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女性道德规范之下,形成了妇女的服饰消费习俗。从女性化、中性化、男性化三种服饰民俗行为中,可能透视出传统社会里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等方面的不同,男女作家在塑造都市女性形象时呈现出鲜明的性别意识,形成男权话语和女性意识下对都市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照。男权话语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赎罪主题的言说、父亲形象的无形强权与文本细节的失衡等方面;女性意识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缺席的男性、渴望对话的书写与温情述说的立体感等方面。从文本得失看,保持精神自由及写作话语的超性别意识应成为今后塑造都市女性形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古代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一直被人们不断地研究探讨。古代服饰根据颜色、材料或质地等特征,显示了不同着装的尊卑贵贱和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服饰美与人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趣味爱好是分不开的。服饰美要根据人的年龄、性别、生理条件、职业、场合、环境等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谈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教师从性别视角看待自身社会性别和工作中存在的性别现象的意识.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教师忽视性别期望、忽视性别刻板和性别差异的存在和影响上,其原因是社会系统缺乏社会性别平等的普遍氛围,学校教育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关注与检视,教师自身缺乏对社会性别意识的批判和反思.克服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淡漠的对策,一是教师应从"教师是转化社会的知识分子"的高度来看待教师在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中的作用,二是对教师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培训,三是让教师掌握性别平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四是将性别平等教育纳入教育政策及相应的法规之中.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一个特定群体的集体意识的物化表达方式。都柳江流域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与穿着,就是对他们所共同持有的集体意识的反复强调与强化的过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组成的乡土社会的运转有赖于集体意识的强化,而对私人空间的重视只能是伴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出现。同一群体的两性在服饰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是该群体对两性角色定位的表达。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不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社会分工在给一个人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又从相当隐蔽、深远的层面上把这个人给"组织化"了。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服饰以颜色、材料或质地等鲜明的特征,显示了穿者的尊卑贵贱或性别职业,故不少服饰词语成为某类人物的代称,有的甚至通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加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缺乏,表现在: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强烈的性别自卑;期望值和竞争意识、成就意识水平较低;缺乏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的责任。另外,传统的教育思想使得高校在教育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限制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加强性别意识教育;有计划地发展女子高等教育;开设女性学课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洛可可时期服饰的特点,分析洛可可服饰的整体造型、色彩搭配、装饰效果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指出其在服饰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服饰设计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花蓝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本文拟从花蓝瑶的服饰与自然生态环境、服饰与社会生产生活、服饰与民族意识等多个角度对其服饰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侗族服饰体现了侗族的区域特点、经济特征、生活风貌、审美观念和崇拜意识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探讨民族服饰的产生、功能、意义、内容和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句丽服饰的等级性特征,学者们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壁画已有诸多研究,但大多是从服饰形制本身来论述高句丽不同身份服饰的具体等级差异体现。鉴于此,拟简要列出学界有关高句丽等级服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先秦儒家服饰观的分析,进而寻找出其与高句丽服饰等级性特征的契合之处,进一步论证高句丽服饰文化与中原服饰文化的同根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陈嘉上导演的《画皮》借用古装片这一“画皮”,杂糅了诸多现代社会观念,包括性别意识形态.婚恋的多重涵义等,利用影视的多重质素,对相关题材加以继承与扬弃,成功打造了一部伪东方魔幻主义的大片,一部缠绵凄婉的现代爱情“惊悚片”。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朝鲜族服装的历史渊源、款式、色彩、服装配饰等方面着手,试图探寻在这些华丽外表下蕴藏的文化。通过传统服装这一最具有民族风俗和民族特征的载体,来展示朝鲜族的审美价值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公民权利意识在公民意识的组成要素中处于首要地位,因为无权利意识就无民主参与意识,也无责任义务意识和法律意识。要培养公民权利意识,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发挥公正立法和执法的现实引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句丽冠帽的种类与特征,专家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壁画进行了诸多探讨,成果颇丰。综合看来,主要是从冠帽形制本身来论述高句丽民族的冠帽不仅受到了汉、隋、唐文化的影响,而且亦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基于此,拟简要呈现学界有关高句丽冠帽之研究成果,通过对先秦冠制的分析,梳理出其与高句丽冠帽的承袭关系,从一个侧面论证高句丽服饰文化与中原服饰文化的同根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史笔和文笔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周密的笔记中体现得都比较充分。史笔体现在著史的自觉意识、史料的谨慎择取、史评的客观公正等方面,文笔体现在文字的清质华瞻、记人叙事的形象生动以及表情达意的委婉邃深等方面。周密充分运用了史笔和文笔两种笔法,既保持了史家之实录精神,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体现了史家兼文人的个体特点,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笔记创作中笔法运用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汉服是对我国古代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总称。自2003年以来,汉服热在中国开始兴起。汉服作为一种古老文明的文化符号,其消失和重现隐含了服饰的话语权力与价值取向。汉服热的兴起体现了后殖民语境下本土民族意识的发现,也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文化多元主义的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