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在网络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报纸这种最为古老的媒介形态的生存问题随之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重点。相关的讨论及观点也为数不少,但概要之有二。第一类的观点认为:“报”活。“纸”死。这是说。以纸为介质的传播形式会不断萎缩直至消亡.但是报道的内容以及内容所体现出的思想与观点,将会继续存在,不过是以新的方式或介质来传播。第二类的观点则认为:“报”死,“纸”活。这是说。报纸仍将长期继续存在,但将不再是现在的模式,而是“进化”为社区报、免费报的形式,也就是说报道所针对的读者对象和内容与现有的报纸截然不同。因而可以视为“报”死“纸”活。  相似文献   

2.
报纸嫁接新媒体的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有关“报纸是否会在全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成为博物馆里收藏品”的争论还在不断地上演,但是报纸发行量持续下降、传统报社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已成为共识.利用新媒体开拓新的盈利模式是报纸嫁接新媒体的初衷,更是其终极目标.但从当前报纸嫁接新媒体的方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看,嫁接的前景不容乐观. 报纸嫁接新媒体的三大路径 国内报纸与新媒体的对接始自1995年,方式为最简单的报纸电子版或网络版.  相似文献   

3.
周建设 《青年记者》2016,(20):40-41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纸媒面临空前的挑战.尤其是面向市场的报纸,出现了人才流失、发行量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纸媒中,涉农类报纸(以下称“农报”)全国只有三四十家(包括省级党报的农村版、农村报、农民报以及部分面向“三农”的科技类报纸).这类报纸由于体量较小,影响不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多家“农报”陷入发展困局,徘徊在亏损的边缘.如何转型发展成为“农报”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晁卫华 《青年记者》2016,(18):46-4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尤其报纸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副刊所面临的生存状况更是令人堪忧.不少报纸的副刊被迫缩版甚至停办,成为媒体变革大潮中的牺牲品.副刊,这方报纸昔日茂盛的“后花园”,如何突破新媒体时代的尴尬生存困境,已经成为必须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迅速迭代.纸媒对新闻内容的选题标准、叙述角度、话语结构、互动方式都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新华社的38字新闻及其圈粉无数的“萌”评论,是这一骤变中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 互动利器,卖萌与新媒体平台天然适配.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话语结构更加口语化,更亲切自然.传统媒体时代,在报纸上卖萌会让人觉得很突兀,和书面语言的表述相容度不高.但在新媒体平台上,卖萌则没有违和感,且常常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做到“锦上添花”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青年记者》2012,(19):42-43
近年来,报纸与新媒体相比,基本上处于守势.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应对新媒体的不多的杀手锏之一,但在深度报道的认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深度报道就是越“深”越好,从而制约了深度报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佟丽霞 《记者摇篮》2009,(10):21-21
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报业寒冬”的逼近,借鉴新媒体传播特色一时成为报纸的求存之道。“互动性”概念引入报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地方报纸的“互动性”通过设立热线、手机报及电子版等方式实现。然而,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介,这点儿微薄的“互动性”和网络等新媒体相比,不但无力,而且往往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慧琴 《新闻世界》2014,(12):16-17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报纸要在与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报纸编辑必须摒弃过去的固有观念,更新自己的角色定位,从“幕后”走向“前台”,做好指挥官、策划者和服务者,充分发挥报纸编辑的作用,将报纸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这个名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慢慢地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目前对“新媒体”虽然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想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媒体而言的,新相对于旧,报纸相对于图书是新媒体,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等等;  相似文献   

10.
卓良辉 《东南传播》2014,(8):151-152
本文结合当前一些都市类生活报纸副刊的现状,针对新媒体时代关于副刊存在价值的一些认识误区,阐述了报纸副刊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传统纸媒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新媒体时代办活办好副刊的三条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报纸中设有副刊版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切实进行了改版,提出以版组为单元,适当归类的新思路,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讨论报纸命运,有个流行观点:"死的是纸、活的是报".① 这观点有价值,它醒目区分报纸的两面:外在的传播介质(纸)与内在的内容生产(报).从而使问题更加清晰,它说的是,不用纸这种传播介质,报道的内容生产仍能在新媒体上继续存在.这就不成立了,因为支撑报纸内容生产的赢利模式——或靠广告、或靠用户——在新媒体上支撑不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编辑创新发展的必要性,接着简要说明了新媒体背景下报纸编辑的创新发展着力点,指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报纸编辑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文章对新媒体背景下报纸编辑的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胡杨 《传媒》2015,(14):37-38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传统报纸以各种形式对报纸版面进行创新,借此来吸引读者“眼球”.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报纸版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新媒体时代对报纸版面设计的要求 版式设计简洁易懂.在报纸版面设计中,过分注重新闻内容而忽视标题的情况颇为普遍,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题目过于平淡,使内容显得冗长而令读者视觉疲劳,一方面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新闻采集手段和内容也日益趋同,这导致报纸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起,就由作为新闻的“正刊”和文学性浓厚的“副刊”组成,伴随着报纸“正刊”的同质化,副刊越来越凸显出其“异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办报者希望通过副刊办出报纸的特色,获得和留住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各地报纸名副刊的“差异化”做法,来探讨新闻同质化时代副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12,(6):7-7
黄洪珍在2012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撰文指出,目前,尽管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但报纸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不少报纸仍采用“经营报纸”的粗放经营模式:采编部门强调“内容为王”,发行部门强调“渠道为王”,思考层面依然停留在单张报纸上,而非通过资源的分配、使用,最大限度谋求资源价值的实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渗透。报业经营应树立“资源为上”的观念,以综合的资源观代替单纯的内容观.扩大报业经营范围,实现从“经营报纸”到“经营资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魏文欢 《青年记者》2017,(32):33-34
言论版是报纸进行意见整合的重要版面,不仅为各种评论文章及观点提供了重要的传播平台,而且有助于报纸树立品牌形象,因此,言论版是我国报纸近些年来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无论党报、都市报,还是专业性的报纸,都在加强言论版建设的力度,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专版、《法制日报》的“声音”版等言论版,在社会舆论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提升了这些报纸的权威性.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纸媒的生存环境、内容生产、传播途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报纸言论版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中央政法委的机关报,《法制日报》既是党在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又是一张专业性很强的法治类报纸,近几年,该报为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积极推进媒体融合的步伐,志在打造成“我国法治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现代化法治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8.
边苏 《新闻前哨》2007,(7):47-48
报纸导语的活是导语的生命所在,报纸导语活中求“新”更为导语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相似文献   

19.
笔者多次参加报纸系统“河南省新闻奖”的评选,综观获奖的作品,基本上都体现出了“新、活、深”的特点.特别是荣获一等奖的作品,不少可称之为精品.因此,要提高报纸的宣传质量,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新闻报道应有“精品意识”,促使更多的精品出现.  相似文献   

20.
吴薇 《青年记者》2016,(34):52-53
近两年,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纸媒的发展遭遇瓶颈,一些报纸宣布休刊.面对这样的形势,北京晚报新媒体推出的电子号外,抛弃了印刷这一纸媒呈现的方式,尝试了另外一条媒体融合之路. 在媒体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希望把报纸换一种样式呈现给读者,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做一份不一样的“报纸”.大家集思广益,目标越来越清晰,最终形成推出电子号外的创意.电子号外,即将封面化的报纸号外版面转换成图形,在新媒体上推送,用手机即可接收阅读.电子号外与网站新闻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子号外保留了报纸的形态——报头、号外字样、日期、标题、图片和文字,却又不采取传统的纸质媒介.电子号外是“报纸版面设计+精美图片+醒目标题+简洁文字+网络传播”的新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