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察哈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东北部额尔古纳陆块,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中锆石形态多呈短柱状,岩浆振荡环带发育,具典型岩浆锆石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结果显示为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产物。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贫P、Ti为特征。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早中生代察哈彦二长花岗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察哈彦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封闭有关。  相似文献   

2.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 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 Ma和1870±18 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Hf(t)=-2.5~+3.0,-1.5~+3.4和-3.5~+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北段出露大规模中生代岩浆岩带,以中酸性岩为主,普遍含有基性微粒包体.锆石的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包体形成于126Ma左右,与寄主岩石大致同时形成.锆石的LA-MC-ICPMS Lu-Hf同位素原位测量研究表明,基性岩来自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主要的中酸性岩基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和过程,而岩基中微粒基性包体是经历分离结晶的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大别山北淮阳带古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125±3Ma,而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属晚侏罗世岩体.古碑花岗闪长岩的SiO2为61%~63%,K2O为3%~3.7t%,Al2O3>15%,Mg#[100×Mg^2+/(Mg^2+ +FeT)]为45~49,具有准铝质(A/CNK=0.84~0.88)和高钾钙碱性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 500×10^-6~650×10^-6,Ba 1640×10^-6~2053×10^-6)和轻稀土元素[(La/Yb)N比值为13~20],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富集且均一的锶和钕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9240~0.709315,εNd(t)=-17.96~-18.05].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组成与早白垩世毛坦厂组幔源火山岩及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很相似,表明古碑花岗闪长岩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该岩体的侵位可能代表了大别山强烈伸展活动的开始.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一部分,而与三叠纪造山旋回无关.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属于Ⅰ型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十八站岩体、内河岩体、白银纳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99±1、500±1和460±1 Ma,而查拉班河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杂岩体,其形成年龄在465~481 Ma.结合本区和邻区其它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限定了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时限为460~500 Ma.锆石的LA-MC-ICPMS 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εHf(t)多数介于+1.5~+3.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1.4 Ga,表明其主要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兴安地块其它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与兴安地块主要为显生宙地壳的特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赣江断裂带是中生代以来华东南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位于赣江断裂带北段的庐山星子地区受其制约也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庐山星子地区的海会花岗岩体则是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在前人对赣江断裂带的宏观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次工作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观察和综合研究,发现庐山星子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的海会花岗岩体保存着赣江断裂北段活动的构造形迹和时代证据,并对赣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时代和期次划分补充了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宏观尺度上赣江断裂北段西侧的瑞昌-德安牵引弧形构造和夹持于赣江断裂带两条次级断裂之间的“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等很多构造现象总体上都表明赣江断裂具有左行运动特征,这与“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东侧边部海会花岗岩体中韧性变形带的左行剪切是一致的,是同期活动的不同表现;而Z字型张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脉及该石英脉中发育的破劈理则揭示了赣江断裂带左行平移后经伸展张裂运动向右行平移的转变.SHRIMP锆石U-Pb法测得海会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1.2Ma(2σ,MSWD=1.17),Rb-Sr法测得赣江断裂北段伸展张裂阶段的Z字型石英脉年龄为89±7.1 Ma(1σ),为赣江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结合赣江断裂带已有研究成果,其多期活动性再次被讨论和强调,这有利于深入认识华东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的多阶段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兴安岭中南段是中生代形成的构造—火山岩带。中生代火山活动经历了多旋回演化,大致包括晚三叠世火山喷发旋回、早—中侏罗世火山喷发旋回、晚侏罗世火山喷发旋回和早白垩世火山喷发旋回,从火山岩和侵入岩的Sr初始值落图得知,形成火山岩的原始岩浆来自深部地壳或上地幔。根据以上认识,最终认为大兴安岭中南段火山岩是地壳伸展作用导致深部岩浆上涌,并发生多旋回演化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矿体主要赋存在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岩体内,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花岗闪长岩粒间和细脉状分布在微裂隙中。蚀变主要有硅化、石英-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石英黄铁矿化、黄铁矿化,具备斑岩矿床的蚀变特征,推测矿床成因应属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桐柏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块与杨子地矿的衔接处,地质构造强烈。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矿)的物理化学特征与地质特征,而对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却鲜有研究。为此,对当地岩石的主要构成元素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的光谱图像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桐柏山金矿赋矿花岗岩的源区特征与构造背景。结果显示:桐柏山金矿赋矿中的中粒花岗岩与细粒黑云母中的元素构成基本相同,中含量较大的元素有SiO_2、AL_2O_3和碱类物质(Na_2O和K_2O);含量较少的元素有CaO、MgO和TiO_2;含量中等的元素有K_2O、Na_2O;(2)桐柏山金矿中的花岗岩属于高钾钙偏碱铝质花岗岩,其锆石Hf同位素特征现实该地区的花岗岩具有壳源的特征,其岩浆可能来自于地壳物质的熔铸。  相似文献   

10.
