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说理性散文三类。说理性散文思维广袤,题材丰赡,哲理深厚,形式多样,并具有浓厚的思辨性和人文性。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记、杂谈、杂论、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相似文献   

2.
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  相似文献   

3.
赵庭 《今日中学生》2007,(11):21-21
何谓“随笔”?金振邦编著的《文章体裁辞典》中说.它是“一种文艺笔法和政论相结合的散文体裁。亦称‘偶感’、‘断想’、‘杂感’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是所思、所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只有你最真     
自2001年至今,我已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9篇教育随笔、杂感和叙事文章,两次应邀参加笔会。《教育文汇》的文章大多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开始的时候,写这  相似文献   

5.
议论类     
文体解读高考议论类文体不仅是指那些有着严格的论证说理特点的议论文,它还包括以议论说理见长的随笔、杂感、杂文、哲理性散文等。  相似文献   

6.
客观地说,这两年浙江高考的改革步伐是平稳过渡,符合“稳中求变”的原则。但纵然如此,随着高考改革步伐的加大,文言文部分,“游记”“论说”“杂记”“书信”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古代文学作品愈来愈受到考试院专家的钟爱——2005年浙江考的是游记《书褒城驿壁》,2006年是随笔《蚊对》——我们不妨冒昧推测:虽然  相似文献   

7.
王磊 《课外阅读》2011,(9):137-137
《不跪着教书》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本书收录的是他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教学随想,有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我曾在1980年3月22日《天津日报》发了一篇短文《有感于“之乎者也”》,主张在报刊杂志上,对某些体裁,如序跋、随笔、杂感、札记、游记……之类,只要写得精彩而又易懂的文言文,不妨发一点,使文章形式更多样一些,活跃活跃气氛。但写了这篇短文之后,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9.
何谓"随笔"?金振邦编著的《文章体裁辞典》中说,它是"一种文艺笔法和政论相结合的散文体裁。亦称‘偶感’、‘断想’、‘杂感’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是所思、所感,随笔写出,不拘一格。它的特点是夹叙夹议,借事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育随笔的含义和功用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草丛北斗》是写景记事的纯散文,又是饱含深刻哲理和思想内蕴的随笔杂感,更是作家的真诚的吟唱和浓郁的个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欧美随笔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蒙田、培根的创作高扬理性精神 ,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气候 ,体现了早期随笔的主体风貌 ,形成了这一文体的基本范式。十九世纪初 ,兰姆、欧文的创作是浪漫主义精神与古典主义笔法的结晶体 ,“情致韵味的抒发”是他们对随笔的新贡献。历经数百年 ,随笔已发展成“知性”“感性”均无不可的现代散文。其审美特性集“最具自觉的自我意识”、“最具灵活的自由性”、“最具平等精神”、“最具个性化笔墨”及美育功能多样化等诸点于一身。  相似文献   

13.
《语丝》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1927年10月被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先后由孙伏园、鲁迅、周作人、柔石和李小峰主编。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语丝》周刊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是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李渔(1611一约1680),号笠翁。他的创作深受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创作主张的影响。他在《闲情偶寄》等文章中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脱窠臼,,、“贵自然”等等剧本创作理论。李渔的一些随笔,杂感作品就是他创作主张的实践。 《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中的《种植部》。古往今来,以荷花为题的作品不可胜数,李渔抓住了芙蕖与人的关系这个主脑自为一家,别开生面,写出了前人未写之情。  相似文献   

15.
《跬步斋读思录》是学术随笔的汇辑。作者游思于文林,有感而发,既有读书育人的心得、外出访学的随想,也有针对时风的杂感、学术研究的新见。与学术论文的洋洋洒洒、深沉厚重相比.它短小精悍、轻松自然,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睿智的思想火花。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本书记录着“读书作文之路上的‘拾零’”,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于1931年秋,利用清华大学给予的休假机会,留学英伦,漫游欧陆。1932年回国后,他凭着记忆陆续地写出了一些记述自己“游踪”的游记,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后来又把这些文章收集成册,由开明书店于1934年和1943年先后出版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本集子,除作家的两篇序和附录《西行通讯二首》外,共收游记十九篇,我们习惯地把这些作品统称为朱自清的欧游杂记或国外游记。欧游杂记是朱自清散文的一种“型”,它主要是一些写景文字,“所说的不外美术风景古迹”,“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由于作家有意“避免‘我’的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虽然没有长篇的全面系统的美学理论专著,但在他为数不少的文艺论著、杂感随笔以及文艺创作中,散见着许许多多具有真知灼见的美学观点,我们应该系统地加以总结,以发掘并继承这份无产阶级的珍贵的美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我结束高三教学工作返回高一,挣脱题海的樊笼.思绪亦开始飞扬。眼见崭新的107位学子。新奇感和创造感与日俱增,月份系列随笔创作的念头亦牢牢盘踞于心。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时常提及他们学长的“四月随笔”、“五月随笔”.  相似文献   

19.
今年江苏《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的话题作文,由于所给材料的文学性和美学指向十分明确,考生写传统意义上的议论文不多。因一般议论文有较为严格的规范,戴着镣铐跳舞需要更高的素质和技巧,所以写议论类作文的考生大多写成了杂感、随笔等夹叙夹议形式的议论性散文。其中不少作文只是用许多古诗名句和文人逸事来证明“水灵”“山稳”,以华丽的辞藻来演绎、弥漫材料所确定的氛围,内容空洞,感情苍白,文风虚飘,是华而不  相似文献   

20.
论许地山     
在批判“四人帮”逐步深入,文艺创作和评论日趋繁荣的时候,有不少“五四”以来的有影响的作家应该重新进行评介,许地山就是其中的一个。许地山,一八九三年生于台湾,一九四一年死于香港,活了不到五十岁。他一生中从事创作的时间并不多,作品数量也不过四五十万字左右。但是,品种繁多:有小说、散文、童话及剧本,也有诗歌、随笔和杂感。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他的作品在题材与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