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马国亮  流甄 《出版参考》2004,(12):54-55
从三十年代初期算起,最初为《良友》画报写稿的是老舍先生。第一篇的作品是一首勉励青年的诗。后来陆续写过几篇散文。众所周知,老舍一向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幽默文章的隽永,更可说是艺坛独步。我们向他约稿时,他总爱问:“你看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我们便给他出题目。他每次给我们写稿,几乎都是经过这样的协商才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我长期在林区工作,是个写稿已40年的老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我们通讯员中给报纸、刊物、电台写稿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对本地和外地的一些通讯员做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很苦恼。苦恼什么呢? 比较普遍的是感到写的稿子常常不被新闻单位重视。满腔热情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稿子,寄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很少有回音。有位通讯员一连给一家报纸写了10多篇稿子,每次都附上一封信,请编辑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稿子一篇未发,“老师”也一字不回。后来他想出个办法,投稿时除再三恳求编辑指导  相似文献   

3.
秘书:“经理,青工小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报社写稿,引起了某些人的风言风语。”经理:“写稿是好事,是无可非议的嘛,怪事就是多!”“有人说他署真名实姓。”“啊,那就不好了,分明是在求名嘛!”“听说他一次就拿了十几元稿费!”“唷,还拿稿费?原来他还有求利的思想!”“那还可不可以让他写了?”“当然可以!谁说不让写?让他马上就给我写一篇!”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戏曲史研究专家赵景深,1932年在北新书局编《青年界》杂志,和作家们交往很深。有一次他写信催老舍先生写稿,在信纸上写了个大大的赵字,然后用红笔把这个字圈起来,旁边写了一行字:“老赵被围,速发救兵!”意指刊物稿件发生危机,请求老舍赐稿救援。  相似文献   

5.
1983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30多篇,别说河南日报、省电台,就连河南农民报也没沾上边. 我心想,也许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不写了。自从县广播站编辑徐明法同志给我牵线订(?)《新闻爱好者》以来,我每月都能看到杂志上有不少通讯员下苦功写稿的动人事迹。比如在《通讯员园地》里刘志勇的秘诀和新闻敏感,总结了写稿要“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和“手勤”的体会.在他发表20篇  相似文献   

6.
辉县广播站站长秦友热心扶持新手。他用办培训班、发刊物和具体帮助的办法,提高初学写稿通讯员的水平。该站业余通讯员已发展到200多人。孟庄乡民办教师丰同福想学写稿,秦站长指导他写了几篇,发现他有写作基础又热心好学,就给他发了通讯员证。不足一年时间,丰同福已发稿20  相似文献   

7.
1月16日,在尼勒克县新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农民腼腆地走上领奖台,在一片掌声中接过县委书记给他颁发的一等奖的奖品。这位农民叫邓吉祥,是一个土地承包专业卢。邓吉祥只有初小文化,他是1981年开始写新闻的。第一年写了二十多篇,被《伊犁日报》采用四篇。他尝到了甜头,觉得写稿并不神秘,从1983年开始,就向自治区和中央一级新闻单位投稿。五年当中,邓吉祥共写新闻、读者来信、评论二百五十篇,被各级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一位初学写稿的同志,给我两篇稿让我修改。一篇是写某村打50眼小压井抗旱。我知道那个村很小,已实现井电配套,怎么又打那么多小压井!他说,实际只打10眼,多写了40眼是为的容易被采用。另一篇题目是“救救猫”,一看,内容同我寄给中央报刊那篇稿基本一样。他说,你往中央发,我往省里发,互不影响。听了他的“理由”,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现在各地层层举办通讯员学习班,但是讲写作技巧的多,讲职业  相似文献   

9.
刚开始给专栏写稿时,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命中率当然很低.1992年底,我们部队有一位志愿兵团专业技术过硬荣立了二等功.我在看《解放军报》时发现里面有个“连队新闻”专栏,这个栏目当中反映的多是基层连队的新鲜事,于是我便瞄准这个栏目的特点,写了篇稿投了出去,没过多久,“连队新闻”栏目便以《陈贵新精通业务荣立二等功》为题登了出来.使我尝到了给专栏写稿的甜兴.之后,我便着力研究我所接触到的各个报纸专栏的内容、特点、写  相似文献   

10.
每月初上,我就天天朝邮电所跑,打听陕西《新闻知识》寄来没有。前年,初学写稿,写了100多篇稿件,都石沉大海。单位同事给我编了个歇后语:“张记者,不简单,一年写稿百十篇,一分稿费没见到”.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  相似文献   

11.
每年笔者总要写一两篇纪念的文字,缅怀敬爱的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在他不愿意离开我们的时候离开了,至今已经整整31年,然而,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那些春天一般的美好日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竟然变得更加清晰,更加鲜明,更加深刻。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艺的老朋友,好朋友,大家都敬重地喊他“舒先生”,这里我也就按照习惯使用这个尊称好了。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效白同志,多年来热心宣传报道工作,坚持为党报党刊写稿。仅在1986年,他写的16篇稿件就被省以上报刊选用了6篇,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扬。听说徐局长写稿很有“门道”,我走访了他。谈起为党报  相似文献   

