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重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内容缺少趣味性等弊端。许多教师认为,与老教材对比,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稿,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一张张主题图无不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还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但也有教师认为,主题图的出示给教学带来不便;图绝不是非用不可的东西。其实,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永远只是一个例子.更多时候我们自己只能在深入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去组织活用教材。那如何去挖掘教材的内涵?如何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呢?我认为,可以从理解教材中图文的编写意图开始。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一改传统教材重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内容缺少趣味性等弊端.许多教师认为,与老教材对比,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稿,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一张张主题图无不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还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但也有教师认为,主题图的出示给教学带来不便:图绝不是非用不可的东西.其实,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永远只是一个例子,更多时候我们自己只能在深入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去组织活用教材.那如何去挖掘教材的内涵?如何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呢?我认为,可以从理解教材中图文的编写意图开始.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题图生动地展现了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知识的空间,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主题图呈现的不同方式,挖掘其所蕴藏的内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主题图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材的主题图生动地展现了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知识的空间,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主题图呈现的不同方式,挖掘其所蕴藏的内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主题图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翻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一幅幅各色各样的图画,这不仅为枯燥的数学注入生命的气息,而且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然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对情境图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去读懂教材中的情境图.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用好情境图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主题图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而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有一段距离。那么,如何缩短这段距离,让主题图充分发挥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杜辉 《教育文汇》2013,(9):33-34
读懂教材,读懂主题图,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主题图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现实。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意图,用好、用活主题图,让主题图的教学更凸显课堂教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内涵丰富的“主题图”为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然而,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有时教师对“主题图”的理解是狭隘的、粗浅的,有时纯粹把“主题图”当作了引入环节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9.
现行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与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文字量减少,插图增加。这一特点给教师理解教材意图、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增加了难度,教师常因读不懂课文插图所承载的教学意图,致使教学从设计起就偏离目标。针对这一现状,可从"多层次解图,寻问目标根源""多角度观图,解析目标主次""多维度读图,把握目标重点"这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究,以提高品德教师对课本插图的解读和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主题图是新课程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主要以大量的直观图示反映教学内容,主题图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尽管这些主题图都是静态的、范式的,但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十分注意把静态化的主题图演绎成动态化的教学活动.在主题图的处理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忽略了主题图蕴含的特定目标要求,偏离了教材文本的编写初衷.这一做法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是十分重要的。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有时只是一个情境图,或者是几个小精灵之间的对话,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都给解读教材增加了难度。那么,如何解读数学教材呢?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来谈谈平时教学如何解读教材。一、走进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每一个要求,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在解读教材时要仔细揣摩教材中的各个例题或习题,思考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目,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新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又是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与创造者.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灵活地处理教材,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和素质培养的角度考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做到跳出教材教数学呢?  相似文献   

13.
教材研读一直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焦点.也正因为如此,给教师的备课赋予了新的任务——潜心研读教材,感悟教材设计意图,从而能够善用教材但是教师对教材意图的解读却难免会出现偏差本文笔者从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例谈研读教材如何“见树见林”,以回归本质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呈现出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其中"主题图"就是最为突出的元素之一。主题图给小学数学教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小学数学的教与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知道,主题图虽然已经在数学课堂上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忽视主题图的功能,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就好,主题图教不教不重要,又有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主题图的编写意图等等。《全日制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学教学的改革,数学教材无论在展示方式 还是在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在数学课本中融入了较多 的“主题图”。“主题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展示得更加形象 化,将文字与“主题图”搭配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地利用“主 题图”,将数学教材课本充分地利用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分析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不管是按教材编排教学还是开发教材教学,都要先深入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教材成为教与学的有效依据。新教材学习材料丰富,呈现形式多样,数学内涵深刻,更要深入分析。如果没有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就对教材随意增删,只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目前初中数学教材有许多版本,每一版本的教材都凸显编写者对数学、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这些教材都有自己的理念和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知识过度碎片化、内容过度肤浅化、教学过度技巧化这一现象.我们一线教师平时没有太多时间来系统学习数学教学理论,如果我们通过阅读理解不同版本的教材,弄明白教材编者的编写理念和意图,找出其各自的优点加以整合,再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下面以本人的一节市级公开课“合并同类项”为例,和各位同行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新教材对数学学习知识的呈现与旧教材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很多知识都采用主题图的形式呈现.所谓数学主题图是指集中体现数学学习知识的图形、图表、图画等.主题图是人教版小数教材的一大特色,形式多样又富有童趣,其意图在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现实的生活场景、活动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提供给学生探索知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体现数学方法的开  相似文献   

19.
<正>主题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不仅画面活泼、图文并茂,而且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活动情境和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主题图的展示,既便于学生观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也便于教师利用图中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探讨,使学生从中得到发展。但是,好的教材如果被我们照本宣科,那么将失去它应有的活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对主题图使用的一些体会。一、领会主题图的意图,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意识主题图内容丰富,内涵深远,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相似文献   

20.
楼飞燕 《天津教育》2022,(1):105-107
每一次教材的改版,都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洗礼和教学实践的挑战.许多教师往往在没有充分解读教材、理解目标之前,盲目地排斥新教材,批判新教材,从而无视教材或不按编者意图开展教学.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以新课标为准则,以《教师教学用书》为向导,深入解读文本内容,透彻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发现、延伸、创新的能力,就能有效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