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咪蒙 《教师博览》2013,(7):38-39
<正>每天没有陪孩子看书、给孩子讲故事的家长不是好家长——亲子阅读就像吃饭和呼吸一样重要,但依然有家长很无辜:我的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啊,能怪我吗?不怪你怪谁呀?怪隔壁张大爷王大妈吗?孩子不爱听你讲故事,那是你讲故事的技巧太烂。人类对故事的饥渴是天生的、永恒的。我们每天听到的八卦、看的电视电影、喜欢的网络段  相似文献   

2.
《家庭与家教》2005,(9):4-9
在很多家长的来信中,都提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这个问题使家长很烦恼,备受折磨。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我的孩子笨,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我的孩子不用功,不喜欢学习。抑或是不解的迷惘:我的孩子非常聪明,可不知为什么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位已有30年教龄的资深的小学教师,请她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刘老师说没有天生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努力学习、渴望成功的心愿。他们不是不想学,  相似文献   

3.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我问家长,你们每天表扬孩子吗?你们当中有哪位家长每天表扬孩子三次,请举手。家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有位家长说:如今的孩子让人着急、苦恼、生气,浑身都是问题,就差把我们家长逼成精神病了。临出门叮嘱他们上课守纪律别出声,可到放学的时候,家长又被老师请去。学习成绩在班级最差,就这样的孩子还  相似文献   

5.
都说:“天下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经过接触外国家长和幼儿,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他们爱孩子和对爱孩子的理解,还真和我们有点不同。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比谁都更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你每天给他一个拥抱了吗?你每天都亲吻他了吗?你每天都让他知道你的爱了吗?  相似文献   

6.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他们都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他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家长,你是否明白,你给孩子买回的书他喜欢吗?老师,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们布置的大量“课外读物”,他们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7.
失言的风波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们也爱跟我聊聊他们的孩子,每天我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孩子中间,谈笑风生地面对家长,这一切真好。但是因为这件事,我对自己是不是好老师开始怀疑了。  相似文献   

8.
孩子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这注定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管孩子在这方面是否有天赋,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只能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尽力而为地给孩子帮助。基于此,我想给正为此而困惑的家长一个建议,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每天让孩子给你朗读三篇好作文,或者背诵一篇也行。使用这个办法要掌握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己为镜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边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为此.他的母亲每天都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无所作为.于是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孩子,你以后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还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该如何谋生,如何出人头地呢?”而爱因斯坦听后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他的母亲:“妈妈.你难道没有看见我的伙伴们,他们不是也都和我一样吗?”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在北京的陶然亭小学、体育馆路小学、板厂小学与部分家长进行了座谈,搞了问卷调查,并恳请他们一定要实话实说——如果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怎么办?现把它整理出来发表。当然,每一条都是家长的个人之见,又都是毫无掩饰的心声,登出来,只是想使老师与家长能了解、沟通、理解、配合。家长谈——如果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我怎么办?△老师应该喜欢所有的孩子。如果遇到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可以找老师了解一下情况,分析一下原因。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自己喜欢自己,并且告诉他:“家里人都喜欢你!”△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要努…  相似文献   

11.
孩子是否对音乐有兴趣,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上可以观察到。比如,有的孩子一进琴行,就大声喊着、叫着:“出去!出去!”一分钟也不肯多待。对于这样的孩子强拉他来学琴实在是让他们受罪。有的孩子进了琴行则愿意东摸摸、西看看,翻开琴盖试一试,对于不同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对这样的孩子则可以试着引导他们再往前走一步。其实,让一个孩子讲清楚他是否喜欢乐器,为什么喜欢,很难。很多家长在买乐器前和报名前都反复和孩子谈是否喜欢,能否坚持的问题,孩子也都信誓旦旦,肯定好好练!可真的学了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面对这些爱学不爱练的孩子,家长该怎…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13.
幼教工作的辛苦 ,恐怕只有一线教师才有深切的体验。幼教工作细致、琐碎 ,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好动的孩子 ,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再加上有些家长对幼教工作的不理解 ,许多教师都感到工作压力非常大。有一次 ,我班里的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 ,头上起了包 ,家长的反应非常激烈 :“你就是个看孩子的 ,怎么连个孩子也看不好。你这是———失职!”他们四处向领导告状,我开始变得缩手缩脚 ,诚惶诚恐。更让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的是 :有一次 ,一名孩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 ,家长硬说是我不让孩子去厕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有些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自己小时候挨过父母的打,现在打自己的孩子不算过分。还有些家长十分宠爱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正确都极具耐心、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说也听不懂,打也没有用。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是有个性、有尊严、有其发展特点的个体,家长应该尊重儿童,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但是教育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确实非常难。孩子2~3岁时,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一下,难免会出点事。譬如,我儿子曾经对家用电器很感兴趣,经常想去玩电源插头。我对他说:“电是非  相似文献   

15.
我去采访一名优秀学生,临分别时她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我家人从没有这样和我交流过,你是惟一的。的确,学生由于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增长,往往不愿意与家长讲心里话,或者讲得少了。家长对此要先分理解。不仅通过语言,也要通过观察来了解孩子。下面是参考有关书籍,给家长出的30个问题,可以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1.谁是你孩子最要好的朋友?2.你孩子喜欢自己的房间漆成什么颜色?3.谁是你孩子。G目中的英雄?4.最困惑你孩子的问题是什么?5.你孩子最大的忧虑是什么?6.你孩子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7.你孩…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的关心多,爱护多。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应该爱自己的,吃饭、穿衣等事情家长帮自己做也是应该的,很少有孩子想过去爱老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和周围的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一、让孩子了解爱意味着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先让幼儿轮流谈谈“每天家里人要帮你做什么,家里谁最喜欢你,他们是怎么喜欢你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好。讲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17.
在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非常关心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无论学习、穿着、交友、情绪,都聚集着他们爱的目光。然而,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还感受到关心的另一面:过度担忧。他们怕孩子做不好这个、处理不好那个,好像少了他们的指导和唠叨,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下面三个案例中的家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梁丽曼 《广西教育》2012,(29):46+94-46,94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识,但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纵观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中他们是“小皇帝”,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无论什么事情都依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爷爷奶奶,明知是自己的孩子不对,不但不批评教育,反而转移目标去说别人的不是。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家长一般不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而是对孩子说:“这个地板真坏,让我宝宝摔跤了,我踩你踩你!好了,宝宝不哭了,奶奶打它了”。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中华家教》2011,(3):23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女儿从小就刁蛮、任性,这些都不算什么,严重的是她一点爱心和同情心都没有。邻居家生活条件要比我家差些,我经常给他们家孩子一些零食,有次正好被我女儿看到了,她硬是从我手里把食物抢了回来,说不给别人吃。我说这些都是你不喜欢吃的,孩子竟然说她不喜欢吃也不能给别人。真没想到孩子会这样,我现在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呢?A家长:您好!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常常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一些家长由于自己幼时家庭清贫,不希望孩子再像自己的童年一样,于是在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