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传泽 《考试周刊》2012,(57):152-153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层次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大学生对媒介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缺乏辨识度,不能把自己的信息需求与媒介信息的内容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他们不能更准确地辨别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价值,所以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的研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文化建设体系,是信息化社会中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网络全球化趋势的新挑战.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和良性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教育他们以批判的态度接纳网络信息,了解并掌握与媒介交往技能,合理运用媒介功能,尽量减少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其中,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介,其迅猛发展的态势及独具特色的传播机制,更应引起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研究范式转移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其社会空间视角的转向.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提出社会空间视角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基于社会空间理论视角,阐述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的指向.第一,基于社会资本、权力视角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引导大学生思考、探讨媒介在社会空间生产、互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社会资本变迁方面的作用机制等.第二,基于情绪感知、表达、传播、分享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引导大学生思考媒介化情绪、情感的形成与分享的特征、机制、作用等.第三,基于社会时空要素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引导大学生表现出特定时空下的应然媒介认知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网络化及其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过载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媒介已经成为一柄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充分的信息量的同时也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应当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生存、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他们对媒介传播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基于Web 2.0平台兴起的一种开放式互联网应用,微博在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已成为信息时代最为即时性、用户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突破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界限的微博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对待和应用微博改进信息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紧迫课题。从剖析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探讨如何利用微博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论自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媒体的出现引发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变革.面时信息传播变革,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当前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及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政府、网络媒体及高校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构建全面、立体而发达的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网络.  相似文献   

7.
湛霞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229+231-229,231
校园媒介传播功用的实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媒介素养的培养、信息传播的导向、传播效果反馈机制的建立,大学生在提升处理和使用媒介的能力的同时,以媒介为途径,实现了社会、校园和个体发展的结合,并通过媒介的反馈机制,将媒体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纳入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8.
微博的出现迎合了大学生对社会新信息和新知识的渴求,它本身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身份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可能。鉴于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高校应从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意义的高校微博平台及促进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合三方面强化以微博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微博是信息整合的媒介,其快速传播的形象深入人心,并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想、行为和生活各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微博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表达方式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探索微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研究新时代微博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正确的微博观。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风险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伴相随,我国转型期各种潜在风险日益增加,正确处置风险是政府职责。本文探讨了政务微博在社会风险事件中的功能和传播机制,阐述了我国政务微博在应对社会风险方面呈现出的不足,提出了政务微博在社会风险事件中的作用机制:塑造公信力、提高亲和力、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升运营人员的媒介素养、形成网上网下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网络传播通道泛化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传播通道泛化带给大学生大量的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正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能够理性地面对媒介、自主地选择信息、更好地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不断融合,融媒体语境下的信息生产、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分析当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凸显大学生媒介使用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运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大学生媒介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社会使大学生置身于无处不在的媒介环境,他们对媒介越依赖,媒介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深远。在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及研究背景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漳州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对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媒在文化生存发展中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身处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是否能进行有效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新传播秩序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状况。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媒介素养的亚群体,除直接承担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职责外,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了整个文化传播主体的整体媒介素养。因此。从信息社会民族地方文化传播需求入手,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征,并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群体进行文化自我表述的意义,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潜在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贾亦璞 《文教资料》2013,(8):144-146
微博现已成为大学生中影响最大的网络交往形式。其传播信息速度的快捷性,内容的多样化、多元化,空间的虚拟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必须依据新媒体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路径方法,包括利用微博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大学生的舆论方向;利用微博与大学生对话,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使大学生置身于无处不在的媒介环境,他们对媒介越依赖,媒介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深远。在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及研究背景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漳州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对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媒介素养是当代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采用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从1023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大学生接触的媒介类别呈现多样化趋势,网络已经成为最受他们欢迎的媒介,他们的媒介活动也日益多元化,但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存在对媒介道德规范的认识较为模糊、媒介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制定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素养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微博客的普及带来个人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中国的大学生从旁观考到亲身体验者再到创造者,在新媒介的舞台上演绎出丰富独特的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个性释放与社会公共性的负面影响。本文选取微博媒介作为研究大学生亚文化的切入点,试图通过对亚文化传播方式的考察,透视其存在的原因与生存状态.寻找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改善大学生亚文化的现状,以期对新媒介情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信息环境成为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其本身固有的优势和弊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如今网络高度发达的年代里,人们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价值取向、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所以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因此,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媒介文化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拓宽了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媒介文化消费和传播中暴露出诸多不良行为,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确立媒介素养课程目标,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经验、立足我国国情,课程目标应涵盖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媒介鉴赏、信息获取分析、创造媒介产品、信息技术运用,以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开发媒介素养课程内容;加强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