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方菊红 《成才之路》2021,(14):36-3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教学大纲》推荐学生背诵古诗词、曲 50首,古文 20(段 )篇,并把高中文言文教学集中在高一年级,分六个单元,学习先秦到明清的文章。新大纲在文言文教学中强化了古诗文背诵教学,但对文言文的虚词、实词教学,文言文句法、章法的训练以及古代作品的阅读只提“点拨”而已。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储备相当匮乏,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等,这使得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陷入了极度艰难的困境。   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联想与想象力的丧失   我曾经连续三届在高三年级学生中进…  相似文献   

3.
马云 《考试周刊》2010,(37):39-39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为了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并教给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喜欢文言文,学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4.
黄东锐 《广西教育》2014,(29):76-76
正学习文言文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学习古代历史知识及文化常识,而做好文言文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情感教学设计、意境教学设计、提问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做好文言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一、文言文情感教学设计情感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时,通过情感的内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文言文的内涵。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  相似文献   

5.
张立杰 《考试周刊》2014,(86):19-19
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文言文教学,文言文在我国语文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关键元素,我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的教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总结创新,开展文言文教学成为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难题。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由此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福海 《语文天地》2014,(29):40-4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帮助学生消弭文言与现代汉语的距离感并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是不少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即鼓励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一、整合知识点初中生认为文言文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言语言复杂多变,许多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生词、一词多义、抽象语法等现象感到头疼。一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把现代汉语语法当成打开文言文教学的一把钥匙看待。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讲清现代汉语的相关内容,再引出文言文对应部分加以对比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觉的状态下学习文言文并提高领悟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文言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文化含量极高,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不断实践探索,克服文言文教学仅讲授字词及翻译的弊病,丰富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古代诗歌、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生活、领略古人风采,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但是,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似乎并没有让文言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让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产生了厌恶、畏难等负面情绪。鉴于文言文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初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好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对于职高生来说简直就是个负担。如何激发职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但如能采用圈点批注式文言文教学,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文言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实践,列举了几种利用圈点批注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并就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文言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89):51-52
文言文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文言文教学的最终成果。为了突破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作用,树立明确的教学目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最终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来的教学成效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正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许多学生都不能对文言文的课堂提起较高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更是讨厌文言文课堂,导致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厌倦。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课堂的兴趣,如何才能够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本文就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教学既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文言文教学是重点的教学内容。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并探讨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学生更深切地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感到有难度、没兴趣。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本文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展开探究,以期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在初中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言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表达方式,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近些年非常重视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回归,很多学校采取很多措施来弘扬民族传统文学知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初中文言文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教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针对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希望为文言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乐伟 《语文天地》2012,(11):36-37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偏重教学的知识性,而相对忽略了它的人文性。这一误区导致文言文教学非常枯燥,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致高中三年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实际上,只要稍稍改变这一倾向,结合适当的教学篇目,完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诵读教学法,将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提出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诵读教学法,以期使诵读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文言文教学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及实际教学条件加以灵活的运用,诵读法与讲解法穿插进行,讲读结合,使文言文教学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初中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渊源之一,它不仅是学生中考升学的必考应试内容,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对"讲"十分侧重,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教育规律,"灌输式"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本文认为,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总结并创造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值得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通过对现状的总结,指出了如何才能创立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的途径。以期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做出意义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整体学习难度比较大,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出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鉴赏能力。中职教师应对当下文言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结合文言文教学情况探究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对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从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文言文的方式进行了探究,从而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持续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