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上重要的一部韵书,对于汉语语音研究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对《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分歧很大。本文通过对古入声字在《中原音韵》、现代洛阳方言以及普通话中的声调比较分析,得出《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正是当时的大都话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音系。  相似文献   

2.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以及其中一些关键词的分析,可以认为《中原音韵》音系是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3.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本人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的分析,并参照前辈学者成果,认为《中原音韵》是没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4.
《李氏音鉴音系研究》述评徐复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因其与普通话语音发展历史的研究密切相关,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在这个领域里出版的专门著作还不多见,目前看到的主要有杨耐思、李新魁、宁忌浮王位先生各自所作的有关《中原音韵》的研究专著,和邵荣芬先生的有...  相似文献   

5.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分析周德清的汉语通语观,探究周德清对元代汉语通语是如何评价的,对于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元代语音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周德清对元代的汉语通语给予了很大的重视,是十分重视元代通语即中原之音在戏曲创作上的运用的。有的学者认为,周德清在编撰《中原音韵》时,其家乡方言对他是有一定影响的。本文对这一观点作了否定。本文还比较了《中原音韵》与元代戏曲语言的关系,讨论了《中原音韵》的音系性质。  相似文献   

6.
《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韵书,《中州音韵》是在《中原音韵》基础上编撰而成,学界在两书的研究上已取得瞩目成绩,但比较两书发现,两书在体例内容、声韵调系统和音系性质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梳理和分析两书研究中这些尚未解决的焦点问题可引起学界的重视,从而促进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一书的音系性质问题,直接关系到该韵书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进行深入考察,运用“内证法”首次搞清了该韵书的音系性质,认为该韵书是完整记录江淮官话地区金陵音系的重要文献,它提供了百年以前极为难得的江淮官话音系资料,并完整地勾勤出金陵音系的音韵结构,在汉语官话语音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原音韵》研究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 ,围绕《中原音韵》 ,研究者创造了不少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 ,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和对西方的借鉴 ,也有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有所吸收。本文结合具体研究实践 ,归纳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原音韵》研究所形成的几种主要方法 ,可以说这些方法对包括上古音、中古音在内的汉语音韵学研究形成了很大的突破 ,不仅对近代音韵研究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整个汉语音韵学研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音韵阐微》是清代的官修韵书,是汉语近代音系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关这部韵书的音系、反切改良、成书背景等都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对这些研究加以综述和评议,是进一步深入研究《音韵阐微》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关于《中原音韵》入声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探讨在《中原音韵》音系中有无入声的问题,至今分歧较大.但许多学者都没有注意到臧晋叔的《元曲选*音释》在这方面提供的资料.本文通过分析《音释》中入声字出现在杂剧中的位置以及被注方式,可以认为《中原音韵》音系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11.
刘莉 《考试周刊》2013,(47):27-29
《中原音韵》的基础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并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原音韵》之"中原"不是指元朝大都,而是元代初期以开封话为代表的河南话音系,这个论断可以从历史沿革、早期元曲的创作、音系对比等角度寻找论据。  相似文献   

12.
《中原音韵》是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一部曲韵韵书,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古的韵书《广韵》中,"倩"字有去声霰韵仓甸切和去声劲韵七政切两读。但是在《中原音韵》中,"倩"只见于庚青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请"同音。事实上,"倩"字在《中原音韵》中还应见于先天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谴牵"同音。这一读音,从《中原音韵》的内部证据、元曲押韵用例以及与《中原音韵》同时代的韵书中均可找到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倩"字在《中原音韵》中没有先天韵去声一读,当为周德清的漏收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证《中原音韵》的基础音系为元大都(今北京)音系:1.北京语音历史传承;2.北京的历史地位;3.北曲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刊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玉谷新簧》一书中的全部中层时调为研究材料,总结归纳出其韵部系统,通过与《中原音韵》对比分析,概括该时期江浙一带的韵部特点,为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提供一份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20世纪的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围绕《中原音韵》一系反映北方语音韵书研究所形成的北音学,研究者创造了不少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归纳研究法,比勘互证法,内部分析法,系统数量比较法,渗视分离法。这些方法不仅对近代汉语北音学研究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汉语音韵学研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音韵学方法论上形成了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列子释文》是研究汉语音韵史的很有价值的材料,通过对《列子释文》声韵调的全面考察,发现它对《切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是中唐到晚唐语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音系。  相似文献   

17.
用古代的韵文材料研究古代语音,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古代丰富的韵文资料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可能。戏曲作为一种口头传唱文学保存的语音信息更加丰富、可靠,本文选取了明代邳县的一位南曲作家作品,通过对其作品用韵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对比《中原音韵》、现代方音,说明该地点在明代的实际语音情况,为近代汉语史研究提供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8.
《词林韵释》是一部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与《中原音韵》大体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人对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作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对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作系统的研究,看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的《中原音韵》是元代一部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分析周德清的政治倾向,对于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元代语音情况有重要意义。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周德清是不满元代、向往宋代、民族意识比较强的知识分子。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近代汉语语音史特别是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可供研究的能够反映普通话语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文献材料。我们认为《李氏音鉴》的语音系统是以十八世纪末北京语音为基础的,通过深入的研究,可以从《音鉴》音系中透视出十八世纪末北京音系的面貌,因而对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基本上都把《音鉴》音系看作是一个综合的、杂揉的体系,因而对其音系在语音史上的地位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这除了由于《音鉴》作者自我标榜其音系“兼列南北”以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音鉴》字母、韵部和反切都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