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知道,最近几年出现了一批少年作者,也有人称他们是"天才少年",我读他们的作品,发现了他们的作品,发现了他们对学校教育、对社会、对人生都充满了调侃,从中透露出看透了一切的冷漠。我猛然警悟到在我们的大  相似文献   

2.
我回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我看到无数的人从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下来的人,最终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这个词。这些让人温暖的朋友,这些曾经和我一起疯狂、一起难过、一起骑单车穿越我们单薄的青春的朋友,我想我们都记得,那些青葱岁月里的风是怎样在我们脸上留下快乐,留下忧伤,刻下岁月无法抹去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塑造完整的人,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个人真正成为他自己。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我是《父母必读》杂志的老作者,也是老读者。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给《父母必读》杂志写文章,也翻译过文章。今年是《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0周年,我非常高兴地看到《父母必读》杂志在提升中国父母的素养、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帮助父母成长等  相似文献   

4.
说说这本刊     
夜深人静,华灯未央,我以一种欣赏的心情,再一次认真地品读着杂志中的这些文字。也以这种被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遗忘的方式,与一个又一个充满良知与思想的灵魂,作着一次又一次虽然短暂却很深切的交谈。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些佳作的创作者,他们的文章中,自然而然地烙上时代的印痕。我们不难看出些许绚烂,也不难感触到世纪转折、社会转型所带给每个人的隐隐阵痛。这些"90后"的追问与探索,又无不让人肃然起敬。《高中生·青春励志》这本刊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新老教师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成长。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教学研究有了更加冷静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我整理出的三种有效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5年的一场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新人选拔赛,再次为在中国文坛燃烧已久的青少年写作热潮加了一把火。一大批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文学新人,从曾经走红中国文坛的“80后青春作家”手中领取了“自由写作类特别大奖”、“最佳探索奖”、“最佳人气奖”、“最具潜质奖”等奖项。新生代的作品往往是延伸到深不可测的未来的触角,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作品带给我们惊喜。张格嫣予将《被诅咒的游戏》这道文学盛宴呈现给我们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她追逐文学、追逐不朽的勇气。【精品书摘】按照常理来看,上徐老师的课,无论怎么着,都应该安静到像传说中的那…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电影是我们最初的坚持和最后的梦想。那么岩井俊二就是其中一个伟大的造梦者。正如大家的一贯印象,日本导演的神经症之一就是对"青春"和"怀念"的无比执著。岩井俊二也不例外。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他的《梦旅人》——一部讲述神经病患者的电影,也是一部讲述我们每个人内心成长  相似文献   

8.
从1988年起,文登一中开始青春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现已全面深入地开展。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周密计划青春,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美好时光,我们赞美青春,歌唱青春,当一批一批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走进学校的人大时,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欢渡着金色年华。然而这也是人生的关键时刻,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的动荡和矛盾不断地缠绕着他们,使他们尝到“少年维特的烦恼”,有的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违法犯罪。此时,只有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才能使他们能够了解自身发展变化的特点,认识青春期发育成长的规律,科学地处理因生理变化而  相似文献   

