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音乡情     
亘纽}。一丝丝{:5·旦旦}些业07:2 3 4 5 0 71},0 572,2。一)}业二5·丛 尹~、6 6 5 45-}业二5.丛Ia通卜}丝i些如海走骆姑插新驼,禾,我爱洞庭湖白我爱雪山下阿帆荡碧波,爸收青裸,我爱北国的森林,我爱草原的童谣,沙村1.我爱戈壁滩2.我爱运河边.2t .n口尹尸、尹口~、、}丝纽少业}  相似文献   

2.
乡音、乡情     
被混凝土包围惯了的孩子,猛地来到了一个透着泥土芬芳的世界,会怎么样呢?看看荆圣媛的表现,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乡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段记忆。在哪里,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大千世界;在那里,我们第一次发出了稚嫩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编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民俗的。而在这几篇课文中,几乎都涉及了乡音乡情,“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册《俗世画卷》选取的文章基本都是名家书写民俗、乡土文化和乡音乡愁的,因此在备课中,教师整合丛书内容,精选了《俗世面卷》第六板块中《乡音乡情》里的四篇文章,确定为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一、导入环节,课内文章带入丛书内容引出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四韵》,再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创设情境之后,教师深情表述:我们吃过了汪曾祺送来的鸭蛋,品味到了乡愁:喝过了琦君酿过的春酒,也感受到了乡愁。有人说,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那些远赴他乡,天涯羁旅的游子们离开故乡的时候是豪情万丈,归来时却万斜乡愁。踏遍万水干山,阅尽人间万象,他们会埋藏多少欲说还休的心事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它以各民族语言为基础,又颇受地方方言润色;以民族唱法为主,又有各种润腔方式独特的运用;其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又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既与民歌民风密切相关,又与一定表演场合割舍不断。千百年来,因其生长、流变在山川、湖泊、平原、高原、草原等广袤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多样,审美观念各异,语言方言丰富的人文环境中,因而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郁。  相似文献   

6.
一、一次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高中音乐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与无奈,就是学生热衷于听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教材上的音乐大都缺乏热情与兴趣,当提及民间歌曲时学生们更是不屑,认为是很老土、很落伍的那种音乐。为了让学生们多了解民歌、喜欢民歌,老师们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其中的音乐文化也必然是源远流长,当历史的脚步迈向新纪元,面对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复杂及信仰危机,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即如何在我们的情感教育中加强民族性,而民歌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形式,是完成现阶段情感教育较为合适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老呔作家群是指生活在滦河下游的作家群体。老呔作家群因受老呔地区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聚合而成。他们的作品以乡音乡情、呔腔呔韵呈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厚重的历史内涵、鲜明的地域特点,简洁明快、委婉清亮的创作风格蜚声文坛。  相似文献   

9.
乡情     
周兆梅 《湖北教育》2005,(10):60-60
在学校菜园的一个角落, 长了一根偷树苗。 这并不是件奇怪事, 奇怪的是我常常看到 我的老师静立在树苗旁 情不自禁地抚摸它柔美的枝条。 “老师,你在想什么?” 好奇心终于让我脱口而出。 “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榆树, 春天来了 长出厚厚的榆钱儿 孩子们采来当食物 它呀,味芙可口。” 原来我的老师 很小就离开家乡, 十多年乡音渺茫。 偶然发现这棵榆树苗——欣喜异常 那种感觉嘿 我猜准像是与童年好友重逢异乡。乡情@周兆梅!华中师范大学南校区4栋506室~~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结合的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而在声乐学习及演唱实践中,文学上是否准确、情感上是否富于感染力,完全是靠演唱者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但是,演唱者深受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在演唱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方言带来语言语音习惯。这种方言习惯在演唱区域性较强的戏曲、曲艺、民歌时是特色的。但对普通话声乐作品的歌唱语言的影响却是不利的,种种方言习惯会阻碍普通话语音的准确性,常表现为咬字、吐字不规范,从而影响了音乐的感染力,甚至会产生音准、共鸣等发声技巧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1.
乡音     
<正>不知从几岁的时候,我离开了故乡的黄土地。我失去了一人多高的墨绿长草,水塘边垂翅的豆娘,墙角随意堆放的自家菜蔬和茶山上吹来的山风。这些也许被华丽的街灯、如织的人群、永不停息的车辆……一切城中的风景所弥补,但只有一点永远无法被我所接受……当街头一群婆婆爷爷聚在一起聊天  相似文献   

