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石墨烯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0),通过异氰酸苯酯对GO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能够在DMF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到聚脲材料中得到聚脲/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氧化石墨烯以及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iG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多以单片形式存在,经异氰酸苯酯改性后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DMF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等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片层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聚脲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碳纳米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因其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众多的碳纳米材料中,石墨烯是主要的研究目标。本文中我们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来制备石墨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仪等设备分析其形貌、结晶性。结果表明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碳纳米材料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6)
石墨烯的二维空间结构十分独特,因此在电学、热学、力学方面性能优异,是目前发现的一种巨大的应用前景新潜力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以及石墨烯在储氢、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空气电池等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石墨烯量子点作为零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等特性备受关注。从中国专利角度出发,研究石墨烯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技术以及其创新资源等情况,以期为石墨烯量子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石墨烯量子点缩小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水热法、剥离法、强酸氧化法等,石墨烯量子点扩大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富勒烯法、共燃法、热解碳化法、溶液化学法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Hummers方法、Improved方法和Improved-等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ITR)对三种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形态、官能团及氧化程度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以Improved-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现有的石墨烯复合光催化专利,归纳了国内外石墨烯光催化材料专利的申请态势,并对石墨烯基光催化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重要申请人及技术演进路线进行了分析,采用气泡图的形式将重点申请人的研发方向清晰的表现出来,为新能源领域开发新型石墨烯基光催化剂材料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的情况。石墨烯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具有与石墨负极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对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制备方法、储锂机理等做了介绍。从石墨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两个方面材料,即负极及复合电极材料,对石墨烯电极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石墨烯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比表面积大等一系列优势性质。国内电化学领域石墨烯专利的主要方向是石墨烯电化学制备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改性,二者占总申请量的约80%。电化学制备石墨烯材料的专利申请情况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国内专利进行了检索,即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中,对电化学领域石墨烯材料的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  相似文献   

9.
氮掺杂石墨烯作为一种改性后的石墨烯材料,保留了石墨烯在电学和力学方面优异的性能,并且氮原子的掺杂将会引入N-C键,增强材料电负性。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氮含量和不同氮种类的氮掺杂石墨烯。本文综述了部分不同氮含量和不同氮物种的氮掺杂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以及氮掺杂石墨烯在电催化还原领域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新材料的发展离不开低成本、高效率制备技术。与国外石墨烯产业化技术的发展相比,目前国内石墨烯制备技术尽管已走在前面,但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产品应用目标不明确、市场推广困难等问题。石墨烯基新材料的发展要求高效率、廉价的生产制备技术和与基体高分子材料的先进复合技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红斌带领研究团队自2008年开展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以来,已经相继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石墨烯制备技术和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为发展石墨烯新材料和新产品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改进Hummers法,用不同高温阶段反应温度制备了不同程度的氧化石墨,并通过相同的处理方法和还原方法制备出石墨烯。重点研究了氧化过程高温阶段反应温度对石墨烯比表面积和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可膨胀石墨,经微波膨胀得膨胀石墨。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配比对膨胀容积的影响。用所制备的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经过氧化还原处理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石墨烯,并且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的分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科技信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7+6+5+4+3+2+1+14
美找到量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厚度小于10个原子)。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电子和机械性能,应用前景极为广泛,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硅的电子材料。负责该项研究的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及生物化学教授纳拉扬·奥斯曼说:"早有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金属镁可产生碳。但是在我们之前,并未见有科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III族氮化物纳米材料,梳理了其各种制备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获得的产物特性等等,这些制备方法包括液相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法及其他制备方法。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III族氮化物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相关专利保护现状,通过对近3年的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分析,发现Al N材料多数和基片、陶瓷、薄膜等有关,Ga N材料中专利申请多是二极管、LED、薄膜有关,而In N材料专利申请中,薄膜占了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2维原子晶体材料因其独特的2维结构、丰富而新奇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迅速成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本文概要地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石墨烯的物理与物性、石墨烯的可能应用及其他2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2维原子晶体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2)
相比于传统温度传感器,柔性温度传感器具有柔性、可穿戴、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柔性电子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石墨烯为敏感材料,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了石墨烯温敏电阻,对温敏电阻表面形貌、温度电阻特性、重复性、稳定性、响应时间等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作为柔性温度敏感材料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的科技文献相比,基金项目信息中包括的信息更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和战略性,有助于我们发掘潜在的科技信息。本文运用了文本分析和技术挖掘的方法,分析石墨烯这一新兴技术领域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信息,来探索石墨烯当前在美国主要的研究领域和关键的研究热点及其变迁。研究发现,美国学者对于石墨烯在电子、光学、磁设备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持续升温;在二维材料、光学性质、能量储存、拓扑绝缘体、异质结构、表面化学和基于石墨烯的材料等研究是石墨烯方面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印象里石墨烯只能来源于石墨矿物质,现如今有一种新方法颠覆传统。我国专家利用从玉米芯中提取糠醛等物质后剩余的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同时还实现了批量生产,已创超亿元产值。不久前,由黑龙江大学和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绿色宏量制备工艺"项目通过专家组鉴定,鉴定结果认为该项目在国际上首创从生物质  相似文献   

19.
了解台湾地区石墨烯技术、创新资源等情况,为石墨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采用EXCEL、PIAS等分析工具,对台湾地区的机构、企业及个人等申请的中国石墨烯专利,从发展趋势、重要机构、创新人才及团队、主要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台湾地区石墨烯技术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主要石墨烯技术有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装置、利用石墨烯的优良导热特性制备的导热材料、利用石墨烯的优良导电特性制备的导电膜(极)等;重要的石墨烯专利申请人为安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铼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主要的创新团队为吴以舜、谢承佑创新团队、宋健民创新团队、李连忠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1-I0001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厚度小于10个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