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故乡二题     
张长 《大理文化》2003,(2):12-14
漕涧记 我的故乡是滇西万山丛中一个叫"漕涧"的小坝子,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它很小,在过去一些地图上甚至找不到它的所在.它的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是进入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大峡谷的必经之地.高黎贡山、怒山南北纵横,其间挟持怒江和澜沧江,漕涧正是在这两山两江中间.从地图上看几乎是等距离的.  相似文献   

2.
渔事     
正在云岭东缘大山的腹地,一条小河蜿蜒曲折,汇集了众多的山箐溪水,在两岸青山之间喧哗着,从我们村前流过。它是纳溪河的上游,在我们村前冲出龙截山垭口,往西直扑山外宾川坝子的万顷沃野。少年时,我曾沿着这条小河,进入过幽深的古典诗境,在两岸山峰剪裁得时窄时宽的天空下,往前走,再往前走,幻想在这大山的褶皱里,没准也能找到个桃花源。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头戴斗笠,身  相似文献   

3.
倾心南涧行     
南涧,无量山和哀牢山深处、与澜沧江交汇的苍毓灵秀之地,唐蒙舍诏之南,一个形似大涧槽的地方,自唐宋以来便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我们走进重重叠叠的山,弯弯曲曲的路,难见,南涧,一涧倾心. 虎街,古道悠悠余韵长 南涧的虎街,我早有耳闻,却从未亲临.汽车绕过一段又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当真真切切地站在了虎街的石板路上,我这才...  相似文献   

4.
感谢生活     
纳张元 《大理文化》2011,(10):23-23
生在山中,从小与大山结缘,抬头低头,睁眼闭眼,都是山。近处是山,远处是山,直到看不见的地方还是连绵不绝拥挤不堪的群山。山与山之间是令人头晕目眩的深箐,箐两边的人可相互对话,有时甚至能看清对方叼在嘴上烟斗的模样,却走得腿肚子转筋也到不了对方所在处。山里的  相似文献   

5.
小街岁月     
正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地方,犹如散落在漕涧河畔五彩斑斓的鹅卵石,天天筛漏在心底。那是一种过往,那是一种记忆。漕涧在云南云龙,是一座古镇。这条小街,在漕涧老街边上,也许是受旁边的老街影响,当我第一次走这条街的时候,觉得街子很老。后来走的次数多了,我觉得不单单是老街的影响,这条街子它本身也很老了。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生命,尽管相遇过些许多名山,可我尤其钟情巍山青华的小鸡足山。小时候,就曾听过小鸡足山,但具体有多遥远,从未用脚步丈量过,只知道,在山会期间都会有不少信徒步行去拜佛。阳春三月,我终能如愿以偿邂逅小鸡足,与一群文友登临此山。我们驱车而去,两辆车刚到狮子口。往西行时,巧遇一群背着行装徒步去小鸡足山的熟人,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其中竟然有一个我正教着的女生。杨师傅下车,把他们的行囊放在后备箱,约定一同前行。行程路窄、坡陡、箐深,我们身在车内,心却  相似文献   

7.
一、村落概况   挖色位于洱海东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有三峰山、东北有凤尾箐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南面有旗鼓山、西南有玉案山与海东镇接壤;北面有大官山,东北有大坪山与双廊镇为邻;西临洱海与大理市境相连.……  相似文献   

8.
高林 《寻根》2012,(6):122-125
藏族居民所在地区多为崇山峻岭的高寒险地,这里地理结构复杂,山峰高峻奇特,藏族群众的生活自然与这样的地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派生出许多奇特的文化现象,山神崇拜就是其一.山神崇拜,在藏区是一种奇特的文化习俗,我们去青藏高原及其他藏区,都会随处见到这种文化的外现.其实,它已经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他们的精神文化指向.  相似文献   

9.
郑晓江 《寻根》2005,(1):90-101
窗外是如注的瓢泼大雨,三菱吉普的雨刷在不停地左右摆动着,我们一行四人乘车艰难地在山间公路上驰行。车过奉新县西塔乡,猛然间雨小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司机停下车,钻出车门。呀,这大雄山真的是太美了:一条溪流蜿蜒曲折从山间奔来,水有些混浊,却欢快地流淌着。翠绿的山峰被大雨一洗,  相似文献   

10.
郑晓江 《寻根》2004,(6):93-99
雄伟的武夷山脉,横亘于闽赣两省边界。它的主峰黄岗山海拔2157.7米,在铅山县境内伸展出五条支脉,而鹅湖山,就是东部大支脉的主要山峰之一。山以湖得名,《鄱阳记》中记载:“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东晋人龚氏居山蓄鹅,其双鹅育子数百,  相似文献   

11.
初春时节,与县民族宗教局的几位同志一起,前往漕涧阿昌族聚居的仁山村做客。一踏进村寨,就给人一种别致的感受:一座座清秀的院落,坐落在翠竹之间,高高的棕榈树,在蓝天下伸展着伞状的枝叶,村道平直,村容整洁,每一个路人都友善地跟我们打着招呼。其实从漕涧街一出来,远远地就可以望见青山绿树或隐或现,一丛丛翠竹和一树树棕榈隐藏着的那一个个山脚下的阿昌族寨子了。  相似文献   

