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经历了春秋战围、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中国现代隐逸文学则经历了现代历史上两次隐逸潮流。本文即是对中国隐逸文学的这种发展流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隐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灿烂的隐逸文化对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今具有隐逸倾向的作品贯穿着山水田园情怀和隐逸情怀,渗透着隐逸人格精神,在对意境的营造中体现出了隐逸文化一脉在中国文学中的传承与绵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存在,周作人是以备受争议的"现代隐士"形象出现的。他之所以会选择与时代主潮迥异的隐逸之路,有多方面的原因。疾病和家庭的影响、日本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都是促使周作人关注自我、走向隐逸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而最重要的主因则是周作人对隐逸之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指的是中国现代以来有着隐逸倾向的作家创造出的文学形态,是中国隐逸文学的一部分。中国隐逸文学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然萌发到魏晋南北朝时的超脱发展,从唐宋时期的自由成熟再到明清时的苦涩衰落,从1930年现代“隐逸派”文学的空前发达到1990年代的当代隐逸新风,中国隐逸文学呈曲线运动向前发展。通过对上个世纪末以及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现象和现代隐逸新形式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的发展走向呈现趋俗化和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5.
“隐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对中国现代作家的人格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隐逸作家疏离主流文化,热衷传统,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隐选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是中国隐逸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总结出了五种表现形态:隐于自然;隐于宗教;隐于书斋;隐于酒色;隐于死亡,并分别选取了代表性作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描绘隐逸生活,《论语》已见端倪,《庄子》又津津乐道。但作为文人自我人生的体验,并独辟文学题材来抒写这种体验,是在汉魏六朝时代才形成一种时尚。这时期的辞赋以隐逸为题材,独具风采,它第一次全面地揭示了隐逸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了隐逸文学的成熟。这是因为,隐逸赋家创作了大量地作品,展现出多种类型的隐逸思想意念追求,表现了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同时又积累了隐逸赋创作的独特经验。就这个专题,赋学界目前尚欠系统探讨的专论,本文试图以补其缺。  相似文献   

8.
申华岑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2):56-57,61
竹林七贤的隐逸是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标志,阮籍、嵇康、刘伶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隐逸方式,在中国隐逸文化传统中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而且还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逸是从上古就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旦产生,就寓有某种文化意义。针对中古魏晋时期文学中的隐逸现象,对个别隐逸作家作品进行梳理,从隐逸的内涵和文化影响去探索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事中国隐逸文化研究者历来代不乏人,有关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的言论也很不少。然而.基于笔者个人对中国隐逸思想的理解,对前人的相关言论总感到不慊于心,因而在此提出一些个人新见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经历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人的生命需求在众多隐逸文学中常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性格类型。而自儒、道、释思想先后成为中国文人人生哲学的三大基础后,这三大思想对于艺术意识的渗透使众多隐逸诗人在创作中相应表现出儒者之隐、道者之隐与释者之隐的性格类型。  相似文献   

13.
陈方媛 《文教资料》2009,(20):81-82
隐士和隐逸行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隐士们的生活方式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文人所推崇和效仿.伴随隐士们的隐逸生活所产生的隐逸思想又在儒道禅三家思想中得到强化,并对中国古代文化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古代画坛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也接受了隐逸思想,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古代绘画的发展大方向.  相似文献   

14.
庐山隐逸文化内涵丰富,在隐逸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文章把庐山的隐逸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六类:庐隐、道隐、佛隐、学隐、酒隐、吏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5.
兰毅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09-110,135
隐逸文化源远流长,当道统和政统发生背离时,隐逸文化由此产生。隐士们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隐逸思想。显然隐逸文化从未占据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奇异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精神基因,隐逸思想曾历史地传承和沉淀于历代不畅其志的士人的血脉之中,并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隐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对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隐士们注重人文内心的个体主义以及诉诸山水纵情山水的追求在中西方文化中是共通的.尽管隐逸文化有其悲观遁世消极的一面,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隐逸文化都有其积极的共性.隐逸文化中积极正面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的平和,保持心灵的宁静,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的发展是同隐逸人格精神的发展相始终的,它是隐逸文化的特殊产物。隐逸思想始终贯穿于山水画中,对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中国隐逸文化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源远流长而又牵涉颇广。本文不专论隐士其人,而把隐逸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将社会的宏观和士大夫心理的微观相结合,找出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文化。隐逸文化的形成有着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古代士大夫阶层中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和精神风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隐逸诗词是隐逸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隐逸诗词所投射出的幽静与平和的意境使不少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心向往之,从而也引发了译界的持续关注。隐逸诗词意境与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息息相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艺术审美维度的平衡与融合,有助于隐逸诗词译文中意境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从辞赋主题学角度来说,隐逸赋就是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赋作。本文以隐逸文化原型为理论依据,将汉魏六朝隐逸赋分为五种类型,即儒家隐逸赋、道家隐逸赋、佛家隐逸赋、墨家隐逸赋和法家隐逸赋。汉魏六朝隐逸赋绝大多数是抒情小赋,不仅题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表现手法、艺术形象以及结构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