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张爱玲的《传奇》与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内容上的异同。共同点:两都注重对平凡日常人生的叙写。不同处:张爱玲的《传奇》中的日常生活是绸般的;而池莉“人生三部曲”中一平凡人生却是棉布般的。  相似文献   

2.
一道人生风景──《校徽传奇》读想刘大松《校徽传奇》(《内蒙古教育》1996年第7期)的故事,是一道人生风景。作者从自己工作、生活的校园,捕捉到了“原汁原味”的人与事,又通过微型小说的形式倾吐了郁积心头的感受和体验。《校徽传奇》是源于生活的。因谋篇精巧...  相似文献   

3.
《风萧萧》超越了“爱情传奇”与“间谍传奇”的范畴,徐圩在现实与想象交织的世界里追寻着一种自由、浪漫并且充满哲理的人生.自由的人生观——对人生理想状态的探寻成了主人公人生轨迹的最终归宿.《风萧萧》中浪漫化的表达方式,诗意哲理化的人生,“爱”之观念的诠释和升华,集中归纳了主人公在漂泊一生中的理想征途.人性的健全发展、人类理想的自由生存状态的追寻构成了主人公的最终宿命.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 ,分析了张爱玲的《传奇》与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内容上的异同。共同点 :两者都注重对平凡日常人生的叙写。不同处 :张爱玲的《传奇》中的日常生活是丝绸般的 ;而池莉“人生三部曲”中的平凡人生却是棉布般的  相似文献   

5.
在创作中张爱玲极力营造着美丽与苍凉的对照,根本源于她思想里“幻”与“灭”的二重结构。家国的颓败过程塑造了张爱玲“幻”、“灭”的观世眼光,身世之感渗入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都具有“幻”、“灭”互见的结构。爱与人性在普通人的“传奇”里寂灭,但这个世界里隐含着凡人顽强的生命力,也泄露出一丝对未来世界的希冀;《流言》写尽人世诸相,表面上热闹琐碎,但褪不了苍凉的底色。“幻”与“灭”的二重结构在《传奇》与《流言》中形成一种稳固的平衡、参差的对照,使张爱玲不至于偏向任何一端,既有对人生的彻悟,也有对世传种种的执着。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风貌便建立在这种“幻”“灭”二重结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明显带有六朝志怪和唐传奇的影子,其“用传奇法以志怪”则是不争之实;但作品时六朝怪书及唐人传奇的发展亦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对社会人生的揭发上及小说意象上都表现出大胆的超越,是一种美学创造。  相似文献   

7.
《东方圣经故事》(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是一部故事化的孔子世家和孔子人生哲理的书。孔子、耶稣都是人类史上的“圣人”。耶稣以传奇故事在西方世界名世,孔子以真实人生在东方垂教。“圣人”的传奇故事能成为“圣经”,“圣人”真实人生更当是儒教人生“圣经...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视角对人的生存状况进行审美观照、审视和体验,以艺术形式进行形象的“显现”,马明奎的长篇小说《归》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探索。《归》所反映的是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前这一历史阶段中以乡村农民和城镇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生存状况、文化心态。“文学是人学”这一传统的命题站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审视。会有一种更切实更深途的体味。而现当代兴起的文化人类学所研究所关注的也恰好和文学一样,是人。于是,从文化学的视角以学者型的眼光审视人生,以作家式的体验和表现手法“显现”人生,这就是《归》的独特之处。一那是…  相似文献   

9.
许春樵的长篇小说《放下武器》是一部官场人生的画卷,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是一部“善”变成“恶”以及“善”被“恶”征服和毁灭的悲剧。人的生存困境无处不在,人类悲剧性命运无法摆脱。在悲剧性命运面前,是自我沉沦,还是追求超越?许春樵试图给我们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0.
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他被迫斯尼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的作品,题材各不相同,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主题融入其中。《千与千寻》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而且还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日本独特古老的神秘文化,日本人的信仰与美学意识,并在不断的揭露现实状况的同时,给予人们以警示。  相似文献   

