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百姓思维偏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传统民居选址、布局的风水模式,反映出百姓的一种类比外推式思维;传统民居的对称组群封闭式布局,反映出百姓的一种礼网平衡式思维;传统民居材质的"当下存在"和祠堂的"永存不灭",反映出百姓的一种生息循环式思维.  相似文献   

2.
传统建筑承载了传统文化,反映着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民居是产生时间最早且分布地域最广的传统建筑,种类繁多。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和装饰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自然观,较好地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观依然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居建筑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有关.明代以来,纳西族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功能的民居建筑:一种是民间木楞房为主的民居建筑;另一种是官署、地方公共场所的楼房建筑;第三种是为宗教服务的寺庙建筑.从分布特征看,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以木楞房为主体;从建筑风格看,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干栏式为主体;从布局艺术角度看,纳西族民居建筑表现出亲近自然的特点;从装饰艺术角度看,室内外的装修和陈设都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物化形象,各地域文化所映射的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也有所不同。根据所划分的7大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从地域文化背景剖析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特征,从中反映出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民居建筑及其文化内涵是不同民族表达文化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式。居住在哀牢山红河上游谷地的花腰傣在适应自然的生存过程中,创造了土掌房的建筑形式及其建筑艺术,从而形成了具有花腰傣特色的传统民居文化。花腰傣传统民居无论从选址、布局及建筑房屋的流程工艺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花腰傣民居的文化功能和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对中国人而言,家都显得至为重要.家庭是个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基本单位,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这一现实相适应,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相应的儒家家庭伦理也就包括“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内容.从北京四合院这一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和风格,来分析和理解传统民居中所蕴含的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家”之字形,前人认为从宀假省声、从豕、从亥、从彖省,其实还有从犬、从豢、从两马胯下一犬、从象之形;“家”之字义,前人认为是宗庙、氏族、邦国,其实“家”字形表现的应是家庭,即一个血缘亲族的居住所。从“家”字构形之历史演化可反映出内容极其宽泛、丰富的“家”字文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的吉祥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文教资料》2008,(29):66-68
我国的传统民居往往在建筑实体上附加大量的装饰艺术,装饰艺术的具体形象和内容,不仅深刻地反映出民居所处时代人们一定的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特征,而更鲜明的是提示出一种吉祥观念,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吉祥装饰艺术,吉祥装饰的内容和形式在现世的生活和艺术中仍具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康百万庄园透析中原传统民居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康百万庄园的建筑布局、结构分割、内外环境以及建筑装饰的分析,挖掘其深层次的建筑心理文化,从而映射出明清时期中原地区民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王川进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3):98-98,105
徽州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徽州古代民居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徽州黟县南屏民居则是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的代表。其独特的布局、古老的祠堂、精湛的“三雕”,充分展示了徽州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王辰晨 《科教导刊》2021,(2):168-169
"传统民间美术"课程是高校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选修理论课程."传统民间美术"的教学改革重点在"翻转课堂""双师"教学,"动手操作"等方面.中国民间美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国民间美术中涉及的作品、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群体性的审美观、价值观、文化观,为当代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源泉与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王士珍出身望族,虽家道没落,但凭借其努力和过人的才智,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名列“北洋三杰”之首。他曾在晚清和北洋政府中担任军政要职,晚年从军政前台退居幕后,多次出面调停北方各派之间的矛盾,为北京免遭战祸贡献很大,受到时人称赞。晚清政府为了表彰他的两位母亲为国家培育出了栋梁之材,特封两位夫人为“诰命一品夫人”,至今正定仍保留着王氏双节祠。受传统士大夫不可以强凌弱的思想影响,王士珍安于乡里,尊重百姓,其正定故居的布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王士珍一生淡泊宁静,以“求己莫求人”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这也是儒家传统克己的真实写照,至今还流传着众多有关他的乡间轶事。  相似文献   

13.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15-117
以民族声乐的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风格和汉字的咬字吐字两个方面入手,论证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美。以河南豫剧、山东民歌、苏南民歌为例,进一步显现中国戏曲和民歌的魅力,并呼吁坚持“民族性”的方针,繁荣民族声乐。  相似文献   

14.
《山匪》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作者在题材的取舍上,将历史记忆和家族记忆作了巧妙整合;在情节叙事方面,讲史与传奇又有巧妙融合;在人物塑造方面,着力突出残暴匪性与传统仁义力量的抗争;大量的民俗描写,反映了作者浓厚的传统民间本土文化情结。真实广阔的历史画面的再现与精湛的小说叙述艺术的结合,使《山匪》成为孙见喜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跷扑蝶"是流传于长汀民间一项传统的民俗舞蹈。而今,无论在表演形式还是在艺术特征上都没有太大发展,并且受到的当代新兴文化的冲击。"高跷扑蝶"这个民俗舞蹈跟其他民俗文化一样,走向濒危。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民俗舞蹈,文章将从长汀民俗舞蹈"高跷扑蝶"的历史由来、该民俗舞蹈的传承现状、发展的办法与措施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民俗教育是民俗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国学教材中渗透着丰富的民俗教育思想,《幼学琼林》就是这类古代蒙学教材之一。从民俗教育的角度看,《幼学琼林》蕴含着传统民俗知识,体现出特色鲜明的民俗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湘南传统人居的宜居环境深深地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族居特点,祖宗崇拜的至高无上,象征着父系制度的男权政治。湘南人居村落的治理目标,基本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德治,德治的依据为礼。其统治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当时的社会和谐。湘南人居的建筑装饰的文化取向,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中庸。这种中庸文化的审美取向,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平衡与稳定,但也容易形成机械式的既定格式。湘南人居村落民俗文化具有兼容性,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民族和而不同的民俗民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