12.
一座雪的山。一个水的城。一条石铺的小巷。一方石砌的广场。多少年后,坐着火车,我又来到这里!雪的山,以砭人肌肤的寒冷,让远道而来者清醒地感到它的真实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这里参加过文学创作读书  相似文献   

13.
木丁  吉成 《大理文化》2001,(3):31-33
彩色大理石的代价 已经是下晚了,我们从洱源回来,车子在苍山与洱海之间的高速公路上飞奔着.我们的目光一会儿山一会儿水的浏览.事实上,只要走近大理,苍山与洱海时时都在你的眼前,抬头是山,低眉是水.山与水就这样构成了一个水墨丹青样的大理.  相似文献   

14.
抚摸凤羽     
在洱海源头,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山峰,叫鸟吊山。每年仲秋之后的深夜,成千上万的飞禽常会成群结队地飞越山岭,凄厉的鸣叫声穿透暗夜中的滚滚浓雾,震荡着萧瑟的山谷。据记载,鸟吊山是鸟类迁徙的一个重要驿站,从亘远的北方向南迁徙越冬的候鸟,在每年稻菽飘香的时节,都要穿过滇西横断山脉飞向东南亚一带。而鸟吊山丫口则是候鸟必经的咽喉之地,多少年来,这条线路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5.
正宾川县乌龙坝的高山草甸位于海拔3000多米处。乘车左拐右弯的颠簸,感觉迟迟到不了人们广泛赞誉的乌龙坝美景。心想,路还是路,山还是山,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朝思夜盼的乌龙坝风光,能否如愿以偿,犹如天空中懒洋洋的浮云,希望亦真亦幻。然而,当我们沿着乌龙坝周围新开的公路,巡回在高高的斗顶山和连绵起伏的山峰之间走马观花时,一处处绝妙的美景,一幅幅壮丽的图画,渐渐映入我的眼帘,映入我的脑海,映入我惬意的心境之中。乌龙山峰花似海。是的,首先要说的是杜鹃花。花期到  相似文献   

16.
杨卓如 《大理文化》2021,(11):88-91
在志奔山的腹地,苍茫的林海之间,磅礴群山拱卫之中有一块高山草甸,一条晶莹透澈的小溪淙淙流过,草甸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潭.传说这里有99个龙潭,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则是志奔山龙王的宫殿,掩蔽在一片古木森天的柏树林里,清澈晶莹,深不知底.岸边一棵高可摩天的柏树上,长年累月栖息着一对金雀,每当有一片树叶落进水里,它们立即飞下来,将其衔出,使潭水始终保持一尘不染.据说,只有那种心地比潭水更加清纯的人,才有福气见到这潭真正的龙潭水.  相似文献   

17.
海西海揽胜     
我的故乡--洱源县牛街乡龙门舍,旧属鹤庆府.龙门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湖.山叫莲花山,山不高而秀雅;湖名海西海、澄潭,湖不大而妩媚.据<康熙鹤庆府志>记载,"海西海,其先为蜜箐也,一夜水泛成海,广袤约十里许.奇石玲珑耸峭,无一不堪下拜者.四面值荷花开时,宛然一幅西子照镜图."  相似文献   

18.
1 槐子已经是第三次看到这匹白马了. 这是一个暴雨如注的早晨,古城沧浪路全段塞车,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机器全都老老实实地趴在那里.在中段红灯口,一匹白马,旁若无人地在雨幕中左冲右突.它的头高高昂起,望着近在咫尺而又遥不可及的山峰.它的皮毛,雪一样的白.鞭子一般的暴雨,并没有在它身上留下抽打的痕迹,雨珠纷纷从它的身旁滚落. 雨鞭恣意抽打,大街一片寂然.唯有这匹白马,高蹈阔步,左右穿梭.  相似文献   

19.
赵玫 《世界文化》2014,(3):34-36
<正>她问,无论谁,你认为一生只爱一次这样的说法真实吗·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无论对谁。然后我回答。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一条长长的路。我们要经历很多的男人才能走完这条人生的路。而且要经过很多男人才能让我们变得成熟而完美。我是说一个人一生可能只爱一次吗·很多人穷其一生仅仅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激情使他们不断掀开生活的新篇章。总有最美好的在后面。而最美好的一旦得到便又不再美好了,甚至令人失望。于是那些有着进取心和生命力的人,便会永不停歇地追求下去,直到他们生命的停止。  相似文献   

20.
马登三座山     
家乡马登,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坝子,在这个小坝子里,人人皆知的山有三座:雪邦山,盐路山和红土山.在我们的心里,它们不仅仅是山,更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依靠. 雪邦山 雪邦山位于剑川县马登镇黄花村后,主峰海拔4295.3米,是大理州最高峰.确切一点说,位于怒江州的兰坪县与大理州剑川县的马登坝子之间.如果站到山顶以山梁为界来看,一边是兰州坝子(剑川县的马登和上兰),一边是兰坪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