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视50年来,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从多种传媒艺术样式的借鉴与模仿中获得滋养;在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形式探索,90年代的观念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特征和艺术特征;在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电视节目创新进行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产生了较高的效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节目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张猛 《记者摇篮》2012,(11):40-41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电视节目过度模仿的研究颇多,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而言,电视节目过度模仿是指电视节目在形式、内容和神韵上全盘复制外来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和神韵。这些过度模仿的电视节目缺乏自身的创新元素,甚至连主持人的语言方式都对原节目进行模仿。过度模仿的电视  相似文献   

3.
伍新明 《新闻窗》2005,(2):35-37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入部分中国电视受众的视野,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西方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这就给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节目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以直观的影像展现人群生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电视竞争,呈现出越转越快的陀螺状态,在存量上你死我活的争夺,广告驱动的收视率让中国电视行业成为腥风血雨的"竞争红海".在这种格局下,节目创新成为各电视台从红海中杀出血路的生死抉择.当多数电视台还在用新闻和电视剧争夺制高点时,湖南卫视最早开始了以模仿、借鉴为突破口的电视节目创新.从"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到"超级女声"、"天天向上",湖南电视成了中国电视节目创新引领者.而中央电视台二套,由于频道定位排除了电视剧,曾经也以"幸运52"、"开心辞典"等节目,与湖南电视一同引领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浪潮.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在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充斥着电视荧屏,这除了电视节目主持人亲切的语言和亲和的形象更容易让观众接受以外,也不乏一股模仿之风。那么,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不是越有个性特色就越易于被受众接受,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如何展示自己的形象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力图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并力求为自己的主持生涯找到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1,(11):66-67
中国传媒业的创新软肋 产品层面:学习模仿有余.自主创新不足。当前。中国电视节目明显表现出“学习模仿有余,自主创新不足”的气象。模仿并非不可取。“以模仿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模仿可以催生创新;“以创新为幌子.以模仿为目的”的模仿却可以扼杀创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媒组织基于成本、研发周期、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考虑。仍会将学习模仿视为传媒产品开发的主要战略。但在面对学习模仿所带来的热闹场景,中国传媒组织不可忘却自己在产品创新方面仍居于下游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模仿趋同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模仿效仿他人,其结果趋同于其他人,那么电视节目的模仿趋同现象就是指各电视台之间的模仿行为,由于电视台的某个电视节目受到表彰或者是收视率高而引发其他电视台竞相模仿,换汤不换药,导致电视节目趋于相同没有创新,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化。模仿的方式从电视节目内容、主持风格,甚至时间和广告都一样。因此,本文对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模仿趋同”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其中的原因以及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基于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的同质化是指电视节目模式及其内容相近,甚至是相同。当下,电视节目的高度同质化是我国电视行业一个不争的事实。同质化现象的存在有各种弊端,但这些同质化节目依然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可见,同质化的节目在中国是有市场的。对此,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降低运营风险电视节目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现象大量存在。而且跟随大众潮流,模仿火爆节目,已成为诸多卫视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同质  相似文献   

