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县慈周寨乡高庄村青年农民王国体,酷爱新闻写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写稿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记者”。10余年来,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笔耕不辍,陆续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新闻爱好者》等100多家新闻单位发稿1000余篇,其中《成材之路在农家小院里延伸》等30余篇作品获得省、市级新闻奖。他先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安阳日报》、滑县电台、滑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  相似文献   

2.
《俞颂华文集》近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部重要文献。下面对《文集》作概略介绍。俞颂华(1893~1947)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毕生从事新闻工作。他主编过许多报刊,如《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解放与改造》半月刊、《申报周刊》、《申报周刊》以及《星州日报》、《光明报》、《广西日报》、《大刚报》、《国讯》等。他又是新闻教育家,担任过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新闻系教授、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主任等。他还写过大量国际和国内的新闻通讯。1920年他  相似文献   

3.
我看着那棵发表他作品的杂志和足有三寸厚的剪报本.钦佩之情不由而生。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在《陕西日报人《陕西农民报》、《陕西老年报》、《西安晚报》、《汉中日报》、《党史纵横》、《共产党人》、《先锋》等全国100余家报刊发表新闻诈品2100篇.散文、诗歌120余篇(首)。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西乡革命斗争史略》一书的主编之一、西乡县委史志办干部周治科。周治科是新闻战线上的一棵长青树。自60年代开始新闻写作以来,潜心钻研新闻写作。无论是在师范上学期间.还是在部队、宣传部、文化馆、史志办等部门工作时.除了兢兢业业搞好本…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5.
·人物· 存高远之志 歌美好生活 ──记伊川县委新闻中心干事葛高远 □杨倍力   认识葛高远是在 1996年洛阳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后来我在《洛阳日报》上见到了他的名字。高远的悟性很高,也肯钻研,在报社培训班结束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在《洛阳日报》发表了十几篇稿子,有一篇还上了洛阳日报《星期刊》的头版头条。年终洛阳日报社开通讯员表彰会时,他作为惟一的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被破格聘为特约通讯员。   葛高远的成绩引起了鸣皋镇党委的重视, 1996年 8月他被借调到镇政府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鸣皋镇工作的一年里,他写了…  相似文献   

6.
他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病已有半年之久,一直拖到挪不动双腿了,才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笔,住进了连云港149医院。然而,在他床头枕边仍堆满了随身带来的《新闻写作指南》、《新闻通讯》和《新华日报》、《连云港日报》。同室的病员说:“他呀,在治病的20多天时间里,除了最疼痛难忍的头几天外,不是看书读报,就是写稿改稿。”这期间,他为报刊撰写了5篇言论,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出版的第5期《湖北新闻通讯》上,集中刊登了《孝感报》的17篇业务探讨文章。这组文章既有经验交流和采编体会,又有业务探讨和专题研究;作者既有报社的负责同志,也有一般编辑记者。它们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孝感报》的同行们很重视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湖北新闻通讯》在卷首发表“编者的话”说:这一期  相似文献   

8.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湖北随州日报在编辑记者中开展读书“充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近两年来,报社舍得在业务学习上投资,先后为每一位采编人员购买了《新闻报道新思维》、《知识经济与报业发展》、《现代媒体编辑技巧》等20多本书,并采取抽查和测试的办法督促大家认真学习,使编采人员业务素质大大提高。据统计,去年该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新闻论文20多篇,有10多篇新闻作品获湖北省地市州报新闻奖,有5篇获湖北新闻奖。报社被评为全省地市州报报业管理先进单位。(金鸣)随州日报督促编辑记者打牢业务根底@金鸣  相似文献   

10.
《新闻通讯》编辑室:为了学习新闻业务知识,近几年来我们铜山报社给每个编采人员订了一份《新闻通讯》。大家在学习中认为:新闻通讯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面广,既有理论高度, 又有实践深度、通俗易懂的新闻刊物  相似文献   

