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洋淀派”的代表作家孙犁,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熔散文、诗歌为一炉,既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又是优美抒情的乐章,形成了疏朗淡雅,纤丽从容,质朴自然的独特艺术风格。其短篇小说《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一篇优秀作品。《荷花淀》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由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了一群勤劳朴实、真挚多情而又机智勇敢、积极向上的青  相似文献   

2.
孙犁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点使《荷花淀》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作者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妇女为主要人物,通过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作者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例作材料。文中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形成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的意境,既清新脱…  相似文献   

3.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4.
在谈到《荷花淀》(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艺术特色时,许多人都只从景物、细节、语言描写三个方面反复作文章,而忽略了它匠心独运的构思。《荷花淀》的构思是十分精妙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描写角度选择的新颖。小说以河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的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生动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本来,战争是残酷的,描写战争题材的作品,大都是以男人为主角的。孙犁却偏偏避开了男人,而选择女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六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镐》上发表了《诗的格律》,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这三种“美”作了努力的探求,被人们称为“格律诗派”。不过,如果认为闻一多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格律性强,这是不全面的、不确切的。闻一多留下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红烛》的一百多首诗符合闻一  相似文献   

6.
《再别康桥》我们耳熟能详,以“纯真的诗感”润泽了几代人。在教学中,一般把‘鉴赏诗歌所体现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教学目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三美”,是闻一多对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风格特点的概括。若把目标定位为诗歌所表现的“三美”,用《再别康桥》作为例文来突破,用例不典型。要体现“音乐美”,戴望...  相似文献   

7.
<正>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将其诗歌理论主张概括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三美”主张可说是新月诗派建设新格律诗的理论纲领和共同追求的方向。而在这“三美”主张中,音乐美又显然是其理论核心和最根本的要求。朱湘指出:“诗无音乐,那简直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陈梦家更从诗是“美的文学”,而且“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这一新诗艺术特质的独特见解出发,强调了音乐美的重要意义。可见,新月诗人是把音乐美作为诗美诸因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荷花淀》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其中的白描手法真是令人叫绝!线条简洁却灵动如真,不施脂粉却光艳无比。小说用精练的笔墨,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精彩的对话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妇女的群像。掩卷《荷花淀》,脑海中没有激烈的枪战场面,没有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只存在于戏剧之中,在诗歌、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中,也都可以渗透、弥漫着悲剧性的气氛,表现出以沉郁、哀怨、悲愤、忧患为特色的审美质素。屈原的《涉江》就是一篇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这首诗同《离骚》以及《九章》中的其他诸篇一样,是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杰作。在诗中,诗人描述了流放中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指出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三美”,即:“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和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所说的“情文”、“声文”、“形文”是一脉相承的。文学作品如果具备绘画美则会赏心悦目,如果具备音乐美则会和谐动听。文学作品既具备了绘画美又具备了音乐美,就会使作品获得一种如乐如歌、如画如诗的艺术美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篇不足五千字的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了白洋淀的小小一隅,通过对水生、水生嫂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青年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性格刻画,表现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美丽心灵。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全篇清新纯朴,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诗体小说”的独特魅力。小说之所以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动词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2.
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把绘画艺术中的色彩、光影、线条和绘画术语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之呈现出绘画美;借鉴音乐艺术的手法,将音乐术语、人物音乐、自然音乐穿插进作品情节的构建,使小说具有了一种音乐美;继承古希腊悲剧传统,以戏剧化表现手法使小说表现出浓浓的戏剧美;将时间、空间、人物命运的循环统一于情节发展之中,予作品以建筑般的谨严之美。  相似文献   

13.
孙犁同志的《荷花淀》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情节,清新而凝炼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深刻地表现了白洋淀英雄儿女,尤其是一代青年劳动妇女的高尚思想品质,鲜明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些在战斗中成长的新女性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出自新格律诗派主将闻一多的《诗的格律》,它是新格律诗派追求诗美和创造诗歌新格律的理论主张。《诗的格律》中强调:“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之美”准则的倡导,得到徐志摩、朱湘、陈梦家等诗人的积极响应,他们努力实践,各自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完美的诗歌,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语言赤裸到近乎白话,形式自由到近乎散文的不良现象,对新诗发展作…  相似文献   

15.
张国祥 《职业技术》2006,(12):205-205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这篇小说里却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场景。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小说描写了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选取的视角颇为独特,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形象,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孙犁的<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我觉得该作品的意境是让读者感受"诗化"的最大亮点,我认为意境优美是该作品的突出优点.蕴涵传统文化的意象,引发读者诗歌联想的笔触,无一不引发读者从诗的角度联想,进而在读者的心中播种了诗的感念,使读者自觉从诗的角度欣赏小说,尤其是小说所营造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荷花淀》是老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小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使地区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几个青年劳动妇女在战争中成长的故事,表现了她们勤劳智慧,开朗乐观,奋发勇敢的性格,歌颂了抗日根据地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篇小说从发表到现在,近四十年了,但现在读来,依然如嚼橄揽,其味醇香,余味无穷。用心去咀嚼赏析,这篇作品在小说当中堪称一块精雕细刻的美玉,读起来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描绘生活细致、真实;人物对话简洁传神,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用音乐的旋律,一张一弛地处理景物,…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按惯例 ,把闻一多的《死水》当作艺术品去欣赏 ,我们可能要欣赏它语言、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五个层次的美。《死水》语言形式方面是美的 ,它仍然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 (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这也是我们容易发现的美 ) ,然而在考察图景美时 ,我们就遇到了困难 :一沟臭水 ,美在哪里 ?因为图景美的“危机” ,事件、情意和象征的美的欣赏就不好进行下去。其实 ,本诗是把图景之美“隐藏”了。“闻一多绝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深度、广度 ,有品味价值 ,在可读性 ,就因其既有现实和历史的根基 ,也讲究表达的策略 ,善于‘隐藏’自己”(…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 ,诗歌是最富于灵气与美感的一种言说形式。诗歌之美 ,不仅源于它所传达的内容 ,也表现在它所呈现出的形式上。正是基于对诗之美的理解与体认 ,在对强调绝对自由的现代新诗有所不满的情况下 ,2 0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等为代表的诗人们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主张。其中 ,闻一多提出了诗的“三美”说 ,并进行了卓越的实践。所谓“三美” ,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前二者分别是对诗的词藻和音节的要求 ,更多地是对接受者产生听觉以及想象上的美感冲击 ;而后者则是对诗的组织结构和形式的要求 ,对人产生的是视觉…  相似文献   

20.
《荷花淀》最初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 ,是 1 945年春天 ,那时我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 ,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 ,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 ,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 ,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 ,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 ,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 ,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平原的抗战 ,以其所处的形势 ,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