9.
引进与超越--对西方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朋 《当代传播》2005,(4):40-41
照搬或者克隆西方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不利于我国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电视节目的“中国化”是必由之路。本文以西方娱乐节目为例,从引进与借鉴的途径(解中介化)、方式(创造性模仿)以及合法性(保护节目知识产权)三个方面提出对于西方电视节目中国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创新,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受众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信息时代.依靠一个点子、一个技巧就可以制作出优秀的电视节目。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于是.研究世界电视发达地区电视节目制作规律.借鉴电视发达国家电视节目模式.并由借鉴到进行创新.由模仿步入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平民化等特征,各大媒体为了在竞争中占据市场,过分追求节目娱乐化,尤其在“限娱令”的影响下各大媒体更是另辟蹊径以赢得受众,导致电视节目本身该具备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被遮蔽,逐渐走入“娱乐至上”的怪圈.如今,综艺娱乐节目存在复制模仿、趋向庸俗、寿命短等问题,其在真人秀节目中表现突出,通过创新思维、提升文化品位及将综艺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等途径来应对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立足当今社会,创新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当前中国内地电视节目创作中所出现的模仿成风、低俗等主要问题,引入创新的理念与形式,已是大势所趋。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我们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优化节目创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电视目前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技术上,在电视的覆盖领域的占有量上,还是在节目的发展变化的创新上,都可谓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尤其,中央电视台和30多家省级上星台,通过卫星把自家节目送到千家万户,使观众可以自由选看诸多的电视节目,这就给电视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竞争。这种挑战、竞争,促使电视的从业人员,认清形势,不断对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各具特色的众家电视节目,在竞争中经受考验。但目前的电视节目,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机,即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模仿”和“雷同”的现象。一、“纵向”模仿…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进口中国电视节目的情况仍较少.在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中,应当将研究重点放在复杂的增值价值链中的最后一个要素--消费者身上.这是使“中国制造“的电视节目得以从本国市场进入国外市场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如何使中国在全球电视节目市场中的策略变得更加有影响力可以从消费者理论的角度进行推究.文化差异将导致障碍,然而这些障碍必然要被不同形式的投资所突破,相关内容将在下文中被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相亲节目的现状 中国电视人有跟风模仿的传统,眼看着江苏卫视相亲节目的高收视率,其他省级卫视和各地方台争相拷贝,山寨版的<非诚勿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熟悉中国电视节目的观众知道,电视相亲节目在上个世纪曾经在电视荧屏上很红火,但是随后就没落了.为什么如今电视相亲节目又卷土重来,而且风头更胜当年?  相似文献   

16.
"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创办于2004年的一个电视节目,模仿了原创于英国、现风靡全球30个国家的王牌娱乐节目"Pop Idol"(流行偶像)的模式.这个以"想唱就唱"为宗旨的娱乐选秀活动,2005年在中国迅速刮起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成为中国许多观众心目中的偶像.一场全民"造星"运动带来一场平民运动--参与投票的是普通百姓、被推选的也是普通的"邻家女孩"或者"邻家男孩",而平民参与度之高、社会影响之广,以致达到的商业效果之惊人,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17.
郭毅  孙小兵 《东南传播》2010,(6):141-143
近年来,新媒体对中国电视产生巨大冲击,电视逐渐步入TV2.0时代。在现实语境下,增强电视节目互动性不断被提升到电视节目制作运营的战略高度。本文以大连电视台为例,通过对大连电视台电视节目互动性实践的分析和探讨,进而窥射城市电视台电视节目互动性的未来走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模仿创新是电视节目创新的一种战略,但同样是模仿,有的成功,有的却走向消亡。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认为:“相对优势是指某项创新相对于它所替代的原有方法(方案)而具有的优点。”也就是说。创新可被社会系统内成员感知的相对优势与该创新的采纳率成正比。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就是该档节目的创新与当前其他同类节目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而这句话所表述的内涵恰恰被一些电视台忽略。怎样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解决娱乐节目雷同现象?  相似文献   

19.
周郑丽 《视听界》2013,(1):70-72
随着受众口味的变化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电视节目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求新”、“思变”成了电视节目寻求生存之道的突破口。然而,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研发状况让人担忧,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省(市)成立了节目研发部门,开展节目创新活动,但实际上大多数研发还停留在搜集购买国外优秀电视节目的阶段,或者对其他台的成功节目进行简单改装模仿,实质性的研发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从偷偷模仿到低调引进,再到轰轰烈烈购买节目模式版权,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引进,给我国电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值得观察和思考。一、必要性1.突破了创优瓶颈,转变了制播理念。从1998年央视《城市之间》和《幸运52》的开播,开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先河,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电视节目制作理念,到近几年比较火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节目,实现了"以内容为核心"到"内容与模式融合"的转变,以及我国电视制作与传播理念的重构、主流价值与传播效果的完美结合。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在韩国原版基础上结合中国观众的特点与习惯对节目进行调改。从2013年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来看,《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