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外泌体的国内外专利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统计及分析综述了外泌体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的专利申请量、申请人分布及国别分布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外泌体免疫功能的主要技术路线,并对干细胞外泌体的应用、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以及进行疾病诊断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对其技术发展脉络和技术研发的热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     
正长非编码RNA种属特异性加工决定其功能差异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发现长非编码RNA在不同物种来源干细胞中的特异性加工是其发生适应性功能变化的重要机制,为深入理解长非编码RNA的功能及进化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这项最新研究通过分离人、鼠胚胎干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来源的RNA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首次发现人、鼠胚胎干细胞中长非编码RNA的加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由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建的全球首个间充质干细胞库,经过近一年多的运营已成功储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近5000份,成功开始规模化运营。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3):1-1
由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建的全球首个间充质干细胞库,经过近一年多的运营已成功储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近5000份,成功开始规模化运营。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组建,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其项目法人单位独立承担中心的研发和运营工作。在中心主任、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忠朝教授的带领下,中心在世界上首先攻克了从脐带组织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这一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陈玲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为非编码RNA和干细胞。创建了RNA研究的新技术体系并拓展前沿新领域,在干细胞中发现新型sno-lnc RNA家族和SPA lncRNA家族及它们的缺失与小胖威利症紧密关联;发现内含子来源环形RNA并揭示其成环机制及功能;揭示外显子反向剪接RNA成环机制及其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等。在Cell、  相似文献   

6.
<正>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鉴定出人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存在"年轻因子"——多梳蛋白4(CBX4),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26日发表在《细胞报道》上。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表示,同年轻的人类间充质干细胞相比,CBX4在衰老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提示其在细胞衰老调控中起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长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提取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使用血清体积分数为0.15的L-DMEM培养基接种于33mm培养皿中并置于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台盼兰染色检测细胞的成活率(死亡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拒染呈无色透明状),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血球计数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细胞接种0d时镜下肉眼见细胞形态为圆形;1d后细胞开始贴壁;3d天后镜下可见细胞形态为梭形有伪足伸出;5d天后镜子下可见细胞簇的形成,8d天后细胞融合成片。不同时间点分别计数1000个细胞,初接种时蓝染细胞53个,成活率为94.70%;细胞接种24小时后蓝染细胞69个,成活率为93.10%。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过程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三个阶段。结论高原环境能够进行体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是可以分化为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宝贵资源,利用干细胞生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以治疗各种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探索的重点之一,而这种研究和实践也称为再生医学。由于人体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受到伦理限制以及干细胞研究的复杂性,迄今再生医学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也有一些突破。这些突破表现为再生医学的三部曲:从细胞到细胞,从细胞到组织,从细胞到器官。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很多动物具有再生功能。一个器官遭到意外创伤之后,它可以通过再生功能恢复创伤。那么,在人类而言,再生医疗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恢复人体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如今,利用干细胞技术是再生医疗的最大热点。比如说,糖尿病患者的胰脏内胰岛素分泌细胞功能衰退,利用将来先进的再生医疗技术,人们可以在培养皿中分化胚性干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移植至患者身上,病患即可痊愈。胚胎干细胞研究引起争论在人体内存在着三种干细胞:胚性干细胞,体性干细胞及脐带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显微镜的放大下,宛如银河系中闪闪浮动的美伦美奂的星体。尽管用尽…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24)
对于终末期的肝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肝源短缺,费用高昂,免疫排斥是肝移植疗法尚待解决的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中药在治疗肝硬化有着广阔的前景,大量的临床试验都证实两种方法是安全而有效的。虽然机制并不特别清楚,但治疗方案有多种选择。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机制,移植方法,移植细胞数量,中医认识,中药种类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胶原蛋白是一个大众并不陌生的词汇,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化学化工、材料和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从传统中药到营养保健食品,从药品辅料到药物控缓释材料,从化妆品到医疗器械材料等,胶原蛋白已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近年来细胞微环境研究日趋活跃,胶原蛋白作为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其生物学性能逐渐被挖掘,应用范围逐渐拓展至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组织修复,甚至在干细胞培养、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应用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也日益凸显.尽管如此,胶原蛋白行业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化学化工领域,主要面临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问题;在材料领域,主要面临胶原蛋白对产品功能调控方面的问题;在生命科学领域,主要面临胶原与细胞相互作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贵锋多年来专注于胶原蛋白研究,带领团队围绕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规模化制备以及功能性研究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为推动胶原产业的成果转化和产学研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小资料     
胚胎干细胞 (ES)胚胎干细胞 (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 ,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 ,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为跳动的心肌细胞 ,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目前 ,科学家已成功分离到人ES细胞 (Thomson等 1 998,Science) ,而体细胞克隆技术为生产患者自身的ES细胞提供了可能。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胚胎干细胞(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为跳动的心肌细胞,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称他们找到了替代填充物修复牙洞的方法。牙齿的牙髓内包含一定数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它们可以发育成牙齿、软骨等。这也意味着当牙齿出现微小裂纹或裂缝时,这些细胞将分化成特定的成牙本质细胞,而后者可以生成新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人们成功地分离了人和动物的MSC,并发现其在体外仍能保持干细胞特性。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MSC立即成为组织工程的重点种子细胞。一些研究已初步显示了其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就MSC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和体外成软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转化软骨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来源于机体各部位骨髓。人骨髓MSCs通常取自髂骨,其他动物一般取自股骨或者胫骨。由于目前尚无MSCs的特异性标志,所以用以分离MSCs的方法均是以一个细胞群体的形式进行的。目前用于分离获取MSCs的方法较多,常用方法有贴壁培养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研制的用于白血病治疗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已获得临床研究批件,I期临床研究将于近期展开。这项成果表明我国“十五”863计划“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是我国干细胞治疗研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表明我国干细胞治疗研究已经步入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首次利用流产胎儿组织建立人二倍体细胞系(HDCs)以来,人胚胎来源的细胞就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包括人胚干细胞在内的人多能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并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因素,人胚胎来源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介绍人胚胎来源细胞在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应用的历史和进展,探究不同国家监管制度的演进,以期为完善我国对该领域的监管框架和技术要求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的约翰·戈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因为他们"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能够被重新编程而成为多能性的细胞就是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只是干细胞的一种,但是,可以绕开使用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限制,而且具有丰富的来源,因此被视为再生医学和器官移植的重要突破。此后,研究人员就希望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研制的用于白血病治疗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已获得临床研究批件,Ⅰ期临床研究将于近期展开。这项成果表明我国“十五”863计划“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是我国干细胞治疗研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表明我国干细胞治疗研究已经步入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8-558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率领的研究组揭示了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过程的启始机制。他们发现四个重编程因子协同作用,在抑制维系成纤维细胞特征的关键转录因子Snail和Tgfb信号传达的同时激活表皮细胞特征基因表达,启动间充质一表皮细胞转换过程(MET),从而打开了通向多能干细胞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