9.
正你在青春爱过谁,谁在青春爱过你?每个人的青春,都不是孤单的独角戏,有人出场,有人谢幕,有人爱得刻骨铭心,有人躲在角落里暗自看着这充满暧昧与情愫的青春。我们的心,都曾经因为青春期的某个人,激烈跳动过。,你在青春陪过谁,谁在青春陪过你?那些日子里,有着做不完的作业,跟死党抱怨学校的伙食,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哭和闹,就算过得有多累多么循规蹈矩,却觉得一切还充满希望。人生啊,那么长。岁月蹉跎,对手成长的定义,在年长之后往往已经替换了无往日青春的轮廊。终子育一天,微博上面的万千粉丝,电话簿里存在失眠的夜里,在看到美景的清晨,你不知也是你。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明星座》是我刊特别为有志于从事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干部新辟的专栏。思想理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新人继往开来,而新人的成长少不了思想与工作成果的不断积累。《启明星座》就是为新人提供发表其新作的园地。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为有一批冉冉升起的德育“明星”曾在我们的《星座》上闪烁过而欣喜,而骄傲! 《启明星座》题材不限。科研、学术论文优先、年轻者优先、职称低者优先。专投本栏目的来稿请附“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11.
某男某女:那个影响了我青春期的人你在青春爱过谁,谁在青春爱过你?每个人的青春,都不是孤单的独角戏,有人出场,有人谢幕,有人爱得刻骨铭心,有人躲在角落里暗自看着这充满暧昧与情愫的青春。我们的心,都曾经因为青春期的某个人,激烈跳动过。你在青春陪过谁,谁在青春陪过你?那些日子里,有着做不完的作业,跟死党抱怨学校的伙食,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哭和闹,就算过得有多累多么循规蹈矩,却觉得一切还充满希望。人生啊,那么长。岁月蹉跎,对于成长的定义,在年长之后往往已经营换了无数个词汇来描摹往日青春的轮廓。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有约     
与自考之恋始于1993年下半年———我在秦皇岛求学期间。那时我从乡村中学考入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已经过去两年了。在那片静谧的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师兄、师姐们脚步匆匆地穿梭,我疑惑他们为何如此匆忙。朋友说,他们参加自考呢!自学考试,一个陌生的朋友。为了那个大学梦,曾经让我们痴心追寻,当它从我们身旁悄无声际地溜走时,我们又痛心不已。现在,我为自己有机会念大学而欣喜,我愿意用青春和你约会———自学考试!有人说自学者是苦行僧,其实,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乐趣。自从加入这个庞大的队伍,我就不再让时间在自己的青春中…  相似文献   

13.
校园·画纸     
葛娟 《师道》2024,(2):31-32
<正>我常常思考:学校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人说:学校是一个轨道,师生沿着轨道前行,既有方向,也有限制;有人说:学校是一个平台,师生成长的平台,也是家长成长的平台;还有人认为:学校是一个场域,每一个在场域中的人都能受到影响与熏陶。一所学校的模样,是庭楼草木相互映照而形成的气象;一所学校的模样,就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正"成长"是一个活泼动感的话题,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令人喜悦的词语,如成熟、成功、成就、发展等等。一所学校的成长或者说长足发展关键源于服务于这所学校的"人"的成长,那么"如何帮助教师成长"是每一位校长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一、重视自我成长作为教育领导者,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照顾别人,这的确是必须的,但是,在这里我认为"照顾好自己"是必要前提。(一)外观形象校长作为领跑者,不需要漂亮,但一定要让人感觉得  相似文献   

15.
创刊20余年来,《高校后勤研究》杂志这份社科类期刊的编辑队伍更换了一批又一批新人,作为这个杂志的老读者内心深处仍对《高校后勤研究》杂志保持着一份温情和敬意。我与《高校后勤研究》结缘于1996年。那时我任《中国机关后勤》杂志副总编辑,我们两家建  相似文献   

16.
后勤社会化改革以米,许多高校后勤企业自主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管理队伍,他们人事关系不进校,统一实行人事代理,这批人在高校后勤统称为"新人"。"新人"的培养使用与待遇前途成为后勤企业面临的新课题,也成为"新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的定义据说已有200多种,我比较认可的还是中国古贤的观点:"五色为文""以文化之"。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集合体,是引领人精神发育、精神成长的。这也是学校文化应有的意蕴。恰如我们在无锡市育红小学所看到的,学校文化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育红"世界。育红小学的文化建设,引领师生健康成长,也给我们带来关于学校文化多个维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每次去学校做讲座,到了互动环节,总有人站起来问我:"为什么你的小说要叫‘青春疼痛’小说?为什么你的作品里会充斥着那么多让人窒息的疼痛和不安?难道你是要告诉我们,青春本身就是这样子的吗?"不。青春本身当然不是这样子的,至少,不只是这样子的。要知道,从十四岁开始写作至今,我已经发表了五十多部文学作品了,只不过卖得最好的,就是我的"青春疼痛系列"。所谓"疼痛"作家,或许也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我的一种误读吧。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次,我在一所学校调研时,看到各项工作的秩序井然,看到校容校貌的整洁美观,学校的每个细节都透出的文化氛围,我深有感触,于是问校长:"你是怎样把学校管理得这样好?"校长说:"我依靠的是严格的制度管理。"这话我只信一半。不过,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制度管理的一点思考。"制"的释义主要是"规定"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有宝贵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离不开自己求学过的母校。很多年前,我和大家一样,也在中学获得知识,锻炼身体,并且对社会、对国家产生了真正的理解和感情。刚才进入校园时,我看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深刻感觉到,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青春是多么地离不开自己的校园、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