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话轮沉默是指在自然会话中,会话一方在结束当前话轮之前已经选定下一会话人,但被选者却保持沉默。该沉默作为当前的话轮而属于被选定的下一会话人。话轮沉默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汉语语境也不例外。话轮沉默具有语用学特征,它违反了合作原则,又具有信息意向、交际意向和一定的关联性。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解读话轮沉默,对于沉默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英汉会话语篇中的话轮沉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会话分析理论、合作原则对话轮沉默现象解释的利与弊。关联理论为话轮沉默的认知语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这种解释是建立在对词汇意义的词汇语用的思考下进行的,词汇语用现象特别是语用充实为话轮沉默的关联分析做了铺垫。而对话轮沉默中的词语的使用和理解不仅仅是词汇意义的内涵与外延问题,也是一个认知语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非言语交际手段之一的话轮沉默是交际中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和误解的,以致引起交际失误。综观国内外语言学界,关于话轮沉默的研究较少,且有诸多不足之处。本文试从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入手,在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等相关知识构建的平台之上,结合英汉会话语篇中有关话轮沉默的例子,探讨其丰富含义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英语课堂中的话轮沉默为研究对象,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课堂话轮沉默的交际意向及语境效果两个角度,对课堂话轮沉默进行认知语用分析。并指出课堂话轮沉默的理解需在关联理论宏观调控下进行解读,这样对教师从根本上读懂课堂话轮沉默,不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沉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话轮研究是会话结构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微博为首的、带有"互联网+"性质的社交媒体会话模式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话轮的研究领域也随之拓宽,向现实、虚拟两个世界进发。相较于传统的话轮模式,微博独有的话轮模式凸显,微博的"一对多"式话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一对多"式话轮的界定、模式和微博中非话轮的排除三个方面,对微博语境下的"一对多"式话轮进行初步探索,以期能够丰富社交媒体会话模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Grice会话含意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信息,根据“合作原则”中的各项准则并结合语境对新信息进行语用推理,解读语篇中有意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强调含意论和语境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已经逐步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微博,这种带有"微"特质的社交媒体,在改变我们生活、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会话模式。微博语境下的话轮流转更是在诸多方面显示出与传统话轮的不同。"一对多"式话轮是微博言语社区的主要话轮模式之一。因此,本文以微博中的"一对多"式话轮为研究对象,从"一对多"式话轮界定、特点以及产生原因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对微博语境下的"一对多"式话轮进行分析考察,以期能够丰富学界对"微时代"下会话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认知语用学的会话含意理论谈起,通过简述含意及语篇衔接,来探讨英语语篇特殊含意衔接,以求换位思考英语语篇解读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Grice提出的理论,人们在日常会话中,总是遵守着一套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目的在于有效地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然而人们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又常常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意,为语言的理解带来困难。Grice的合作原则仅从微观方面解释了会话含意的产生。本文认为:对会话含意的理解推导,应结合宏观方面,从常识、文化背景、语境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会话含意的推导和理解是Griee会话含意理论中的重点。人们对会话含意的理解并不只是以会话准则为依据,文化语境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人们在交谈时所遵循的准则可能因文化而异。不论是一般会话含意还是特殊会话含意的理解都离不开蕴藏在社会中的文化土壤。在交际过程中信息意义的获取离不开对整体文化意义的认知。文章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交际的角度分析和说明了东西方会话含意的理解和差异。希望为跨文化交际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连贯是语篇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会话语篇中,它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会话语篇中的连贯可以被分成两种:命题内容连贯和语境效果连贯。由于会话连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如何使会话连贯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is concerned with clarifying whether teacher’s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affect children’s conversational relevance in classroom discourse. 34 conversations between teacher and children in a nursery school in a Rome suburb of low social class, collected with a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ology, have been audiotaped and analysed. 5961 turns at talk have been categorised in order to identify different levels of relevance of the teacher’s and children’s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s. Categories describe the links between the present turn and the focus or the topic of the preceding turn. Frequencies of turn categorization were elaborated by computing transitional probabilities. Results of sequenti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hildren most often extend or elaborate on the information introduced by the teacher when the teacher has just extended the topic of a child speaker. In the group observed in this research peer interaction can however take on a function similar to that of teacher-children interaction: high relevance to a preceding utterance somehow «activates» a subsequent highly relevant contribution by another child.  相似文献   

13.
会话含义及其推理模式在语用学研究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英语语篇中会话含义及其推理模式构建分析与研究表明:新格莱斯与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下的语用推理模式除具有共同点外,还具有一定的区别,这一发现不仅可以使语用学进一步揭示日常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还可以增强英语语言学习者的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会话语篇和书面语篇各有特点,解读这两类语篇的连贯性也各有不同的依据。文章分析认为合作原则和关联准则是解读会话语篇连惯性的有效依据。依赖语篇本身的衔接手段、主题和关联准则能有效解读书面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5.
日语精读课堂沉默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的沉默妨碍了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使得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文章以话轮沉默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等方法,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找出学生在日语精读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打破课堂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认知语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认知语用解读,认为隐喻的理解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受话语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意的过程,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商务谈判中有意沉默频繁出现并传递交流信息和意图。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商务谈判中有意沉默的会话含义及其对谈判效果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同时,考虑到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商业行为,必然存在文化差异,事实上东西方对沉默含义及功能的认可确实存在差异,导致东西方对沉默理解差异的三大因素是语言观、宗教因素及交际文化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