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洛特女郎》是丁尼生叙事诗歌中的名篇。本文通过对该诗的文本分析,结合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试图寻找出夏洛特女郎这一人物身上寄寓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各类形象,并通过对夏洛特女郎折射出的不同女性形象的解读,来深入探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性别政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乔治.艾略特,音乐造诣非凡。她的音乐素养远甚于其他英国小说家。维多利亚时代音乐盛行,而艾略特的小说中,总是不乏美妙的音乐,譬如,小说《弗洛斯河磨坊》中,音乐的作用尤其突出,而且深刻影响着女主人公玛姬的命运。本文拟以小说《弗洛斯河磨坊》个案,探究音乐和性别、阶级关系的关系,揭示女作家的音乐乌托邦理想。  相似文献   

3.
以拜厄特和沃特斯为首的当代英国女作家所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凸显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别政治。"新维多利亚小说"从维多利亚女性的经济依附与性别话语权、"性别规范"下的"身体欲望"、通灵术与女性诉求这几个层面将女性的历史和身份重新概念化,在对历史的重述当中进行着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童话,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小读者。能否让孩子们也能插上幻想的翅膀,在妙趣横生的童话世界里翱翔呢?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课本中的童话,一般是通过想象、幻想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的,如《森林爷爷》、《新星》、《煤的对话》、《小青石》等都是这样。在学生了解了童话的这些基本表现手法以后,我以《不守纪律的小雁》为范文,让大家仿写。结果,同学们写出了象《不爱劳动的花蝴蝶》、《不爱学习的小鸡》等童话,  相似文献   

5.
《荆棘之城》是英国当代女作家萨拉·沃特斯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第三部作品,备受读者与英国重要文学奖项注目。这部作品题目已透露了城市空间在这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蕴含着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独特风情,带有哥特色彩,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城市特有的空间,带我们进入了维多利亚旧时代的伦敦城。文章以《荆棘之城》中的城市书写为切入点,来探讨萨拉眼中的另类维多利亚时代。  相似文献   

6.
豪夫童话     
豪夫(1802-1827),德国伟大的童话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假王子》《矮子长鼻》《冷酷的心》《鹭鸶哈里发》《幽灵船》《断手》《营救法特美》《小穆克》等童话作品,可读性都很强,且寓意深刻,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也为成人留下了值得咀嚼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笔名作为一种副文本,在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并未被重视。以安妮·勃朗特的《女房客》为例,分析维多利亚时期笔名盛行现象背后的性别因素,认为安妮使用笔名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处世策略,代表着女作家对自我身份的主动操控,意味着性别是不确定的,是具备操演性的,女性作家可以破除现实生活中的既定性别角色,诉诸文学创作寻求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8.
童话擂台     
《广东第二课堂》2013,(Z2):17-26
童话城堡里,除了有王子和公主,还有各种各样经典的角色,他们来自《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鹅妈妈》……你会  相似文献   

9.
热播的英剧《神探夏洛克》改编自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作家柯南道尔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的感情一直以来存在着多样的解读。本文以电视剧为切入点,分析福尔摩斯与华生之间同性欲望的纽带和性别的不稳定,以此通过一种新的路径探讨主体建构的多样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南方与北方》,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描绘工业绅士的代表著作。维多利亚时期作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发展阶段,英国阶层相应更迭。其中中产阶级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工业绅士的涌现。《南方与北方》以女性为观察者,以二元对立为视角,以误解原则为叙事手法,比较了工业绅士与维多利亚社会评论家的绅士观念,全面地展现出维多利亚时期工业绅士的内涵、践行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多维多利亚小说的主角都是孤儿,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孤儿形象对于维多利亚小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两部经典维多利亚小说(《远大前程》、《简爱》)中,孤儿都充当了其他主要人物的“客观我”,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与客观我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人物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王子出行记》一诗中,罗塞蒂借用《天路历程》和《雅歌》的叙事结构,以戏仿的手法颠覆了骑士传奇即西方浪漫文学的传统,暗讽在追寻世俗享乐的维多利亚时代,真正的骑士精神早已名存实亡,所谓的绅士风度只是徒有其表,同时也折射出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童话城堡     
王尔德(1854~1900)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广为流传的童话作品。以《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等为代  相似文献   

14.
童话     
《夜曲》卷土重来了!没有《夜曲》的日子,王友们写信哭的,打电话喊的,月小小心疼啊,赶紧地给恢复。嘘,声音轻轻的,让文字继续在音乐里发芽……  相似文献   

15.
童话故事以象征和意象的方式承载着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以美国电视剧《童话镇》为例,结合近几年来有影响的童话影视剧,从性别观念、道德伦理、受众心理等层面着眼,可以剖析出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大众传媒如何"重述"童话。  相似文献   

16.
本文意在探讨维多利亚小说的写作,尤其是经典维多利亚小说中关于“堕落女性”这一命题的处理。讨论的素材源于两本小说,即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对两书进行比较的前提下,发掘经典维多利亚小说家,如哈代,是如何对他的当代后继者福尔斯产生影响,尤其是哈代在刻画女性形象时所采取的男性视角及其局限性对福尔斯作品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肖扬  李昀 《海外英语》2015,(1):211-212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意味着将"性别""权力""话语"等纳入研究范畴,通过分析文本的叙事方式,揭示其中的性别意识。比如,用这种方法研究《德伯家的苔丝》,尤其是其中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和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我们将发现哈代超出了其所处的时代,质疑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宗教和婚姻制度,并通过赋予女性话语权,建立了女性不同于男权社会的异教主义权威。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通过主人公苔丝的悲惨结局批判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虚伪及传统道德对苔丝的迫害.《无名的裘德》通过主人公裘德的事业与爱情的双重不幸,控诉了维多利亚中后期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婚姻制度的不合人性,进而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及道德做了否定.  相似文献   

19.
崔洁 《现代企业教育》2007,(6X):103-104
许多维多利亚小说的主角都是孤儿,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孤儿形象对于维多利亚小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自我心理学磊角度出发,认为在两部经典维多利亚小说(《远大前程》、《简爱》)中,孤儿都充当了其他主要人物的“客观我”,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与客观我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人物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他者空间的殖民地,是对以客厅为象征的维多利亚时代性别政治的解构,也是对以客厅为主要事件发生地的19世纪浪漫爱情叙事传统的颠覆。殖民地空间也造成了《远航》结构和内容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不仅是伍尔夫早期小说创作所面临的个人困境,更是英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全面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