11.
王富 《军事记者》2009,(3):68-68
一名普普通通的四级士官、军车驾驶员,硬是凭着自己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爱,干出了让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10余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军工报》、《河南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000余篇(幅),其中20多篇(幅)获奖。近年来,他连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被《中国军工报》和驻地日报聘为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2.
我订阅《新闻通讯》有六个年头了。在我的“新闻之路”上,《新闻通讯》就象一盏闪亮的明灯,把我引进了新闻这个辉煌的殿堂! 《新闻通讯》栏目众多,指导性强。随便翻开一期杂志,稿件都不会少于30篇,与杂志的订价相比较,还不到一分钱一篇。而其中的“通讯员促膝谈”、“新闻业务研究”等,则是广大通讯员最喜欢的栏目了。它通俗易懂,指导性强,这对众多还在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写作新闻通讯研究世界历史事件,分析各国的社会结构特征,是马克思新闻写作的特点之一。他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10年,评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重大事实,其中包括关于中国的新闻通讯15篇。这些通讯当时所分析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症结,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是我国最早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我党一位较早办报,领导报刊工作的新闻活动家。一九二○年底至一九二四年六月,周恩来同志为寻求革命真理到欧洲勤工俭学。在旅欧期间,他积极宣传马列主义,领导勤工俭学工作,并从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总支部和旅欧中国共产党总支部的创建工作。与此同时,周恩来同志还不辞辛苦地从事新闻通讯的写作,据统计,周恩来同志旅欧期间写了五六十篇《旅欧通讯》,约有二十多万字。在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副刊《觉邮》等有影响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少时有个梦:长大当警察,让坏人伏法,让百姓安享太平……。也许是命运的垂青:1986年我终于美梦成真。我工作之余,刻苦学习、笔耕不辍。特别是从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7年来,先后在《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杂志、“大众日报》、《山东法制日报》、《青岛日报》等30多家中央、省、市报刊和电视台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200多篇,另外有新闻理论文章在《青年记者》等多家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2篇在“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滑县公安局宣传干事丁玉勋,酷爱新闻写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忙里偷闲构思,深入一线采访,挑灯夜战写稿,采写了大量反映公安干警风貌、奏响时代强音的鲜活稿件。1997年至今,陆续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河南法制报》、《河南农村报》、《大 河报》等近百家新闻 单位发稿600余篇, 仅1998年就在中央、 省、市级新闻单位发 稿150篇,被县委宣 传部、县公安局评为 “优秀通讯员”。 在辛勤笔耕的 同时,他还积极宣传 新闻写作类报刊,经 常向熟悉的新闻爱 好者推荐《新闻爱好 者》、《河南新闻出版 报》…  相似文献   

17.
孙艳铃,四川宜宾市珙县人,1998年12月入伍,新疆军区某师后勤部医院卫勤连战士,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4次,2007年获《人民军队》报优秀通讯员三等奖,多次被师里评为学习成才标兵,2008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从事新闻写作以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和《新疆日报》等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8.
省新闻学会主持的一九八五年全省报纸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最近在西安揭晓,共有六十四篇(幅)好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十一个,二等奖十六个,三等奖三十七个。以下是获一等奖的新闻作品目录: 新闻三篇:《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陕西日报)、《丧事中的大红匾》(陕西日报)、《省公路局“企业验收团”在安康大搞“吃、喝、拿”》(陕西日报);通讯二篇:《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陕西日报)、《张斌杰轶事》(宝鸡报);评论一篇:《年龄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陕西日报);来信二篇:《值得深思的掌声》(法制周  相似文献   

19.
在苏、鲁交界的微山湖畔,有一位青年被人们誉为“农民记者”。他就是铜山县利国乡通讯员贺天飞。他,刚到而立之年,搞专职新闻报道不到三年,已有300余篇稿件被中央、省、市、县报纸、电台录用,其中有3篇广播稿被评为江苏省、全国好新闻一、二等奖,有5篇被中国广播出版社编入《社会新闻集锦》一书。还有10多篇写作体会文章在《新闻通讯》、《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晓,在这成功的道路上,他克服了多少困难,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啊!  相似文献   

20.
人说,从事业余新闻写作难,但阆中市龙泉镇党委书记莫子君却在这条路上跋涉了十五个春秋。十五年来,莫子君采写的新闻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南充日报》等中央、省、市级的38家新闻单位用稿2600多篇,年均用稿量近200篇,其中有48篇获省、市好新闻奖和征文大赛奖。榜上无名脚下有路1980年秋天,刚满16岁的莫子君高考以6分之差落榜,之后,他回到阆中市老观镇关帝庙村。第二年,莫子君自费征订了《四川农村日报》、《南充日报》,他一边读报,一边试着写一些身边发生的新人、新事、新经验。初涉新闻报道莫子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