野外地质关系及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咸水泉片麻状花岗岩是典型的原地改造型花岗岩,其原岩(即围岩)为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本次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其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69.9±5.6Ma(MSWD=36),片麻状花岗岩锆石核部年龄为367.9±5.4Ma(MSWD=2.2),此年龄与其原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片麻状花岗岩原地改造成因提供了年代学证据。此外。还获得其锆石热液增生边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254±10Ma(MSWD=1.4),该年龄代表了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间。片糜状花岗岩在地球化学上继承了许多原岩的特征,同时又受到了深源流体-熔体的显著影响。将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改造成片麻状花岗岩的流体-熔体具有富硅富钾和正БNd(t)值的特征,表明这种流体-熔体可能主要地来自幔源岩浆内侵体,以及在内侵岩浆热量作用下的初生地壳岩石的变质和熔融。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及其派生的片麻状花岗岩БNd(t)值分别为+3.87及+3.05~+6.09,表明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源自于年轻的陆壳,而片麻状花岗岩除继承了其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的高БNd(t)值这一特征外,还可能受到了深源流体.熔体中幔源组分的影响。咸水泉岩体的实例研究表明,原地改造型片麻状花岗岩不但可以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伸展转折阶段,还可以形成于碰撞后进一步伸展的时期,而经过强烈韧性剪切的岩石是转变为片麻状花岗岩的最有利原岩。东天山咸水泉、平顶山和天湖东等原地改造型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均与内侵有关,因而片麻状花岗岩可被看作是内侵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11.
宫家辉长闪长岩是鲁东昆嵛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基性侵入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其侵位于113±2 Ma.高MgO含量(Mg^#高达56),Hf同位素组成位于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线之上,说明其地幔来源的特征.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K、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Isr为0.70745~0.70812,εNd为-15.9~-12.0,Sr、Nd和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108~17.239]与胶东基性脉岩和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相似;锆石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Hf(t)平均值为-16.7,这些特征都暗示其来源于富集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宫家辉长闪长岩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是胶东乃至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以富碱(Na2O>K2O)、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Th、U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LREE与HREE分馏显著((La/Yb)N=21.07~24.28),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92~1.03).岩体的(87Sr/86Sr);值偏高(0.70792~0.70793),εNd(t)值偏低(-9.5~-9.1),Nd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1.67~1.71Ga),与铜陵地区,特别是狮子山矿田内岩浆岩的Sr-Nd同位素初始组成和Nd模式年龄相仿.上述研究表明,南洪冲花岗闪长岩与矿田内乃至铜陵地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成岩物质起源于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地壳由挤压向伸展-减薄过渡的构造转换期,岩浆上升侵位,以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方式产生了大量岩体.但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主要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反映了岩浆作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北段的中生代火山岩储量非常大,成岩时期主要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层内部的岩石类型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其中含有大量的基性-酸性火山岩,最近几年,很多学者都对这一地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其中主要的集中有:太平洋板块的作用;裂谷作用;大陆根-柱构造等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兴安岭北段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鹿角河一带龙江组火山岩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的分析与研究,认为龙江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135±2Ma),为一套中性-中酸性、中钾-高钾质亚碱性火山岩系列岩石,岩浆可能来自上地幔,并受地壳物质混染,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的5个典型花岗岩体,在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组成研究的基础上,对5个岩体的继承锆石/前锆石和岩浆锆石进行了系统的SHRIMP U-Pb年龄测定和LA-MC-ICPMS Hf同位素组成测定,试图阐明林西花岗岩源岩的组成和性质.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大部分林西花岗岩侵位于早白垩世(135~125 Ma),它们的源岩的年龄为~146 Ma.一部分花岗岩类是在早三叠世(241 Ma)和晚侏罗世末(146 Ma)侵位的,它们的源岩的年龄分别是263 Ma和165 Ma.测定了100个锆石206Pb/238U年龄,都年轻于300 Ma,反映在下地壳源区不存在前寒武纪岩石.做了175个锆石Hf同位素组成测定,均给出高正值εHf(t),说明源岩具有初生地壳的性质.在相同的εNd(t)值下,林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显著高于地球阵列和夏威夷洋岛玄武岩,这种εHf~εNd脱耦性指示源岩中含有远洋沉积物即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的组分.206pb/238U年龄t=263~165Ma的锆石的εHf(t)值构成近乎平行于亏损地幔Hf同位素演化线的趋势列,说明源岩基本为俯冲洋壳镁铁-超镁铁岩.t=146~125 Ma的锆石的εHf(t)值大幅度降低;同时,从晚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地幔上隆和岩浆底侵以及俯冲洋壳的折返,是造成下地壳源岩组成急剧变化和热梯度上升的原因.以底侵镁铁质岩石为主、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次的源岩的熔融,产生了马鞍子、夜来改和龙头山2花岗岩(岩套2).林西镇南西的小城子岩体的源岩则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主,并含一定量的底侵镁铁质岩石.5个岩体的岩浆锆石的176Hf/177Hf值系统低于继承锆石/前锆石者,t=146~125 Ma的锆石从中心到边缘176H/177Hf值呈现降低的趋势或者系统的变化.上述特征反映从源岩的初始熔融直到最终产生花岗岩浆的全过程中,下地壳的熔融区间逐渐扩张、卷入熔融的组分不断增多的过程.岩套1花岗岩类是镁质或Ⅰ型花岗岩,岩套2则表现出A型花岗岩以及从典型到不典型的铁质花岗岩的特征.岩套1和岩套2花岗岩类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取决于源岩的性质.岩套1的源岩是相对氧化和含水的洋壳镁铁-超镁铁岩或俯冲增生杂岩;岩套2的源岩则由相对还原和贫水的底侵拉斑玄武岩以及不同分数的俯冲增生杂岩构成.  相似文献   

16.
