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进一步对杜牧诗歌作了编年和考订。但尚有若干篇目的系年仍未确定。兹对冯注  相似文献   

2.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四"湖"字韵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其一"孤山寺北古亭西"见《自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版。按:此书晚出,收白诗较全)卷二十及《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钱塘湖春行"。除诗题不同外,"贾亭"、"暖树"《大典》作"古亭"、"暖曙"。其二:"湖上春来古画图,群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北湖。"此诗《白居易集笺校》及《全唐诗》《全唐诗  相似文献   

3.
《石遗室诗集》是晚清诗人陈衍(1856-1937)自选的诗歌别集。目前学界一般都认为陈衍有"《石遗室诗集》十卷,补遗一卷,续集二卷",比如2001年陈衍的后人陈步等人编纂《陈石遗集》,其中收入《石遗室诗集》一书,即收入上述共十三卷诗作;又如近年来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中,"陈衍"小传也只  相似文献   

4.
盛唐前期著名文人张九龄的见存诗歌究竟有多少首,迄今说法不一。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乔象钟先生谓:“《曲江张先生集》是张九龄为我们遗留下的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十三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张九龄》,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 月第1版,第73页)。此后,又有一说:“张九龄现存诗二百一十八首,本集收为四卷”(《唐代文学史》上册,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 265页)。统计的数目显然前后有异,是否所据版本不同, 亦未见说明。华南师大文学院的陈建森先生曾撰有《<曲江集>版本源流考》一文,惜未提及各种版本的诗歌篇目  相似文献   

5.
唐代宗朝,左拾遗窦叔向工于五言诗,名冠流辈,其五子常(中行)、牟(贻周)、群(丹列)、庠(胄卿)、巩(友封),皆以诗名于当时,人称"五窦",唐褚藏言编《窦氏联珠集》,收五人诗共一百首,《四部丛刊》三编据嘉业堂藏宋刊本影印,弥足珍贵,而《全唐诗》卷二七一收五人诗一百三十首,卷八八三补窦巩诗一首。五窦创作了大量的酬唱寄送诗,涉及到许多王公卿相、文人士子,交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所收各诗人集子中,时有窜入他人之诗者,对此,历代学者多有指正。近读杜牧、许浑二集,于两人重出之诗加意留神,一得之愚,不敢自弃。现梳理成文,以就正于方家。《全唐诗》卷五二六杜牧诗中有《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一首,岑仲勉先生在《读〈全唐诗〉札记》中,考证出"川尹刘侍郎"即三川尹(河南尹)刘瑑。然考之杜牧仕履,却发现刘瑑官河南尹时,杜牧并无分司东都之事,因而得出结论说:"如云前分司东都时承瑑恩知,兹追颂其德则可,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8.
逯钦立先生编纂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囊括千余年诗歌篇什,引用数百种子史文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诗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该书涉及面极为广泛,个别考辨上的失当,校勘上的疏漏都是难免的。本文仅就其诗人小传中错讹疏漏处予以纠正,以求教于方家。汉诗卷五杜笃 "所著赋、诔、吊、书、赞七言及杂文凡十八篇。" 检《后汉书》卷八○《杜笃传》作"所著赋、诔、吊、书、  相似文献   

9.
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大帝玄烨第五次巡视江南,命江宁织造曹寅刊刻全唐诗,以翰林彭定求等十人分校。五月,曹寅在扬州天宁寺组建唐诗局,制定全书凡例,开始校刊,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月,全部刻成,"装潢成帙,进呈圣览"(《全唐诗进书表》)。编成共九百卷,收诗49403首,句1055则,作者2576人(不计神鬼怪等)。应该说,清编《全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是一部颇具规模的断代诗歌总集,但在书成之始,已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文献》第一期发表了赵宗福《唐人(赵志集)初议》一文,首次向国内古典文学界介绍了日藏《赵志集》抄本残卷影印本情况,对其人其诗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评论,引起学人的关注。本文仅就赵志及其诗友张皓的事略作些考索,以就教于时贤方家。赵志,新、旧《唐书》无传,《全唐诗》、《全唐文》及《全唐诗补编》均未编录其诗文;历代公私书目典籍亦无著录。故其时代、籍贯、行迹皆无查考。但细玩其抄本诗集残卷诸诗,尚可考知其人事略之一二。先得从其诗友张皓入手。皓,唐有三人:一为五代周时人。《全唐文》卷八六○张皓小传云:"皓,周显德二年(955)宫御厨副使。"编录其文二篇:《藏冰赋》(以  相似文献   

