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8月20日,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说方志敏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对广大贫苦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就开始革命斗争的尝试。大革命时期,方志敏在江西积极领导农民运动,最早对农民进行启蒙教育。提出"中国之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派出大批赣籍学员到彭湃以及毛泽东主办的农讲所学习,还在江西省内积极开办农运培训班。在江西各地建立党支部,并以"两条半枪"开始建立农民武装。面对国民党右派的挑衅,方志敏积极捍卫农运领导权。大革命失败后,在与中共江西省委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方志敏创建了弋横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历史上著名的全红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粟裕、汪东兴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精神的表述依然在争论中,现在最权威的表述是:“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八个字,其中“创造”指的是方志敏创造性地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这只能被几个专门研究方志敏的专家所理解、熟知。“奉献”二字有些画蛇添足之感.方志敏参加革命并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本身就是对革命最好的奉献。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篇文章曾经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为国人广为传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以,方志敏精神应该浓缩成四个字“爱国、清贫”。  相似文献   

5.
《清贫》这篇短文,是方志敏烈士一九三五年在国民党监狱中写成的。 方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就认真学习马列著作,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方志敏同志在江西从事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坚持“工农武装割据”,从“两条半步枪闹革命”,到创建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方志敏同志始终站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革命路线一边,同李立三和王明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十月长征开始时,方志敏同志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队北上。途中,遭到国民  相似文献   

6.
豫皖苏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在华中地区规模较大、建立较早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设和斗争,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支援抗日革命斗争,打破日军、伪军的经济封锁,活跃革命区经济,稳定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等作出了一系列贡献。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做好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和发展的群众基础,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毛泽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在农民中开展教育工作,通过开办夜校、文艺活动和红色标语等教育形式,对农民进行党的性质宗旨、革命任务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思想教育,进而打破农民封建残余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激发革命热情。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对做好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理论和政策使中国农民 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党中央统一部署 和领导下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政府,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历史上空前的根据 地星火燎原之势;在革命根据地内,广大农民是根据地武装斗争的主力军、政权建设的基础和经济建 设的生力军。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农民发挥了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之所以能提供这个落脚点,就是因为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在创建根据地的时候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和巩固根据地的发展。基于这个原因,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在配合和促进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她出生于红色革命家庭,曾祖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建人方志敏。从小学一年级至今,她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就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南昌市豫章路小学五(1)班少先队员方铭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心,阐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琼崖共产党人根据琼崖革命实际,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对革命道路进行艰苦卓绝探索的历程。正是在正确道路的指引下,琼崖革命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被陈毅元帅誉为"东井冈",这里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教育了一代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根据地建立后拥有独立开展对外贸易解决根据地建设的经济困难、利用城市优势支援根据地建设等特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建设,通过创办革命报刊、进行文艺宣传、举办干部训练班、开办平民夜校等,在根据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政军干部,推动了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促进了左右江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播,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上饶地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全区辖10个县、2个市,总人口为598.97万。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领导革命群众创建了著名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全区有6个老区县,其中老区全红县就有3个。 这是一块丰饶的土地。上饶地区古为“牙闽、控越、襟淮、面浙要冲之会”,现地域与闽浙皖相连,占据相当重要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义勇  海东 《江西教育》2012,(10):2-2
<正>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创建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被陈毅元帅誉为"东井冈",这里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教育了一代  相似文献   

17.
川陕革命根据地曾经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一直把它视作研究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课题加以关注,也把它视作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文章主要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历史地位、经济建设和发展、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及其他一些方面等入手,对多年来涉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展现多年来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多次选择、调整落脚点,最后落脚陕北,其首要原因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仅存革命根据地。其次是党中央的科学精神和战略眼光与"北上抗日"政治路线的共振,使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历史必然。到达根据地后,党依托着这块唯一的根据地,通过红军"东征和西征"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力量"的斗争中赢得了先机。随后深入华北地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为日后的发展并最终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二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军民生活、革命战争和各项建设主要依赖农业。为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地党和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根据地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工业和手工业提供了原料,为商业贸易提供了商品,为财政收入提供了源泉,更获得了人心,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之日起,就着手抓教育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江西苏区、陕甘宁边区、东北解放区等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体现了教育为革命和生产服务的精神,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编写为新中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