从二道沟金矿床矿石物质成分、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金的富集规律等方面阐述了二道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石英的包裹体等方面对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二道沟金矿床δ34 S‰值说明金矿床溶液中硫的来源与深源岩浆活动有关,δ34 S‰值显示出岩浆成因的热液硫化物的特征;石英的氢氧同位素也表明成矿具有岩浆热液的特点;成矿热液是一种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的以岩浆水为主要组分的岩浆热液.石英包裹体温度均一法273℃,爆裂法340℃.二道沟金矿床成因类型是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琥珀沟锡钼多金属矿区域上处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南部,黄岗梁—白音诺北北东构造带与东西向新林镇—天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大部分北东向断裂被花岗岩和石英斑岩充填,这些构造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该期的岩浆活动和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通过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认为矿体均产于板什吐岩体花岗闪长岩舌前峰的石英斑岩内外接触带的构造裂隙中,其分布与石英斑岩极其密切,这对深部盲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蚌埠隆起区中生代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6个岩体的锆石LA-MC-ICP MS原位Hf同位素的研究,据此限定它们的岩浆源区和重建华北克拉通东南部的构造格架.结果表明,中生代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初始Hf同位素组成(εHf(t))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的女山(130 Ma)和西庐山花岗岩(130 Ma)的εHf(t)值分别为-18.4和-16.1;第二组的曹山(110 Ma)、锥山二长花岗岩(110 Ma)和蚂蚁山花岗岩(110 Ma)以及淮光花岗闪长岩(130 Ma)的εHf(t)值分别为-22.3、-23.1和-21.1以及-28.1,这些岩浆锆石低的εHf(t)值表明它们可能来源于古老的大陆下地壳.女山和西庐山岩体中早古生代-新元古代继承锆石具有低的εHf(t)值(-2.3~-7.7)和1.52 Ga~1.79 Ga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主要以扬子克拉通下地壳物质为主.曹山、锥山和蚂蚁山以及淮光岩体中岩浆锆石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89 Ga~2.58 Ga,结合淮光岩体中古元古代继承锆石和3400 Ma捕获锆石中低的εHf(t)值(-5.7~-6.8,-0.6、-0.9)和古老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2.44 Ga~2.80 Ga,3.7 Ga),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淮光和女山岩体中古元古代-新太古宙继承锆石中正的εHf(t)值(0.3~6.7)以及高的εHf(t)值(16.9~21.7)的存在,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涉入.蚌埠隆起区深部地壳中扬子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存在暗示扬子克拉通可能沿着郯庐断裂带向西或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  相似文献   

19.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晚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 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8~+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 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f模式年龄十分一致,Hf模式年龄也与研究区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全岩Nd模式年龄相同,因此,这些继承锆石来自于晚太古代由岩浆底侵形成的基性下地壳.新生锆石出现在继承锆石周围或者以独立颗粒出现,其U-Pb年龄为177 Ma和132~126 Ma,εHf(t)值均为负值(-23~-1).山东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与富集岩石圈地幔,亏损地幔和地壳三个端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根据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侏罗纪铜石二长花岗岩限定的研究区下地壳εHf(t)平均值为-20,根据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纪沂南辉长岩限定的富集地幔端员的εHf(t)为-16.部分样品锆石εHf(t)变化非常大(-20~-1),示踪了岩浆作用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程度的逐渐增强.这种变化是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林子宗火山岩命名地-林周盆地内典中组最底部的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和年波组下段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前者形成于62.5±1.1 Ma,而后者形成于56.4±1.2 Ma,表明林子宗火山活动的起始时间略晚于K/T界限年龄.岩浆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9.0~+0.5和+11.0~+4.8,显示亏损地幔的特征,与同时期冈底斯岩体的岩浆锆石相似,应为同源产物,源自于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此外,典中组样品含有石炭纪年龄的捕获锆石,它们的εHf(T)值介于-0.6~-3.2之间,具有中元古代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与附近念青唐古拉岩带花冈岩的捕获锆石相若,暗示拉萨陆块老地壳的混染在岩浆演化中亦扮演了角色.结合区域地质,我们认为在藏南拉萨陆块上的林子宗火山岩是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前到碰撞初期新特提斯海洋板块向北俯冲、拆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