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大扫除,我请学生们帮我收拾讲台。突然,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捡到的。”我抬头一望,讲台下散乱地堆放着学生们平时拾到的东西。我一愣,意识到了什么。平时,孩子们拾到东西高兴地交给我时,我总是随意地扔到讲台下的抽屉里。孩子们这一提醒,给了我不小的震动。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当学生真的拾金不昧时,我们又常常因为事情太小而并不在意学生捡到的一毛钱、一只铅笔,忽略了这些“小事”的教育价值,不能正确、及时地强化他们的行为品质。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的心就会受到冷落。我…  相似文献   

2.
罗风利 《河北教育》2005,(20):40-40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意识到,班集体的建设,关系到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为此,我在开学初就提出班风:“美丽的心永远流行。”并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使学生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向善之心。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诗写道:“你播洒一缕阳光,就会收获满天的灿烂/你栽下一棵小苗,就会收获满树阴凉/……你种下一根芒刺,就会得到满地荆棘/你投出一块瓦砾,就会得到满眼废墟……”此诗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做教师的可能会进一步地分析此诗包含的道理:对学生付出关爱,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给予学生冷落,我们得到的就会是失落。似乎只要老师去关爱学生了,学生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4.
心碑     
心碑保建国我这个人很少落泪,母亲说我心硬,从小就这样。工作这么多年,只哭过两回:一次是1977年我高考落榜,再就是我的老师欧兆全去世。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在读书的年龄赶上十年动乱。好在我走上社会的第三年,有了考大学的机会。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参...  相似文献   

5.
周艺 《教书育人》2001,(17):44-45
案例:每周一节“进入心灵港湾”课(即与班主任说心里话)又开始了。以前总是采取座谈式,我坐在中间,学生围着我,谈天说地,彼此倒也收获不少,但我总觉得真话不真,思维含量也不高。这次采取了“独立写”的形式,不仅提出了不允许交头接耳,最好用三言两语说一句真话来“帮助帮助我们的朋友”的要求,而且教室布置得也十分温馨(这样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能畅所欲言)。结果,两位学生的真话给了我不少启迪。一个学生写道:“您平时待我们是朋友、是孩子,从不大声地斥责批评我们,但我实在有些怕您。”另一个学生写道:“…  相似文献   

6.
徐琴 《河北教育》2002,(6):17-17
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班级里的一件事:语文老师问一个同学“者”(zhě)字怎样读,这位同学错读成了“zǎi”(宰)。语文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对这位学生说:“是读zǎi吗?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读,我马上宰了你。”课后,学生们经常用老师的这句话来嘲笑这位同学,从中取乐。这个学生很痛苦,以后上课时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内心很沉重,立即想到了二个字:心罚。这位老师虽然没有动手打骂学生,但是他的讽刺挖苦是对她心灵的伤害,这比体罚更严重。所谓心罚,就是刺伤学生自尊心,侮辱他们的人格,损伤…  相似文献   

7.
黄芹 《班主任之友》2010,(10):60-60
今天是教师节,我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教室,推开教室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室后面黑板上几个醒目的大字:“老师,节日快乐!”下面配有两幅图画:一幅是一双手捧着一颗心,心有点破碎;另一幅是一双手捧着一个苹果。黑板上的话语让我欣喜,学生懂事了,可画上怎么是一颗破碎的心呢?  相似文献   

8.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对此深有感触,如今采撷一束.与诸位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9.
十四载星移斗转,十四载辛勤耕耘,十四年的辅导员生涯,我始终情系三尺讲台,心系每个学生。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挚爱,使我在工作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阻挡的热情和动力。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所接的几个班,大多是全校有名的后进班。而每一次我除了服从分配外,都把它当成是一个锻炼,看作是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机遇。因为我深深懂得:医生的医术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提高的,而教师的水平则是在管理教育后进班后进生的过程中提高的。在工作中,我以自己的辛勤、执著,表达着对育人事业的钟爱。一、奉献爱心,收获深情1995年我接了一个择优…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常言道:"德是师之本,爱是德之魂。"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教师兼班主任,我想说:我唯有捧一颗仁爱之心来铸就师魂。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愿一路播下爱的种子,伴着辛勤汗水,收获一路芬芳。或许正是因了对孩子们的这份真爱,对教育事业执著的热爱,我于2011年踏上了教师岗位,在五年多的教育工作中,我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常捧一颗仁爱之心,把最真诚的爱奉献  相似文献   

