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丹 《文化学刊》2010,(6):26-31
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国家竞争中,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建立在国家文化、国家精神、国家环境、政府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国家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国家精神的吸引力、国家公民的创新力、政策制度的整合力和对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辐射力等力量的总合。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国家文化凝聚力、国家文化吸引力、国家文化创新力、国家文化整合力和国家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发展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满意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协调度";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持续度"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国家林业局近日发出通知,同意1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自2005年2月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杭帅I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获批,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13处。今年新增的14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是:河北省丰宁海留图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自治区纳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巴美湖国家湿地公园,黑龙江省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山东省九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3.
忠诚的第一要务是国家利益至上.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忠诚于国家.在这个层面上,忠诚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忠诚于国家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对国家宪法的效忠和维护;二是忠诚于国家利益,主要表现为恪尽职守,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安全和荣誉等.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公关生态论①的观点,国家公共关系是在全球领域管理国际声誉和国际关系,它是对传播、关系、形象、声誉等国家无形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是实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手段。具体来说,所谓国家公共关系,就是一个国家与其国内外民众的关系生态管理,即一个国家在提高其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公共传播技术和手段,获得国内外民众和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实现国家认同的一门科学和艺术。究其本质,国家公共关系实践具有政治性、外交性、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军事性和科技性等多重属性,其中,政治性是国家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5.
宋欣 《职业圈》2013,(28):34-37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治理的现实推展中,国家治理结构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实现方向,其转型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依据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传统的"国家一元"治理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要求,必须实现转型。国家治理结构转型即从"国家一元"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共存互补,国家成为"社会中的国家",与社会呈现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宁高宁 《职业圈》2014,(16):15-15
原来以为只是一个企业需要经营,现在看来一个国家也需要经营.原来意义上的国家是权力和治理的政治形式,现在看来一个国家也是经济和市场的经营组织.原来的国家可以是相对独立自给自足的区域,现在看来国家不仅几乎没有了距离的界限,甚至文化的、信息的、商品的还有更多的区分都变得很模糊.原来以为国家间应该搞好外交关系,最好不要有战争,现在看来国家间不论关系搞得多好,对生存条件和国家地位的竞争也不可避免,所谓战争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世博会国家场馆作为传播本国形象的在场性媒介,是表征国家意涵的视觉符号,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价值追求,亦是关于国家想象的意义系统。本文拟就上海世博会境外国家场馆建筑来谈谈其创意设计及其所蕴含的国家(地区)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培养国家认同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国家认同思想资源,承载着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国家认同教育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将国家认同由思想自觉落实为行动自觉,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进行更充分结合。该文主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以及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对培养国家认同的价值优势,探讨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高校思政课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全球范围内诸多国家形象评价指数和民意调查纷繁复杂,发布的结果经常相互矛盾。全面系统了解国家形象评价指数体系的理念、维度、方法、指标,有助于科学解读其排名结果,洞悉其本质与目的。国家形象评价指数旨在输出价值理念,发布机构通过设置可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标准,影响他国的国家形象甚至国家利益。所以国家形象评价指数是民间层面参与全球治理、争夺国际话语权的一种隐蔽方式。我国在更好掌握各国评价他国的标尺基础上,也应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发布具有中国价值理念和方法论要求的国家形象评价指数,从而在国家形象评价话语体系中争得主动。在国家形象评价领域,让中国声音与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1.
言论与观点     
《对外大传播》2008,(8):38-41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我相信一个总是在创造奇迹的国家,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国家,一个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国家,没有理由办不好奥运会。奥运会也需要这样的国家来亲自感受它。  相似文献   

12.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 所谓国有企业,就是国家拥有、经营或控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其所有者是国家。当然要为国家服务.就像私有企业理所当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是私人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当国家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就要以国家的目标为目标,完成国家利益最大化的任务,所以把国有企业当作一般的企业,把企业的盈利当做唯一的目标就违背了其所有者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也成为个人、群体及国家用来建构社会现实和社会身份最重要的互动空间之一。该文从新浪微博入手,通过分析有关葡语国家的博文内容来探究葡语国家的形象建构,分别从媒体话语区域、主题、属性等视角探究葡语国家的形象建构。发现新浪微博从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体育娱乐等维度构建了多元化、充满活力的葡语国家形象,让中国和全世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葡语国家,也为未来中国与葡语国家在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提供契机与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普遍存在民族问题。即使过去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移民的不断增多,民族、种族、族群等问题也开始显现或日益突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处理好民族问题,都是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事。  相似文献   

15.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16.
自2012年首次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成功举行以来,在“16+1”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中东欧国家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占近四分之一。可以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东欧国家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品牌(nation brand)的概念来源于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理论,被看作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和重要的"战略资本"。~((1))国家品牌是"独特的、多维因素的混合,为国家向其所有的目标受众提供文化上的区别与关联"。~((2))国家品牌还是"构建国家形象的最终结果"。~((3))国家品牌与国家形象的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国家品牌既可作名词理解,又可作动词把握。与通常作为被动感知对象的国家形象概念相比,国家品牌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策略和技巧。国家可以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参与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新问题.考察我国国情可以看出,国家审计参与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历史的根源、制度的保障、体制的适应和现实的需要等多个方面的可行性.同时,国家审计参与全面从严治党也需重点关注并解决诸如领导体制、规范缺失和权益保障等问题.在新时代,党认识国家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而国家审计为了能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19.
最早提出“国家形象”一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他在1959年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体系》一文中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内学者汤光鸿在《论国家形象》一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20.
动态     
《职业圈》2013,(10):12-1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挂牌 3月22日上午9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揭牌仪式在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门口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国家版权局局长蔡赴朝(左)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一起揭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