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易与天地准"的历史思维是司马迁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周易》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迁方面的原因。《周易》自身的属性与它在秦汉时期的地位使《周易》思想成为司马迁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易学流派等是司马迁形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的重要前提。"易与天地准"历史思维主要表现为对《周易》原文与易理的引用。  相似文献   

3.
靳玲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14-315
中国史学史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课程,而《周易》与中国史学关系密切,尤其影响了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将《周易》引入课堂教学并与传统史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明晰史家的思想,理解中国民族史学理论,提高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的神话材料从多方面反映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如民族、政治、天命、德行等,构成中国史学传统的重要特色史语,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著《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文科著述教材 ,都对司马迁和《史记》作了高度评价 ,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 ,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 ,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和《春秋》等上古三代文献。也是后世诸子百家的共同源头。五经并非一时之作,却是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它内蕴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周易》的历史变通思想;《尚书》的历史借鉴思想;《诗经》的天命王权学说;《三礼》的因革损益史观和《春秋》的史义史法论。这些史学思想对于后世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学和史学思想之民族特性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代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科述教材,都对司马迁如《史记》作了高度评价,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8.
变通是司马迁最具特色的史学思想。其来源,历代学者都有研究,但分歧较大。笔者认为,司马迁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的变通思想是很突出的。《系辞》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是治道上的“通”与“变”。无平不坡,无往不复”,“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是天地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上古时代的一部筮书,它集中体现了先民的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具有本质性的影响。它对传统语言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通过对《周易》与训诂学的原理方式作比较研究就可以发现,训诂学无论是经文的阐释模式还是辞书的编纂思想,都深受《周易》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记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本质上涉及史书的社会作用、历史撰述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史官的神圣职责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关于史学价值的辩论,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此作深入的再探讨、再认识,依次论述了壶遂对司马迁的质疑,以及司马迁在回答壶遂所问中对《春秋》一书、修史传统和史官职责等问题所作的精辟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司马迁与班固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同为我国汉代的良史,司马迁在西汉,以《史记》开史学之先,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班固在东汉,他本《史记》之体例,以《汉书》开断代史之先.所以后世以"史班"或"班马"并称.他们二人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之处.毛泽东同志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研究二人的经济思想,对于弄清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被列为“五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几千年来,它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古代哲学、史学、数学、医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人们誉之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长期以来,学术界着重从宇宙论、本体论、辨证法及政治观的角度对《周易》进行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而关于《周易》对我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却罕见其文,显得苍白。事实上,无论是从易学史、还是史学史的研究来看,这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拟探讨《周易》  相似文献   

13.
《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是一部论说先秦士人与司马迁较为详尽的专门论著。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以往研究观点有所超越。在研究内容上,把先秦士人与司马迁进行系统地研究,并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给予关照;在学术观点上,探讨了先秦士人理性精神与《史记》的创作宗旨的关系,研究了先秦士人史鉴教育传统对司马迁《史记》史学社会功用论的影响,深入系统地从先秦士人的道义传统思考司马迁《史记》的批判精神,并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研究话题。论著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先秦士人与司马迁研究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里创立了经济专篇《平准书》和《货殖列传》,这在中国史学上具有开创必一。它不仅体现了司马迁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经济思想,也体现了与汉武帝经济措施的矛盾和分歧。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另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世界史学史上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但司马迁对整个中国文化的贡献却不仅仅是《史记》,还有他忠于理想、忠于事业、百折不挠、忍辱负重、爱憎分明的魅力人格,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是我国两汉时期著名的史书。司马迁和班固两人的家世、才学及遭遇都有许多共同之处,然而史学思想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这种差异,并从两汉统治者对史学的影响来探考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司马迁的思想丰富、全面,其为人处世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司马迁认为人在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中,应该让而不应该争,应该谦而不应该骄,应该诚而不应该欺。司马迁的为人处世思想,其实质基本上是对中国传统为人处世主流思想的继承,但其通过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具体记写、表述、评说,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更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达的为人处世思想,对中国传统为人处世主流思想的积极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孔子作《春秋》对后世史学的影响很大。司马迁著《史记》以继《春秋》为己任 ,推崇《春秋》和孔子思想 ,在史学上继承光大孔子的学术思想 ,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0.
有关《周易》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有论及《周易》对中外文化之影响的,有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及未来影响之研究的,还有对研究方法进行深度反思的。总的说来,一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大价值,大部分成果属于一般性的概略研究。其中,背离中国思想文化语境,离开《周易》文本,进行剪切式、片段式、移植式研究的成果,较为普遍。当今研究《周易》之文化精神,首先当深入古典、回归传统、承载传统;然后在研究方法上提倡洋为中用,并融西入中;最后方可能发扬传统、返本开新、启迪国人、服务社会、奉献于国家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