11.
不知不觉中,已在三尺讲台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十三年中十二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有了做好老师、做好班主任的切身感受:老师,别伤孩子的心。这也正是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能做出成绩的基石。无论在哪里任教,在哪个班做班主任,我都能善待自己的学生,因为我有一个二十年来难以忘却的“痛”———我曾经被老师深深地伤害过。那是在1981年,我刚上初一,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学校过住宿生活,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没有父母可以依赖,我常常在晚上梦见回家,梦见父母的温暖,枕边留下思家的泪水。冬天来了,天气很冷,晚自习一结束,大家都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及其表现,使学生在生活上不盲目攀比,在学习上展开合理的竞争,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步骤:   1.几名同学表演童话剧《小熊分饼》。该剧的主要内容是:一天,两只小熊在路上看到一块大月饼,他们生怕对方比自己分得多,就争吵起来。就在吵得不可开交时,狐狸出现了,它故意把饼分得一块大一块小,利用他俩生怕对方分得多的心理,左一口,右一口,最终一块饼都落到了狡猾的狐狸口中。这个童话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紧张,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2.教师趁热…  相似文献   

13.
家长:你该洗洗头、理理发了。孩子:理发干吗?家长:当学生留这么长头发哪行?孩子:用不着你管!家长: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孩子:你还越来越讨厌呢!……这还是我的孩子吗?怎么一点儿都不如小时候乖了?我做错什么啦?我为他花尽了精力和心血,可我们却越来越陌生。为什么我们与孩子的心相隔得越来越远?@本刊编辑部 @楚城  相似文献   

14.
师爱与班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坚信,师爱是教育学生最起码的基础条件,又是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可以通向学生心灵深处,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都是从热爱学生做起的,这里略举几点与大家共享。爱生如眼,做到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这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坚信学生可以教好。应该爱学生。因为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信任,充分尊重与爱护学生,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使整个…  相似文献   

15.
无意间听到这首《班主任之歌》:"都说你是最小的主任,管着一群长不大的孩子。都说你是最大的园丁,画出我们成长的年轮。都说你是最大的官,管着未来的部长将军。都说你是最好的人,就像我们的父母双亲"。作为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我感触颇深,回顾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根据我的切身体会,谈谈我做班主任工作经常使用的"五心"。  相似文献   

16.
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师生心灵沟通的艺术,正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无论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常常为牛郎和织女只能在每年阴历的七月七于鹊桥上相见一次而感到伤怀。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领悟到:其实牛郎和织女从来没有真正分开过,因为他们彼此用爱搭建的心灵之桥是无论多宽的银河都无法阻隔的。又是一个“月落繁星满天”的晚上,望着窗外静谧的夜色,我不禁想起了我和我的学生们。走出大学校园,踏上神圣的讲台已近四年了,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我和我的学生们在构筑人间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以我为基地,我的学生以他们为基地,用我们平日收获的苦辣酸甜建构着一座沟通我们师生彼此的心灵之桥。虽然有时会遇到“狂风”,有时…  相似文献   

18.
徐寒燕 《辽宁教育》2007,(10):31-32
《感恩的心》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每当这首歌在耳边响起,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一群可爱、聪明的孩子——我的学生们。 记得一年前。当我刚接这个班时,望着满眼的陌生的娃娃脸。我的心里很惶恐,不知该如何将这些“小不点儿”教育好,如何将这些娇气的、松散的个体凝聚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却以他们特有的纯真让我每天收获快乐。  相似文献   

19.
知足常乐     
《心手相连》有这样一句歌词:“心与心相连,手和手相牵,我们相信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这也许就是我和成长中的儿子盼盼的真实写照。回想这几年的育儿经历,“尽量满足孩子”,让我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20.
一、情感是心灵交流的钥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情感学科,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促使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