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涨价,非我本愿。涨价看似简单,但涨价后的一系列善后工作实在不轻松。价涨得太高,广告主大不了可以少投不投,但我们却无路可逃,毕竟我们是乙方。"在将电视媒体推上"被告席"之前,应该回归到我们所熟知的商业本位,来洞悉电视广告涨价这一"怪现象"背后的利益驱动。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上半年以来,猪肉、禽蛋等副食品价格一路走高,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数家地方媒体对副食品涨价也进行了突出报道,一致认为:涨价"冲击"居民菜篮子,而6日13日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作为电视媒体,在无奈涨价后,结局有两种,一是坐地涨价后无所作为,坐等客户流失到其他更强势同类媒体或是流失到其他类型媒体中,另一种结局即是在涨价的同时努力更新产品,使节目质量和广告价值得到相应提高,增价和增效同时进行,有效避免客户流失的同时还可以在竞争中占据先机。我想,所有电视媒体都会积极地选择后者,本期电视专题为您呈上部分电视台的有识建议和应对之策,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王方 《青年记者》2008,(1):20-21
如果我们把南方都市报2007年7月18日社论《跳出CPI迷思我国通货膨胀已成定局》,看成是一个报纸"涨价"的导火索,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一年,从粮食到猪肉,从房子到石油,价格都在飞涨,报纸的"涨价"似乎变得非常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篮球峰会上大放异彩之后,王哲林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人们在热议他数千万的身价以及他能否成为下一个姚明刚回国,王哲林就接到了父母的"警告"。"我们第一时间提醒他,国内媒体都在说你,你要做好自己,在国家队集训练好基本功,不要关心外面说什么,不要被媒体干扰。"王哲林的父亲王昌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隔一段时间就会提醒他一下。我们讲什么他都能听进去,不叛逆。"4月上旬,王哲林受邀赴美参加篮球峰会,这是集合了美国及全世界优秀青年  相似文献   

6.
刘菊梅 《大观周刊》2011,(42):61-61
日化四大巨头企业迫于原材料价格上升,纷纷涨价,涨幅5%—15%,其中某些高档日化品的涨幅甚至在20%以上 。日化龙头企业涨价的时间集中,品种多,范围广,这不但引起了媒体、发改委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中小日化企业的连锁反应,同时也掀起了日化行业3年以来最大涨价潮。集体涨价对零售商有何影响?对中小日化企业有何影响?对消费者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日化行业集体涨价?  相似文献   

7.
广告价格一直是广告主最为敏感的广告投放因素,电视广告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一直在考验企业广告传播预算的承受力。2009的整体形势,也使得企业广告花费慎之又慎,电视媒体由于各种优势一直是企业传播的主战场,涨价与下调的营销预算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导致的结果便是谈判、交易的难度上升,另一个的结果便是重新选择实用性、时效性的媒体。电视广告涨价已成定局,但涨价也一定有理由,关于广告价格的上涨,且看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8.
媒体和司法对彭宇案看法的不同,反映了二者在事物认识上的差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体和司法的不同特点决定的。媒体对案件宣传报道的唯一禁区就是"媒体审判",如果新闻媒体对此进行理性的自我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手机媒体:尚未断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 《传媒》2008,(7):19
"手机媒体"是近年来一个炙手可热的词.在传媒业界,传统大众媒体对手机媒体也逐渐由原来的被动防御变为主动进攻,因为它们发现,如果再不进攻,受众的注意力流失将无处补偿.手机也许是一个最具磁场的注意力集中体.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甘肃广电总台各频道刊例价涨幅界于10%-30%之间。受61号令大环境影响,电视媒体集体涨价已成定势,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副总裁田涛分析:依据09年的电视广告投放量来看,理论上2010年会有超过126亿元的广告因61号令的规定而被压缩掉,电视媒体为保证稳定创收选择涨价是最直接  相似文献   

11.
王煜 《青年记者》2021,(3):11-12
地方媒体与全国性媒体在选题的侧重、采编流程、呈现形式上,不应当有太大差异.对于地方媒体来说,本土是根,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全国市场是锦上添花,如果能为根提供养分,则可以放手一搏;如果不然,则需要及时止损.地方媒体要"出圈"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需要把握、认知并努力克服与全国性媒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王煜 《青年记者》2021,(2):11-12
地方媒体与全国性媒体在选题的侧重、采编流程、呈现形式上,不应当有太大差异。对于地方媒体来说,本土是根,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全国市场是锦上添花,如果能为根提供养分,则可以放手一搏;如果不然,则需要及时止损。地方媒体要"出圈"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需要把握、认知并努力克服与全国性媒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一条“天然气涨价”的虚假信息,曾使全国各地大面积出现“排队抢购天然气”的现象。涨价谣传的原因有四:一、信息重大,关乎民生;二、有关报道中“巧打”了“马虎眼”;三、权威网媒的转载和更换标题;四、涨价信息从纸媒传到网媒再又回到纸媒,传播效应不断放大。杜绝媒体谣言,期待制度规范:没有明确、准确、权威消息来源的所谓新闻,媒体应拒绝刊播。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07年广州部分报纸已开始提价.2008年9月,继南京、成都、上海、武汉等之后,北京报纸开始涨价。报业媒体希望通过提价减少对广告的过分依赖.这其实是低成本和差异化战略遭遇困境的无奈。从长远看,变革报业经营管理模式才是根本出路.必须重塑和再造报业媒体供应链。  相似文献   

15.
这年头,胆大的吓死胆小的,只要"思路"对了头,想一夜成名、想身价火爆还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这就是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说的"娱乐至死"的"媒体社会"的一大特征.这几个月最新的例证很多,最突出的莫过于一个悟本堂,一个豪宅女,都弄得动静大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认同电视是一个"家用媒体",就应该认同另一个与之密切关联的概念:电视同时还是"主持人的媒体"。电视是在家中轻松收看的,是用来娱乐与交流的,所以它需要主持人,需要通过主持人对观众的吸引和亲和力来实现电视与观众之间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22日,继南京、成都、上海、武汉几大城市之后,北京市<北京晚报>等五家报纸涨价,零售价由每份0.5元上调至每份1元,上涨一倍.其实早在2007年,如<南方都市报>等广州的部分报纸就已经提价.至此,报纸涨价风暴遍及国内的主要报业市场,而对其他地域和市场的影响还未可知.慧聪媒体研究中心认为:"鉴于目前报纸的售价远远低于其成本,因此,未来报纸提价将成为一个趋势."[1]  相似文献   

18.
杨涌 《传媒观察》2004,(10):60-61
2004年8月17日《新华日报》B2版刊登的头条报道“液化气呼唤涨价为哪般”,是笔者采写的一篇质疑液化气公司涨价,替百姓说话的新闻通讯。该文发表后,南京部分媒体纷纷响应,就液化气涨价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进一步提出疑问,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9.
书业内外     
国家版权局表态微软黑屏事件:维权也要注意方式;猪肉涨价稿费难涨王蒙:千字40元侮辱作家劳动;反“书托”倡导图书评价体系;不妨给茅盾文学奖降降调;山寨版“百家讲坛”没有必要自掉身价;“内部刊物”街头派发低俗“杂志”几时休。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采访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做正面报道,政府有关部门都会十分配合,而如果是负面报道或舆论监督,有关部门往往回避,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对媒体防范与打压,视新闻报道为"添乱"。那么政府部门和媒体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2007年以来,有关如何看待政府和媒体的言论和做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