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古文字中的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是汉字文化阆苑中的两朵奇葩,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无饰笔的两个字为一字异体,而有无区别符号的两个形体代表完全不同的两个字;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在战国文字时期的发展状态不同.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三点:有的饰笔在演变过程中具有了区别功能,而区别符号的增加也要考虑到汉字的美观;美化饰笔与区别符号都可能会引起理据重构现象;二者在文字系统中的发展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2.
汉字与音素文字、音节文字不同,它是一种表意文字系统,它的形体结构往往可以直接与某种现实现象相联系,正是由于汉字的这一特点,传统训诂学中有“据形求义”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剖析字形,“因形得音,因  相似文献   

3.
王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1):106-107,110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传统文化相依相伴,但是,汉字比传统文化更具历史永久性。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社会习俗、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等,有的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消退,或消失,或演变,然而,它们的沉浮过程却依然沉淀在汉字形体的结构中。汉字形体有着众多的构字部件,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视域这一角度,解读汉字"舟"与中国舟船文化。首先从汉字的构形、造字理据出发,对"舟"部字群中的代表汉字进行了分析,这些汉字有的是表示船上的某个部位,有的是表示某种船只的类型,有的则与船只的特点和功能密切相关。从其成字的时代顺序、字义的逐步扩展,可以看出中国造船技术、船只种类与功能等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其次,在"舟"的物质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属于精神层面的语言文化现象,如成语、俗语、古代诗词意象等,从中折射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多元化的审美情趣等。由此可见,"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在"舟"字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仅能够用来记录我们祖先的语言,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特征和情感取向,沉淀着特定时代的文化信息。文章拟从汉民族居住方式的演化、汉民族住宅格局的美化和汉民族房屋建筑的等级化三方面入手,通过对与居住有关的部分汉字形、义、音的解读,以窥视中国人居住条件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6.
汉字研究的文化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研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汉字,不能仅着眼于汉字本身,而要联系它所处的文化生态系统。要从汉字与文化、汉字与社会、汉字与人类和汉字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把握汉字的本质,揭示它的奥秘。为弄清汉字的特点,把汉字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文字进行比较是必要的,但是这要在文化现象和文化心理两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7.
汉字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其他古文字在演变中有的因停止使用丧失了生命力,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汉字则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汉字长寿的原因,让我们看到文化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而日趋成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字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其他古文字在演变中有的因停止使用丧失了生命力,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汉字则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汉字长寿的原因,让我们看到文化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而日趋成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识字教学的本体。汉字与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字义系统记载着汉民族文化系统,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现象。因此,识字教学要让学生置身于汉字文化中,立足教材,在学习高频度的汉字的时候,进行文化渗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体悟蕴涵在汉字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接受文化熏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郭利群 《考试周刊》2012,(10):181-182
作者在原有的《美化黑板报》课程内容基础上,将课程中"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挖掘、拓展,创新设计了一节新貌老课《美丽的汉字》。以欣赏、分析、理解、创造这条引导线将学生带入一个拓展了的"美化汉字"的神奇之旅。由纵横两面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纵——从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汉字的发展史体验汉字的博大美(在此教学过程中,将甲骨文的欣赏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横——从中国汉字的不同类型的美术字体效果中体验汉字的精深美,最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创造美化汉字。  相似文献   

11.
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代表性墓群,其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等器物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其在造型、纹饰和艺术风格上明显受到楚文化的影响,表现为象征性、情感性和多元性的审美特征,是战国早期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发展的7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它们在精微、风采、神韵、气韵、意境、节奏等中国文化精神上有不同层次的体现。远古时期音乐的神秘悠远,夏商时期音乐祭神的风韵,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仪礼气韵,秦汉时期律学开启精微之风,魏晋时期音乐的融合神韵,隋唐时期音乐的博大气韵,宋元时期俗乐的节奏,明清时期地方戏曲的滥觞等,展现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精神历时性征的多元丰富、兼容并蓄特点,潜藏于内并逐渐形成特色的是气韵生动和清微淡远。  相似文献   

14.
战国文化的多元与散文风格的初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文化的重辩特质是为诸侯之战及百家争鸣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其多元成为必然。在这一背景之下 ,春秋的诗性文化没有得到光大 ,而形成文化的散文化趋向。同时 ,不自觉的散文发展轨迹 ,其风格的初建与作者的求真、思想方法及性情密切关连 ,于是有了战国特殊的散文现象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浓厚的地域色彩、强烈的政治意识、执着的精神追求、空前的学术自由气氛等五大时代特色 ,对我国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是中国古代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对它的基本原理和治疗程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随后,历代医家对它也加以完善和发展。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将对中国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白独特的人生追求与战国文化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李白的战国文化心态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李白诗文中所见的大量战国文化景观,来洞悉李白独特的人生追求及人格特征与战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力图从李白战国文化心态的角度,对李白精神内涵作出进一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陈楚文化是从远古传说时期到春秋战国时代在陈楚地区(以今河南周口为中心)形成、发展并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陈地在上古时代正处在华夏、东夷、楚蛮三大部族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所产生的先秦诸子思想,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本文尝试采用这一观点对大学语文中《先秦诸子语录》一课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