12.
乡音     
我和她都坐了下来.抱头痛哭。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冉流那么多眼泪了,衣襟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我打了她之后我们和解了。在那一天我突然间长大了。后来我读了很多书,知道了一个新名词,叫“青春叛逆期”,只是我的叛逆期来得比别人早,结束得也比别人早。如今放学看到母亲,我总想甜甜地唤一声“姆妈”,再和她手牵手走回家去。  相似文献   

13.
乡音     
早乡村的空气很好,乡村起了一个大早。当鸡叫过四遍的时候,"嘎吱",已有农人叼了烟斗,扛了锄头,向地里走去。狗一夜未睡,却起得比谁都早,摇着尾巴,紧紧跟在主人身后。这段时光,是人们"打早"的绝佳时光。不冷不热,可能会顶上一个半天的功效呢!太阳高出山头两尺了,农人  相似文献   

14.
乡音     
这山这水这土,本来位处京畿,且又不比别处二样,不知怎么就造出了这样一种平谷调:硬邦邦、咯生生,字重腔足,语感浓酽,听来如饮白干酒,醇醇烈烈,火火辣辣。其实又并不侉,除了字尾拖腔带弯外,乍听只是一二声尽与北京话颠倒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蒙古族歌曲演唱方法的剖析及学唱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总结蒙古族歌曲演唱方法,由蒙古族人民共同创造,它体现了蒙古民族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积累了浩瀚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蒙古族歌曲演唱方法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点。并进一步说明蒙古族歌曲演唱法是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民歌、曲艺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取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乡音     
<正>大街小巷里吆喝着的声音都是家乡的呼唤。我的母亲是温州苍南人,每逢年末我们都会回老家过年。对于那个名为"南宋街"的小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座山,以及一口纯正的闽南话。每次离开时间长了,我都迫不及待想回到那个熟悉的街道。看看熟悉的房子,听听熟悉的口音。我很喜欢那儿,可总觉着缺了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一到苍南,母亲便兴奋地  相似文献   

17.
罗艳玲 《考试周刊》2015,(49):173-174
广东音乐有得天独厚的底蕴和内涵,如何合理地开发本土音乐资源,将之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渗入每个孩子的心里,培养孩子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身边的音乐,从而喜爱本土音乐,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值得我们尝试实施的。  相似文献   

18.
路长乡情长     
-j矗:j j::: ,··, : : 。。_I_0一_rl|一一。。0___‘:。“。。。≯..:一: ¨l。.1¨ !jj:l¨两根相依的钢轨一。i.j曩0j弹奏我生命的交响。一。-誓一它÷头溶进异乡的风景.一:ji:j_头牵着故乡的月光.0。0。i沿着它,。’我走向芬芳的大地l;≯“沿着它.·我走向自发的爹娘。‘!啊异乡—l-啊故乡二一一:j。j都是我可爱的家乡。?0 l__j。 i“.j。j“。■.j:j。::。。j.。.。 。.j :誓: .i :■j曩两根闪亮的钢轨一:一:i一!◆:撞击我·肿的磁场。-。0::0 i0_lI它÷样拴着山乡的爱恋一j■:0j它『_样l倾诉水乡的情肠。叠j。■!沿着它0藏铺展青春…  相似文献   

19.
浓浓的乡情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句话说得真好。虽然我离开家乡已有两年,却依旧抹不去那份浓浓的乡情。我的家乡有一片无垠的田野,田野里长着几棵垂柳,那长而柔软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当鸟儿站在柳枝上为它伴奏时,那种  相似文献   

20.
一、一次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高中音乐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与无奈,就是学生热衷于听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教材上的音乐大都缺乏热情与兴趣,当提及民间歌曲时学生们更是不屑,认为是很老土、很落伍的那种音乐。为了让学生们多了解民歌、喜欢民歌,老师们绞尽脑汁。一次我在介绍浙江乐清民歌《对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