11.
清编《全唐诗》自问世后至今,对其阙误,前贤及时人已多有补正,笔者亦不揣谫陋,曾就一己所得撰《〈全唐诗〉、〈全唐诗补编〉订补》一文,今续有所获,匡补于此。《全唐诗》卷六○七郑仁表《赠妓命洛真》("巧制新章拍拍新"),题下引《北里志》:"洛真有风貌,且辩慧,时为席纠,善章程。"检孙棨《北里志》"俞洛真"条:"俞洛真有风貌,且辩慧……亦时为席纠,颇善章程,郑右史仁表常与诗曰:‘巧制新章拍  相似文献   

12.
陈衍素来留心师友文字,尤喜王渔洋《感旧集》,用力四十余年增补其中诗人小传,其编选《师友诗录》或受此启发。《石遗室师友诗录》最初刊载于《国学萃编》,后因与沈宗畸交恶而停止刊载。现存《师友诗录》六卷,选张之洞、陈宝琛、陈书、沈曾植、梁鼎芬等九人诗作,后以此为蓝本成《近代诗钞》,并奠定了其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13.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14.
一、《南康道中》诗与罗隐《湘南应用集序》、《谗书·序》所记初次取解岁数之矛盾唐末大诗人罗隐期冀科第折桂的强烈欲望,在有唐一代很少有诗人能与之比肩。这一点,人们不难从罗隐参加礼部试的次数看出端倪。《吴越备史》卷一《罗隐传》载其:"凡十上不中第";《五代史补》卷一《罗隐东归》言:"六举不第";罗隐《湘南应用集序》则说:"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以后作的《偶兴》诗甚至叹息:"逐队随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车尘",上述所言四个数  相似文献   

15.
题解唐代魏征等所纂集的《群书治要》五十卷,从六十多种古籍中汇辑有关治道政术的内容,是一部供唐太宗阅读的古籍选编。如果从文献编纂学的角度看,《群书治要》显然兼有唐代丛书及类书的某些特点,因此,如果我们想了解唐以前古籍的面貌及唐代古籍  相似文献   

16.
<正>"兰台"一词,古典记载是春秋战国楚台名。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登古阳云台》一诗中写道:"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兰台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全唐诗典故词典》说:"兰台"一词典出《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五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后用兰台喻指快意的爽风。李贺在《罗浮山父与葛篇》一诗中说"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中收有孟浩然诗二卷,卷二中的《登安阳城楼》诗曰:"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收录有此诗,且有沈的题下注:"城在汉中府汉阴县"。"汉中府汉阴县"即今之陕西省汉阴县,属安康地区,在古雍州(整个陕西省一带均为古雍州)南部。据汉阴旧志载:西汉时始称安  相似文献   

18.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19.
韦苏州诗注稿本一卷黎经诰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藏手稿本。不录原诗,径书注解。黎经诰其人其书,均未见人道及。《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著录明初刊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明末震泽严氏悟滋斋刊本《天隐子遗稿》,均有"浔阳黎经诰字觉人晚号觉翁"、"黎经诰印"印记,可考知其里贯字号。马石田集十五卷元马祖常撰,竹纸旧抄本四册,原为朱彝尊旧藏,有"竹垞藏本"朱文长方印,王渔洋借观有题记,《渔洋文集》卷十二、  相似文献   

20.
一聂夷中,晚唐著名诗人,曾任华阴县尉。其籍贯旧有二说:一为河南人,一为河东人。现存史料中,五代人孙光宪《北梦琐言》首述聂氏籍贯,谓其为“河南中都人”①。嗣后宋元诸书,如蔡居厚《诗史》、阮阅《诗话总龟》、魏庆之《诗人玉屑》、辛文房《唐才子传》皆从之,谓聂夷中为“河南人”,而均不标县籍②。至明代,高《唐诗品汇·诗人爵里详节》云:“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③其后清《全唐诗》卷六三六、李调元《全五代诗》卷六聂夷中小传皆承其说④。近代以来,有关论著述及聂夷中籍贯,或取河南说,或取河东说,并无考证。1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