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科的信息手段已被人们所熟识。但是它在连接了整个世界的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进程构成了一种不得不面对的新的环境变量,这种新的变量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学校、家庭与网站同时进行约束、科学引导,尽量杜绝同络中否良因素对青少年的腐蚀,使他们能在一个绿色、和谐的网络世界中自由地翱翔、畅通地呼吸。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一线科学教师,应走在改革前沿,把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为小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使他们认真学习科学课程,大胆追求真理,勇于质疑,勇于创新,帮助他们理解并最终树立科学精  相似文献   

3.
李龙英 《科学教育》2004,10(3):32-33
1科学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科学?《辞海》近版定义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认识。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寻求真理、探索真理、确立真理。这就需要有一种精神,即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论幼儿科学思维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科学思维在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思维的启蒙应该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关照点。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的思维方式。鉴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性,他们的科学思维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在幼儿的心灵中埋下科学思维的第一粒种子。  相似文献   

5.
吴丽 《成才之路》2010,(20):38-39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让他们根据科学的理论辩证地去看待问题.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开发他们的探索潜能。科学课中的猜测应该是一种科学性的预测,即是学生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符合基本科学逻辑的一种合理的估计。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瞎猜。现如今的科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地一线教师们把“猜测”作为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确。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要研究的事物信息还不充分,而经常要靠猜测来解决问题或寻找更深一步研究的途径,而学生也是如此。科学课上。学生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源自于好奇心,而好奇心总是不断驱使他们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这个找答案的过程也就促进了猜测的产生。猜测又叫假设,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又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能力的途径,以及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手段.在科学课程的实施中,可以通过自制教具,促进学生经历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培养科学地解决问题的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不举行期中考试,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对立。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诸素质中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中心任务是要搞好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必要的考试是学校、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运用得当,不仅不会妨碍素质教育的推行,而且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科学课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满足他们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现在提问式的教学手段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而如何将课堂提问中的设问做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能展开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是现阶段小学教师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做了一系列研究,然后提出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运用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探究教学”是科学素养培养的手段 ,而科学素养是“探究教学”的最终目标。“探究教学”的实施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意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是当今教育的目标之一。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在迅速发展和提高。他们想接触更多周围的事物,他们需要探索、观察、了解、适应周围的事物,以求得自己认为满意的解释和答案。幼儿科学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学科学的必要环境和物质设备,并给予相应的启发和指导,为他们探索事物给予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有所发现,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阐述】当前的科学课,建立类型的课比较多,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孩子建立科学概念、建立科学信念、建立科学情感、建立科学技能等等。孩子们也沉浸在科学老师为他们而建立的一个个科学世界里,并且从不怀疑。因为,倘若在孩子幼稚的认知里面,稍一萌发怀疑  相似文献   

12.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幻灯片等电化手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但就目前来看,这种运用还不够成熟,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电化手段还是一把双刃剑。简要分析了电化手段在小学科学教学运用中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旨在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以此来提升电化手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社会价值并不就是科学的属性和功能,而是科学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即科学是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具有强烈的主体性特征,并且对任何主体都有一个实现的问题。科学的价值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从手段和目的全面地考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仅只是一个事实判断,而且是一个价值判断,即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与人的进步、自由、全面发展中具有第一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红英  陈娴 《物理教师》2001,22(8):38-39,F003
科学教育与现代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教育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它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使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科学教育不仅是科学再生产的一种形式,也是人本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科学教育,他们建立和改革一些院校。纷纷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让他们参与科研工作,加强实验教学.下面介绍一下英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大纲和科学教育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科学教育涉及个人需要、社会问题、就业准备以及学术深造基础4个领域,因此是一种向学生传授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世界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让学生具有在今后择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与继续学习科学所必备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中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引导他们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品质课堂。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关键,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启发、互动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身心发展。本文简述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并多维度地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狄留芬 《山东教育》2003,(30):23-24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它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细心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接触和了解与周围世界有关的初步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小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幼儿科学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科学知识是个人建构起来的,它不能由教师教给幼儿,而是要通过幼儿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进行自主建构和探究研讨。幼儿科学教育追求的是具体丰富的科学经验和现象,教师要通过提供探究的材…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观察认识活动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引导幼儿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园的观察角是幼儿进行观察活动的有效场所之一,它一般是在各班级外开辟一个小空间,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相似文献   

20.
我们作为小学科学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学科学的意识,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学习。教师要积极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如何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