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媒介批评是指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对各种媒介理念、媒介生产内容、媒介现象等进行的评价,旨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具有督导匡正、艺术审美、文化建构三重功能。在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中坚持中国广播电视媒介批评原则,正确发挥媒介批评作用,这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升广播电视文化的品质与格调,保持广播电视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坚持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批评特色1.坚持中国广播电视是党、政府、人民喉舌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许莹 《今传媒》2012,(1):81-82
三网融合对广电业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三网融合打破了传播媒介的界限,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使信息传播更为畅通,给受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接收方式。媒介界限的消失,使广电媒体失去了渠道优势,从这一点来说它正经受着挑战;与此同时媒介内容又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内容生产者,广播电视媒体在视听节目制作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不过,若要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将领先地位转化为致胜优势,广电媒体还需注重适应媒介融合的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3.
汤劲 《新闻界》2007,(1):97-98
一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视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下,网络成为传播过程中承担最重要作用的媒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生代传播媒介,网络媒介拥有着与其他传统媒介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互动方式,这是它能迅速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根本原因,但凡事总有利弊,也正是由于网络媒介的隐蔽性和匿名性,许多负面危机应运而生,难以消灭。  相似文献   

5.
张晗 《青年记者》2012,(31):62-63
传播媒介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我们都承认的,只是很少有人把它与文明的兴衰挂上钩,而英尼斯把传播媒介与文明发展这一宏大的主题联系起来,试图告诉我们媒介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媒介与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刻展示了世界文明兴衰中的一个关键原因——传播媒介。他认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回首  相似文献   

6.
早期黄河文化主要以身体媒介、祭祀仪式、文学媒介、视听媒介为传播媒介,构建了黄河文化传播的群体路径、神话路径、语言路径和艺术路径,形成了“以黄为色、以河为尊,以土为根、以水为脉”黄河历史文化特征。当代黄河文化传播要以古为鉴、以今为用,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播形态进行活化再造,以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再次唤醒黄河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7.
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是数字时代视听文化生态最重要的形塑动力:其一方面推动了视听符号、文本和项目在当代媒介环境下的极大增殖,推动了媒介文化的视听化转向;另一方面也赋予视听内容新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带来了整个视听文化基调的转变。文章基于技术可供性的理论视角,探讨流媒体化作为一般性进程对当代视听文化的影响。研究认为,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促使用户形成了个人化、圈层化、情感化的媒介经验,进而不断培育着一种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和交互性的数字视听文化;源于传统影视商业和接受机制的观念,传统影视在流媒体时代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采用一种既开放又尊重经验的研究策略。流媒体技术的普及持续推进当代媒介生态的感官转向,未来媒介与人的关系将首要由人借由视听文化体验所获得的感官愉悦界定,而流媒体视听文化不过是当代人类信息文明向内坍缩的又一症候,需要以更具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整个传播媒介将越来越集中融合在以互联网为基本传播形态的媒介格局下,形成以互联网为形态及核心概念的网状传播模式。对此,传统广播电视产业链将如何重构,未来广播电视产业升级的途径是什么,又将形成怎样的电视产业竞争格局?本期推出一组专家学者的文章,以冀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庞亮 《中国广播》2009,(10):38-41
以收音机为代表的视听工具是广播电视媒介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发展与变化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变迁的重要见证。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突飞猛进,视听工具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与变化。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视听工具的革新属于传播技术的演进,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范畴之内。因此,传播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进步。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视听工具发生巨变的决定力量。回顾这60年,视听工具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先进的广播电视文化,是指同广播电视传播活动有关联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广播电视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大众的传播媒介,联系着千家万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强大的现代化宣传工具;是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人民群众之间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以及增长知识、娱乐欣赏的媒介.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先进的广播电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导向、促进和制衡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回顾传媒历史,每一次新媒介的诞生都意味着"旧"媒介的转型。当互联网诞生时,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正推动广播电视向视听新媒体拓展,从而引发了整个媒介文化领域的生态革命。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产生了从信息传播环节到科技、文化与制度层面的整体性变革,从而引发了广播电视文化自觉与重塑的思考。一、广电文化的科技性: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中,视听评议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传播理论刊物、各级领导的讲话、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及所属媒介单位的工作日程里,视听评议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视听评议是对广播电视的本质、现象和内容进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 一、视听评议的意义 1.视听评议是建设现代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体系的客观需要,是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加强监督的重要内容。 广播电视集宣传、导向、教育、服务、娱乐于一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因此,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的竞争态势在我国,广播电视的竞争是在四个层面上展开的。第一个层面,是在文化事业的大圈子内,广播电视这个电子传播媒介与其它大众传播媒介,诸如电影、杂志、书籍等等的竞争;第二个层面是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4.
试论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化修改的过程,传播媒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媒介拟态环境以其对客观现实及受众文化趋向的修改,演绎出并非高度真实的媒介现实。特别是在多元的文化对话关系中,媒介拟态环境的文化修改作用更见突出。  相似文献   

15.
张倩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1,(5):106-112
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动员在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抗日战争中作用卓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街头诗为代表的文学传播媒介发挥了重要的情感动员作用,从媒介生态学视角出发,在根据地的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中,街头诗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时空、文化、政治方面的媒介偏向是决定其情感动员效能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集体认同—情感对话一意义共享的情感动员逻辑,实现了多媒介联动式传播与情感动员网络的构建;依托社会组织,嵌入根据地的己群社会关系,在圈层式传播中进行情感动员;从政治动员下沉到文化自觉,建构了集体协作式的革命情感传播路径.街头诗媒介的情感动员在全民族抗战的目标指引下,转化为政治的共意动员,实现了对根据地军民群众的精神教育和审美教化,促进了反思性、成长性的国民身份转向与形成.  相似文献   

16.
林疆燕 《传媒》2004,(12):27-28
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由纸媒质向电子媒质变换,文化传播正在不断创造新兴的媒介形式,这一切带来了传统媒体的更新发展,形成了现代化、全球化传媒全新格局.形式的变革导引了文化本体的革命,视听文化成为新兴的主导文化形式,文化的创新、扩容催生了文化产业的延展和多元化繁荣,形成文化产业特有的生态一一以内容经营为产业核心.使我们最为关心的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化时代到来之际,出版产业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的一项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文化、信息等传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逐渐走向产业化。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进行综述性的概括和研究。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始于1940年,电视事业始于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下广电传播者的文化安全意识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新闻世界》2014,(4):313-315
经济全球化导致媒介文化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碰撞固然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创新,但也会给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文化扩张的机会。大众传播媒介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作用尤其重要。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者作为媒体出声露面的新闻工作者,对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方面理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改革的开放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繁荣的时代,文化体制的整改推动了广播电视业的制度改革,虽然这种改革是在动荡中艰难前行的,但是也随即催生了广播电视行业中的新生力量,就是广播电视视听监管.本文将就国家广电视听监管制度的形成及发展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赵蓂 《东南传播》2021,(9):87-89
京剧是一种依托于传统文化,以虚拟写意为特征的表演艺术.随着京剧生存样态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其视听空间不断被重塑.京剧的视听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指人在物理空间中的的"存在空间";而媒介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性要素,是促成这种空间的转向的重要结构性力量.京剧的视听空间转变以其艺术传播规律为基础,而这种重塑也让其传播产生了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