13.
张爱福写稿     
张爱福,在我们宜川县是有名的农民通讯员,45岁,矮矮的个头。别看张爱福其貌不扬,他的吃苦精神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就连那些县级机关的通讯员也钦佩不已。张爱福是1975年开始给党报写稿的,每年都有几十篇稿件被县广播站播发或《延安报》刊用。多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模范通讯员,三次被《延安报》评为先进通讯员,去年八月初,在宜川县召开的通讯工作会议上,他写的人物通讯《黑脸汉柳鸿》荣获二等奖。张爱福一家四口,全凭他一人劳动。但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能动摇他写稿的决心。他白天在地里劳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我在给通讯员改稿中发现,有些通讯员给新闻单位写稿,往往连最起码的格式都不注意,如标题之后不空格,接着就写正文。编辑改稿时,连“通讯员×××报道”几个字都没地方写,很不方便。给报社或杂志社写稿,一篇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要有的放矢”。新闻报道像射箭一样,每发一篇稿子都像射出一支箭,能不能射中,就看你写稿前明不明“的”,心目中有没有靶子,这靶子就是稿子的针对性。许多稿子未被采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针对性。写稿不能老凭热情,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前,你要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稿?这篇稿子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问题?然后,再把你要写的东西拿到全局去比较去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我开始写稿,一连发出20多篇,别说省里,就连市里的新闻单位也没沾上边. 这几年,我们二矿宣传科重视通讯员的学习提高,连年订《新闻爱好者》,发给通讯员学习.宣传科定期办培训班,通讯员队伍不断扩大,发稿数也逐步增多,许多人初步掌握写稿要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始是宋文吉给我一本《新闻爱好者》,并告诉我,从这本书上能学到写稿方法.从那以后,我认真阅读,反复练习,慢慢入了门.我越写越有味,越写思路越开阔,矿广播站经常用我的稿子,局和市以上新闻单位也发表了我的作品,还两  相似文献   

17.
我是机关材料员,业余时间常写点稿子.近年来,我写的稿子每年都被地区以上报刊、电台采用百篇左右.在这里,我想就如何提高稿件采用率的问题谈点肤浅体会. 写稿总想被采用,谁都谋胜不谋败,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靠什么取胜,怎样取胜,人们的方法有所不同.初学写稿时,我兴趣很高,差不多每天写一篇。我想,这篇不用还有那篇,多写,多投,总会能碰上一篇.殊不知,这种“瞎猫撞死耗子”  相似文献   

18.
初学写稿的同志,往往缺乏毅力,写上三、五篇,数十篇不见报,就打“退鼓堂”. 写稿,同其它事业一样,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同志开始写稿,几篇就见报,而有的则可能写上几十篇乃至几百篇。这里有个基础和经验问题,这些是在平时学习中日积月累起来的。基础差,经验少,可以通过后期努力来弥补。初学者首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连大作家们也  相似文献   

19.
一位初学写作的同志问我,象我这样无名小辈写的稿,给人家寄去,人家看不看呢?我听了先是觉得好笑,想想却又觉得沉甸甸的。说实话,我也是有过这样担忧的。通讯员写稿是十分不容易的,为了写一篇稿子,有的要花费五六天的业余时间,常常熬到深更半夜。有的写批评稿,受到了残酷地打击;有的抱病写稿。当他把稿子寄走的时候,作者的心也随之一块飞去了。当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稿子在报上登出后,却又变  相似文献   

20.
字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论是撰写公文,或是给亲友写信,给报刊写稿,都应把字写得工整清楚,让人一看,不费气力就知其意。 近几年中,我每年都有150篇文稿被各级报刊、电台采用。我觉得这与字写得工整清楚有一定关系。有一次,市广播电台的一位播音小姐对我说,你要经常给我们写稿,你的字好认,我们几个播音员都乐意播送你的稿子。听到赞扬更激起我把字写端正的决心。 我常想,字写的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字迹潦草则是态度问题,字写不好又潦草更是不虚心的表现。我在新疆奎屯市人大办公室工作,经常遇到打字员送来一些笔走龙蛇的文稿让我辨认,费了很大气力,左推测右揣摩,串读几段文字也猜不出是什么字,真是误时误事,一些人在拟制公文、写信写稿中,往往不重视字迹的端正清楚,只图快,结果给他人造成不便。例如一篇很有价值的新闻稿,编辑辨认不清,又没有许多时间去推测、猜想,搁在一边不用岂不可惜。所以,把字写好既是尊重别人的劳动,也是对自我劳动成果负责的表现。我听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生病想吃杏子,当地又没有,就给舅舅写信,让其代买。因此人写字一贯潦草,他舅见信上写的是代买“否”。白发苍苍的舅舅满街打听,也没有卖“否”的,最后花了不少精力,又经过分析揣度,给买了几个黄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