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夕照》是修订后六年制小语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分层读书 ,层层深入 ,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一、观察夕照 ,自主预习 ,在预习中感受美课前 ,让学生通过观察夕照 ,亲身感受夕照景象的奇丽 ,还可以按照预习提示读读书 ,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开课时 ,可以请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夕照的景象 ,也可以介绍一下做了哪些预习工作。〔这样设计 ,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 ,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就开始感悟夕照的美景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开…  相似文献   

2.
《夕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感受迷人的日落景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呢?一、自主读书,合作交流,明确重难点体现夕照迷人景观,重点在于三个连续的画面,即“夕阳下的房顶”“夕阳映着钻天杨”“夕阳如火将黑暗照亮”。初读课文时,根据教材“预习”中“把你喜欢的句子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自画(画句子)、交流,从而找出描写这三个画面的重点句和难点句。二、想象画面,细心品读,感受夕照美作者在描…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美,引入“迷人”景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感知:根据…  相似文献   

4.
《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标 :1 学会课文生字 ,能正确读写。2 理解课文 ,感受夕照景象的迷人 ;理解重点词句 ,感受课文语言描写的独特魅力。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语文的情感。背诵课文。4 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描述自己眼中的夕阳 ,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学生准备 :观察夕照 ,体验夕照景象的美。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反映夕照的图片和精彩语段 ,建立自己的学习仓库。教师准备 :课文挂图。夕照过程的录像或夕照美景的照片。指导学生建立学习仓库。将课文改编成现代诗。根据课文语言内在旋律选择钢琴曲作配乐。第一课时一、看图导…  相似文献   

6.
《夕照》一课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课文顺序清晰,语言生动优美,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奏响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学习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进行观察、表达的方法,并落实到学生的习作中去,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一、课前观察,自由描写在学习《夕照》之前,不妨先布置学生观察夕阳西下的景象,将自己观察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初步感受夕照之绮丽,并试着用文字表现这种美。因为带着写作的任务,学生在观察时就会比较仔细,所产生的情感也…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夕阳     
下午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桌上一扔,便急忙奔向阳台的窗前,去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相似文献   

9.
夕照     
只要对生活有了热爱与真情,那么,笔下的一切都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夕照司空见惯,但是在作者的文字里却如此动人且富有诗意。对于夕照,人们常绘写它的色彩,但是,作者却描摹它的声音。夕照里的声音是极富生活气息的美的韵律。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论雷锋塔的倒掉》自始至终都贯串着对照的写法,共有六次对照。 (一)“雷峰夕照”之名与“雷峰夕照”的真景对照:雷峰塔是西湖一带的古迹名胜,所谓“雷蜂夕照”,前人评论为“西湖十景之一”,很为历来的骚人墨客咏叹称道。但在作者眼中,雷峰塔却是“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实在是只足以煞风景,因而“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作者从塔的形象表述上初步表露出自己对雷峰塔的贬斥之情,为下文论述雷峰塔应该倒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美景,生活时时有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这组课文安排很有特点:&;lt;海上日出&;gt;和&;lt;夕照&;gt;展示了朝阳和夕阳的不同特点,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各不相同,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lt;古诗两首&;gt;和&;lt;迷人的张家界&;gt;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相似文献   

13.
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美景,生活时时有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这组课文安排很有特点:《海上日出》和《夕照》展示了朝阳和夕阳的不同特点,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各不相同,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古诗两首》和《迷人的张家界》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不同的是,李白和苏轼用凝练的语言描绘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迷人的张家界》却极尽词藻渲染张家界的迷人仙境;“积累&;#183;运用”是在前四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描写自然景物的五幅对联的“读读背背”、“阅读”《大理三塔》、“口语交际”《小小导游员》、“习作”等内容。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教材编排避繁就简、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夕照     
<正>只要对生活有热爱与真情,那么笔下的一切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夕照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象,但是在作者富有诗意的笔下,夕照则焕发出了动人的神采。对于夕照,人们常会描写它的色彩,但是作者还描摹它的声音和它的气息。那声音里有美的韵律,那气息里有浓浓的生活味,读来颇具新意。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阅读》2008,(10):19-19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欣赏…  相似文献   

18.
西湖(下)     
雷峰夕照雷峰塔地处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脉的夕照山下,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是公元975年建造的,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故称为“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气势迷人,“雷峰夕照”由此得名。雷峰塔初建时,可以登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怀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烧塔,塔上的木质建筑材料被毁,仅剩砖结构的赫(zhe)黄色塔身。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  相似文献   

19.
西湖,是一首诗。这幅天然画卷,无论淡墨抑或重彩,总是美丽宜人的,然而再美的山水,若没了灵性,人们欣赏的兴味也会变淡。苏堤,因了苏轼以葑泥而筑,排了西湖十景之首:雷峰夕照,人们在夕照中联想最多的,是塔下演绎的许仙和白娘子的传奇;虎跑龙  相似文献   

20.
《夕照》是“九义”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夕阳西下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在观察夕照时的独特感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充分发挥想像力,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美好情感;注意作者在观察景物上、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