2021,40(10):52-61
[目的/意义] 本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过程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为该主题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内涵与特征、过程、机理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推断知识交流效率的表现形式,引入经济学中的效率测度方法识别知识交流效率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构建以知识交流组成要素、交流动因、交流机制、交流效果为核心的内部机理模型,社区成员在知识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发帖、评论、浏览以及再评论等数量是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引文的知识链接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知识链接是指通过知识关联将具有同一、隶属、相关关系的知识单元按照一定的需要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序列化或结构化的知识集合,继而构成知识网络的一种行为.知识链接是实现网络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的关键.近年来对知识元链接、引文分析的理论研究比较多,而对基于引文的知识链接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引文的知识服务模式还没有形成.本文对基于引文的知识链接原理、知识链接服务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基于引文的知识链接要素的构成及知识要素词典的体系结构,提出利用"知识要素词典"、"引文链接索引"和其他元数据链接索引库耦合形成知识网络的知识链接模型,以及基于引文知识链接网络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虚拟社区为环境,以知识转移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进行分析。首先对信息网络中虚拟社区的知识转移模式和常规的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模式进行比较,进而从转移途径、转移模式和转移过程来研究虚拟社区知识转移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知识共享是一种使知识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最终能为处于知识经济大潮下的现代企业提高企业核心能力。若能够通过分享机制,将企业内部员工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与其他员工进行分享,便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通过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要素的研究提出完善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试图提出对企业培训虚拟社区的构想和完善。从利他主义、信任关系、个人结果预期等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要素对于社区成员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企业内部虚拟社区培训模块功能修改。基于企业组织文化、部门绩效、团队规范等因素,企业或者员工在虚拟社区中,通过知识共享的学习与交流,解决问题,完善工作,实现知识创新,优化对企业内员工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6.
雷静  吴晓伟  杨保安 《情报杂志》2012,(3):145-150,144
虚拟社区已成为重要的知识共享平台,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研究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本文分析了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社区成员间的人际互动关系和知识关系,构建了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活动背后的知识共享网络,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关系间的相关性,然后从虚拟社区公共知识的公共物品特性分析入手,将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行为看作是产生社区公共知识的集体行动,结合实证分析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网络的结构模式和两种关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解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将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冶引入到网络计量学中,对网络环境下的链接进行了重新定义,即链接不再是简单地网页和网站之间的超链接(Hyperlink),而是通过这种超链接形式表现出来的学术关系。结合Web2.0的特征,主要以博客和百度百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Web2.0环境下的5种链接关系及其在知识交流中作用。5种链接关系分别为好友链接、参考链接、评论链接、评论-反馈链接、合作链接。  相似文献   

8.
楼雯  张灵欣 《情报科学》2023,41(1):143-151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能够促进科学交流,学术虚拟社区为此提供了基础平台。本文总结科 学数据在学术虚拟社区中的交流模式,为科学数据的高效交流与共享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质性分析法和社 会网络分析法,以数据交流过程为脉络,对 GitHub 中 8,521条数据的性质、特征以及交流模式对比分析。【结果/结 论】科学数据分为原始数据材料、分析过程数据、模型理论数据、代码测试数据四类。原始数据材料较易获取、易保 存、易被讨论,但难更新;分析过程数据具有易保存、易更新、难被讨论的特点;模型理论数据较易保存和被讨论,但 难更新和被认可;代码测试数据是用户最重视的数据集类型;学术虚拟社区中用户的相互交流模式较为简单直接, 但整体形成了以科学数据为中心的循环交流模式,提醒科学数据用户和学术虚拟社区都要把握科学数据生产和传 播质量。【创新/局限】提出科学数据在学术虚拟社区中是循环流动的交流模式,为提高科学交流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虚拟社区中基于问答交互的知识交流效率进行跨社区、跨学科的差异分析,为各社区准确定位并优化知识交流支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取ResearchGate、知乎、小木虫、CSDN、经管之家等虚拟社区及其中的编程语言、金融学2个学科版块,结合熵权法计算的社区学科问答综合度量,建立多元虚拟社区问答交互知识交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社区学科的相对知识交流效率,并进行跨社区和跨学科的比较。【结果/结论】多元虚拟社区整体规模效率较高,但纯技术效率有待提高,且社区规模对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影响的边际效应递减;跨社区层面,综合性社区的知识交流效率高于垂直社区的知识交流效率;跨学科层面,经管类学科的知识交流效率高于理工类学科的知识交流效率。【创新/局限】本研究突破学科差异视角,从社区类型本质差异切入,开展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问答交流效率差异分析,以指导不同类型虚拟社区准确定位并优化建设模式。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科范围,且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语义分析与情感分析。  相似文献   

10.
着重分析参考文献知识链接模式的结构。认为缺乏对参考文献知识节点的语义描述,没有形成一种一体化的知识链接平台,没有形成一种智能导航式的知识服务是现有参考文献知识链接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基于关联数据的参考文献知识链接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并对新模式的节点文献知识点抽取模块、RDF描述节点文献模块、知识链接模块等3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