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往是以西方宗教文化为前趋的,在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如此。本文详细梳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铜仁地区的传播历史,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基督教和天主教文化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间天主教开始传入中国,经过利玛窦等天主教士和素有“天主教三大柱石”之称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东林党人的共同努力,中西两大文明有了短暂的交流,但“南京教案”的发生使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短暂的消歇。  相似文献   

3.
“天”是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给中国文化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得对这一关键词的解释更具“弹性”。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正是利用中国之“天”的特点,提出“合儒”策略,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天”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其目的当然是要传播基督教,但他们的适应之道却给当时中西文化的沟通打开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4.
王宏德 《考试周刊》2011,(13):50-51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接踵来到中国。利玛窦作为西方传教士中的佼佼者,在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调和西方与东方之间的种种差别,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传教策略,充分展现了其调和艺术,吸引了一批人皈依基督教,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数学文化传播的"利玛窦模式"的主要内涵包括:把传播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工具为传播天主教义服务;在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范围内广交朋友并传播数学;将西方数学名著翻译成中文,使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数学思想;重视数学概念的中文译名,创造了许多措辞达意的数学术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科学名词.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演绎数学理论和数学计算技术,"利玛窦模式"也为欧洲输送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圣经》(Bible)是基督教的一部经典.由于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它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和语言都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君主君士坦丁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便向欧洲各地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也逐渐成为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石.至今,人们还用基督教文明(ChristionCivilization)一词来指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基督教传教士们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之际,儒家思想对其有所接纳,也有抵制。二者的冲突,也突显了中西两种文化在交汇初期的差异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再次审视基督教在中国明清时期的传播,对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差别固然存在,但取长补短的中西宗教文化的交流才是促进儒家思想和基督教共同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教文化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状况:其一,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文明所引发的留学生运动,是中国知识阶层追求新文化的一种痛苦选择;其二,“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文化政策的相继失败,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封闭性;其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是形成了两种文化在相互对立中并存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反思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状况:其一,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文明所引发的留学生运动,是中国知识阶层追求新文化的一种痛苦选择;其二,“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文化政策的相继失败,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封闭性;其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是形成了两种文化在相互对立中并存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在中国大范围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给中国青少年带来诸多影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主要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减轻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丛报》是近代中国介绍和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化的重要刊物,它在把握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推进近代化向前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新民丛报》虽然在启蒙宣传上还存在着不足,但它毕竟给当时封闭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新理论和新化,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做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没有做或做得不够的事情,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而在中国近代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给中国社会带来诸多变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造就了一批觉悟的新国民,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与生俱来的各种负面因素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迅速结合,在中国社会催生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怪胎,这些人物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以及现代化的追求中发挥着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作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作者通过对新派家族子孙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民族文化再造过程中间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同为人类历史上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一些类似的优缺点,在当代都面临着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同时也都有各自文化面向未来如何做出抉择的相似困境,然而,二者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比较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异同,吸收伊斯兰文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以伊斯兰文化发展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为鉴,对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之路有很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中国文化主要以直接推行、交通贸易、华人移居、跨境民族交流等方式传播到越南,探究中国文化传播越南的方式,有益于进一步认识越南文化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造园要素之一,在中国园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植物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试从农耕、文人、士大夫、宗教及民俗中探悉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
词汇借用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汉语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他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汉语受英语的影响最大,吸收了众多的英语借词。这些英语借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而且推动了汉语文化的发展,增强了其生命力,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吴建强 《教育学报》2005,1(4):83-89
学校文化及其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引起欧美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成为西方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比较分析中英大学教师对大学学校文化的感悟.可以发现中英教师对大学运作和管理方面认知的异同,这将为中国大学管理和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水门"事件引起中国门文化变异的同时,翻译过程中许多西化译词也成了汉语言文化发生变异的诱因。译者的词汇创造欲和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与读者对译词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期望是汉语言文化变异的主要根源。通过避免过度音译以及音译时遵循必要的原则是汉语言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中实现"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文化是农村精神状态的反映,也是农民总体素质的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批判继承了从古至今的众多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