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生:有人说,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师:这是真的,因为人在行驶的汽车上与车一起运动,当人从车上跳下来时,脚接触地面后由于摩擦停止运动,但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时容易摔倒.  相似文献   

2.
汽车是人们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之一,可你是否知道,汽车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 1.汽车具有惯性 乘汽车时都有这样的经历: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会向后仰;而紧急刹车时,人要向前倾;汽车转弯时,车上人的身体会朝相反方向倾倒.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谁的惯性     
正在行驶的一辆公共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向前倾倒?许多同学都答“由于惯性”问“谁的惯性?”一部分同学则回答:汽车的惯性.其理由是汽车不刹车,乘客就不会向前倾倒.这部分同学之所以回答错误,是因为物理概念没搞清楚.请看惯性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在这道题里研究的对象是乘客而不是汽车.有人回答:“汽车刹车时,由于人有惯性,所以会向前倾倒.”这也不全对,因为没有回答出为什么上身前倾而脚不动.原来当汽车刹车时,人由…  相似文献   

4.
物理现象和过程存在各种联系,在这些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联系。如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倒,紧急刹车时,乘客甚至会向前冲去。这实质上是乘客表现出惯性的现象与惯性之间存在本质联系。从现象上看,乘客是否具有惯性与汽车刹车有关,与刹车的急缓程度有关,与乘客在行驶的车上有关,实际上这些因素对乘客是否具有惯性都是非本质的联系。如何能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掌握它的本质呢?一、突出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仍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着手讨论(如足球、汽车等等),当外力停止作用后,还能继续…  相似文献   

5.
例1按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最近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C.紧急刹车;D.突然起动.解析小汽车行驶的速度较快,当紧急刹车时,前排司机和乘客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人因向前运动撞到车的其他部件上而受伤.而安全带可在小汽车紧急刹车时起缓冲作用,系上它可减轻和防止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选C.评讲该题如果不懂得安全带的作用,不善于分析问题,是难以获得正确答案的…  相似文献   

6.
例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急刹车,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倒?错解一因为乘客没有思想准备,如果率先知道要刹车,乘客坐好或抓稳栏杆,就不会向前倒.错解二由于惯性,所以乘客要向前倒.分析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由于惯性”,这种回答大笼统,没有把惯性这一物理概念和所研究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对于这类问题,必须做详细回答.正确解答车行驶时,对于地面来说,乘客具有跟车同样的速度,当汽车急刹车,车子停止了,乘客的脚也跟车一起停下来,但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仍保持着原来向前的速度,所以乘客要…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星期日,小猪乐乐和小熊贝贝相约一起坐公交车去郊外玩。一路上,他们说说笑笑,非常开心。过了一会儿,汽车行驶到桃树站停了下来,乘客们有次序地上车下车。汽车继续向前行驶,小猪乐乐说:"贝贝,车上原来有8名乘客,刚才有2名乘客下车,3名乘客上车,你知道现在车上共有几名  相似文献   

8.
1例题选析例1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汽车都相对于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汽车行驶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A.甲车必定向南行驶。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相同。解析物体的运动的状态,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就不同。就本题而言,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丙车向南行驶;甲车上的人看丙车相对甲车向北运动,说明甲车也向南行驶用比丙…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惯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小云: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小明:汽车在刹车时,乘客向车行驶方向倾倒,是因为刹车时人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庆江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4):38-42,60
例1 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汽车都相对于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汽车行驶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1.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_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_状态.2.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车行驶的方向倾倒.这是因为刹车时,人的脚因摩擦而停止了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_还要继续_运动,从而使人向车行驶的前方倾倒.3.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物体的、将不发生改变.4.一架质量是2吨的直升飞机,静止在空中时,螺旋桨向上的升力是_牛;当飞机匀速下降时,螺旋桨向上的升力是_牛.5.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_有关,又跟_有关.…  相似文献   

12.
惯性的游戏     
我们在乘公交车时,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吧?当司机遇到前方有障碍,猛地刹车时,车上站立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当汽车忽然开动起来,车上的人又不由自主地向后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是惯性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回答物理问题的毛病:一是“简洁”,从概念到概念。例如,“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答案是:“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为什么?”,答案是:“因为为乒乓球受热膨胀。”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一般都只会粗糙地说出事物的共性,而不会对事物作出具体分析。二是语言逻辑性差。学生在回答“把滚开的水倒入一个厚玻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第一册105页有这样一段话:“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相似文献   

15.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看图中警察正在让司机干什么?生:让司机系好安全带。师:对,为什么要系安全带?不系会怎样?生:系安全带比较安全,不然紧急刹车时,人可能会受伤,很危险。师:说得非常好,其实这一情境中蕴含着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些物理知识。请大家把物理课本翻到16页,我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电教》2003,(9):43-43
日常生活中的惯性到处可见,如投掷铅球、篮球、标枪、石头等物体,脱手后能在空中飞行;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当汽车左转弯时,乘客向右靠;当汽车右转弯时乘客向左靠;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在人推动它之前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还有四站才到终点站。这路汽车乘坐的人多,车里很拥挤。我坐了一站,加上昨晚看电影熬了夜,很疲劳,便歪斜着靠在车窗口上。突然,我的视线落在前边一位妇女身上,她抱着小孩,艰难地斜倚在别人座位旁站着。她什么时候上车,我一点也没发觉。看到她这个样子,我萌发了一个想法:把座位让给她。可是,当我准备开口让座时,主意又拿不定了:她周围不是坐着几个小伙子么?为什么他们不让。“嘎……”车又到了一站,还有三站就是终点站了。车刚停,那位妇女倾倒一边,差点摔倒。我替她捏了一把汗,因为她毕竟抱着一个孩子啊!紧接着,车门口一阵骚乱,上车的人多,下…  相似文献   

18.
活动内容 :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编活动教学内容———争当文明小乘客。活动准备 :1 录制汽车行进时的配乐音响 ,活化情境 ,烘托气氛。2 做若干朵小红花 ,激励学生人人争当文明小乘客。3 制作汽车模型 ,进行活动场地设计 ,准备购物台和商品。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主题师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游玩吗?生 :喜欢。师 :老师也喜欢。今天 ,咱们就一起乘坐游览车 ,看一看发展中的掘港城 ,好吗?生 :好!师 :我们现在就坐在游览车上(介绍汽车)。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体会一下坐车的感觉(放汽车喇叭声)。师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旅行愉快 …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摩擦力 例1(2013·河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 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D.马拉车向前运动时,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20.
九义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105页有这样一段话:“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车的速度越快,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越长.”初学者在理解这句话时,往往会误认为“汽车的速度越快,则惯性越大.故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越长.”而实际上汽车的惯性只决定于汽车的质量,而与汽车的速度大小无关.下面,我们简单分析如下:一、惯性与速度无关有的同学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用归谬法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