11.
“传奇”,是中国重要传统叙事类型。作为一种叙事类型,“传奇”的特点是叙述“奇事”,描述“奇人”“奇景”,而在结构上则体现出鲜明的曲折离奇的情节。“传奇”体现了传统社会中人对于外界的好奇心情,也体现了传统社会的民众对于世界万物无法把握的心态。这种叙事类型,在现代文学史上逐渐淡出,其重要原因是传奇叙述传奇“人”、“事”“景”,主要是外在于现代人的社会事件,而不是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内在的精神状态,则被看做是现代文学的标记。在现代性叙事逻辑里,“传奇”就被看成是古代文学的叙事传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淡出,则是必然的。另外,现代文学理念重视的是日常生活。传奇没落就显得必然。张爱玲那段有名的创作谈,似乎也印证了传奇的没落与日常叙事兴盛的现实。张爱玲推崇人生中稳定的一面,而人生中飞扬的一面则在她看来是不真实的,即使要写,也得以人性的安稳为底子。即使是她的那些标记为“传奇”的作品,其实注重的不是情节的曲折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而是人物命运的急转而已。“传奇”在张爱玲那里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倒是一些叙述外在社会生活的小说中,仍然保留着“传奇”的影子,例如,蒋光慈、艾芜等作家的左翼小说。以《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为代表的新英雄传奇小说,延续了传奇的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2.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对白驹过隙般岁月的慨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对人生追求的诠释;“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是对人生过程时有坎坷的最精辟的睿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生存于世,而且又能永远快乐、年轻?《微笑着继续》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在1986年连续发表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写作手法独特,突破了她固有的创作模式,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该文通过对“三恋”的分析,认为“三恋”的创作是作者从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感悟,是用小说语言谱写的人怀乐章,而且“三恋”的整体创作带有一种较明显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社会和历史阶段,人生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域”。马克思人学以人的“生存实践性”理解为基础,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两大主线,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照的“生存-发展”模式。现代人的生存内涵和困境还没有远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对现代人生的观照。马克思对现代人的生存观照主要有三个方面: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现代人的交往生存、现代人的社会公共生存。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女作家.四十年代初期,即以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名震文坛.《传奇》几乎囊括了她早期小说创作中的所有精华.本文即以《传奇》为基础,拟对作家创作中所采取的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技巧等作些探讨,以求更准确地解读作家早期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一、艺术视角的独特性一个作家的创作,往往首先依据于自己熟悉的社会与人生,并于此同时,总要找出一个表现这种社会与人生的最佳创作角度.从这个视角放眼开去,映入眼帘的,则是那独特的,缤纷多彩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长篇代表作———《玫瑰门》,是反思“文革”的一部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丑恶人性的成功之作。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对女性躯体的纯净赞美,对女性欲望的坦然承认以及女性生存状态的清醒理解,全面深入地呈现了女性生存的百态图。由此,铁凝的写作风格也由清新、纯净转向深沉厚重,在拷问社会、“反省自我”的路上有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麦家在转型之作《人生海海》中运用不可靠叙述策略讲述了英雄归来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及周围人的回忆与讲述,“上校”蒋正南传奇而坎坷的一生缓缓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人生海海》以回忆作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忆书写是文本不可靠叙述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此外,该作品通过众人的转述,形成了不同维度的不可靠叙述。不可靠叙述还带来了反讽效果、“忒修斯效果”、陌生化效果及同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江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描写了人生的悲剧性以及对其的超越,刻画了“生存的荒诞感、存在的虚无和人类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吸收日本的文学精神而加以超越,形成了他独特的“日本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9.
古滕客 《今日教育》2012,(7):105-105
作为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讲完《论语》《庄子》,趣品完人生之后,又开始重温古诗词。在《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中.于丹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  相似文献   

20.
《围城》的意蕴,大半来自方鸿渐形象的塑造。如何理解方鸿渐,成为解读《围城》和钱钟书的关键。论文一方面对方鸿渐的精神内质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自然深入钱钟书的“喜剧”小说叙述,抵达其所深藏的“悲剧”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论文意在探究,钱钟书在方鸿渐形象中所寄寓的深切理解与同情,使钱钟书本人,与其笔下的方鸿渐,形成某种有趣的“互文”关系;二者相互阐释,共同显示着钱钟书独特的人生情态:自由的秉性,和对人生社会的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