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表达形式上也都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分属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组成、句子表达、语篇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地把原作内容生动得体、言简意赅地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需要译者了解英汉语言在词汇、语句表达等方面的一些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对英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及文化内涵有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英汉翻译中的一些技巧,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行文更流畅。  相似文献   

2.
中英文里都含有大量和动物相关的习语、谚语和表达,它们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在应用时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多差异。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各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宗教、文化传承和习俗不同,两者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文化内涵存在差别。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汉动物词汇中所存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用目的语正确传达原文的真正含义,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直接或间接反映中国商务活动独特文化的词、词组、习语、成语、典故等。其文化负载内涵对来自低语境文化商务汉语学习者有一定障碍,缘于高低语境文化交际信息与语言编码传递、时间支配、隐私、集体与个人主义等差异。通过探索非等值、征喻性和交际性等文化负载词特点与实例,案例分析、对比与联想、线上线下等方法,使低语境文化学习者更好习得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提高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交际能力,对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叶  王霞 《文化学刊》2015,(4):196-198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现代汉语词汇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其他数字与数字"一"配合使用的成语,这种现象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值得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此,本文对四字成语中含有"一"数字成语进行了探讨;其次重点探究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旨在为更深入的了解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伴随意义总是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语言具有两面性:共性和相对性,同样,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相对性.文章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的差异,从而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银明  付丽娟 《职业圈》2008,(11):78-79
词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伴随意义总是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语言具有两面性:共性和相对性。同样,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相对性。文章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的差异,从而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日渐丰富。本文通过列举新疆口语中常用的汉语方言词汇,探究其特点和社会影响。旨在说明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在服饰上的出现对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发展成为流行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汉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经验体验。概念隐喻在诗歌意象方面可以增强感染力、提升美感。认知对比分析反映出英汉诗歌中的概念隐喻体现了一种精化的思维。文化对比分析揭示出了不同的人类经验体验会形成英汉诗歌中不同的概念隐喻内涵和不同的隐喻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汉语文化词不同于一般词汇,汉语文化词承载着丰富的汉语文化,是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中的颜色文化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偏好。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颜色文化词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文化词的涵义是很有必要的。该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西在颜色文化词方面的认知差异,探讨其产生的文化归因,并且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域外汉字的跨文化研究,业已引起我国文字学界的重视,对汉字文化圈中汉语的接受和演变的研究,必将成为汉语研究的新课题。探讨汉语词汇对于周边国家语言文化的影响,总结周边各民族吸收汉语词汇的规律,对于日本汉文古写本的整理和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同时也会扩大汉语研究的视野,为汉语词汇研究拓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喻词是汉语词汇中较特殊的一类词,这类词广泛分布于汉语成语、歇后语和固定词语中,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产物,有的还形成了固定的文化意象并一直保留在汉语词汇中。本文从汉语的思维方式特征入手,从汉民族整体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合对汉语的影响出发,以汉语喻词的形成基础为起始点,结合汉语辞境相融的特点,阐明汉语喻词的范畴分类,并对喻词和词语的比喻意义作一定区分,从而找出喻词中蕴含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的词汇互动可以追溯至3世纪,以汉字为桥梁,历史上分别出现了汉语向日语输入和日语向汉语输入的高潮。现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两种语言的词汇互动出现了以往未曾出现的特点。该论文在文化交涉学的理论指导下,研究汉字在词汇互动中发挥的作用,探讨现代中日词汇互动在新时期呈现出的交流、融合和碰撞。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语料库方法,从实词、第一人称代复数词,以及情态动词3个维度,分析了以2010—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代表的政论文英译文的语言特征。实词的使用体现了中国政府务实、亲民的态度;汉语大量的无主句英译时添加了“we”作主语;和国情咨文相比,情态动词占比要低,但高量值情态动词的占比要高。通过对英语读者做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词汇、句子、篇章3个层面探讨其英译文的可接受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整体可接受度好,词汇方面的可接受度最高,在句子和篇章层面个别地方还有可以改进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制约,文化的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次无一不渗透在语言中,词汇作为语言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自然与文化也有着紧密关系。本文就从汉民族心理文化着手,探讨其在汉语词汇中的表现,从而体会语言与文化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有千万种动物,各民族皆有本民族崇尚的动物形象。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与汉族形成了自身各具特点的动物文化。本文以《水浒传》为例,对比维吾尔族与汉族两个民族文化中动物的语义及语用翻译,不仅能丰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还能促使我们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谐音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谐音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更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禁忌文化与谐音、崇拜文化与谐音,以及谐音禁忌与谐音崇拜产生的原因三方面深入探讨了汉语谐音修辞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得益于英国人对茶的热衷与青睐,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及。独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在英语语言系统中增加了数量可观的茶类词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茶类词汇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解读其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英国茶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新词层出不穷,这些语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言文化,而且部分词语的出现更是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在"裸"族词汇中,出现了诸如"裸奔""裸退""裸婚""裸官"等新词,与此同时,"裸"字的语义、感情色彩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基于网络中的"裸"族词汇现象,分析其词汇特点,并从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探究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汉语传播过程中语言和文化是互相影响的两个方面。两者一方面有对称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同时又有复杂的非对称关系。在汉语国际传播中,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并重,双星并耀是我们理想的效果。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该以汉语言文字为主,通过汉语言文字的传授使学习者感受汉文化的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20.
英式汉语是指以标准汉语为核心,嵌入了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及搭配习惯,在汉语交际中出现而尚未纳入现代汉语系统的畸形汉语。基于此定义,本文从词汇层面出发,将英式汉语分为内部屈折、混合构词和语音改造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旨在促使人们正确看待英式汉语,并为英式汉语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