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节庆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和劳动生活中产生的主要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产物,是一种发展速度最快、辐射带动性最强、收益面积最广的民俗事象。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民族节庆活动成为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探索民族节庆文化助推文旅融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民族节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在文旅融合发展主体维度上合理调动内生产力和外激活力,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提升民族节庆文化含量;助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消解民族文化活动与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矛盾冲突,赋能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并加大对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推了乡村文旅融合的纵深发展,但由于身份认知不同,二者在发展阶段和功能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了文旅融合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仅阻碍了文旅融合顺利开展,而且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深入分析文旅融合历程与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的四大矛盾分别为文旅融合中的利益追求矛盾、文旅产业的规则差异矛盾、文旅产品消费特征的矛盾、文旅差异化发展的矛盾。通过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融合的矛盾,有助于为乡村文旅融合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进而合理解决融合中的矛盾点,加速、加深乡村文旅融合。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山缠花产业和英山以花为主题的旅游业深度融合,可为英山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积累精神财富和提供智力支撑。通过深入调研,采取挖掘缠花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场馆;创作本土文化演艺项目,推进文旅融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丰富文旅业态等途径。配合实施培育桑蚕种养基地,夯实产业基础;扶持蚕丝生产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创建“英山缠花”品牌,提升文化价值;打造缠花产业链,深化文旅融合等措施。实现英山缠花文旅创新融合,达到活态传承缠花文化,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彼此促进,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全国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四种类型,明确指出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在这四类村中,城郊融合类村庄(以下简称城郊村)具有率先振兴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推动城郊村充分利用近城优势,从空间、人才、主导产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进行重构,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机遇,破解人才不足、资金缺乏、制度不活等制约因素率先振兴,对推动临沂市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乡土生产方式孕育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乡村是古代文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诗意呈现,田园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支撑。本文从传统田园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出发,提出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的内在逻辑、方向及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决策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标识在乡村旅游中能引导人们游览、展现文化特色、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体现了乡村振兴更精细化、深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乡村标识设计中存在与当地产业脱节、文旅融合不佳和缺乏创新等问题。本文从设计学与社会学角度,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提出乡村标识设计中应对乡村产业进行符号化提取、对文化进行和美元素凝练、重视标识设计的主题统一和形式创新等策略,以便更好展现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品质、间接推动产业链及产能经济的快速发展,助力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今天,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转变的迫切要求,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旅融合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主要发展模式,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基于对成都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发展文旅融合的方式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少数民族聚集区的高职院校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中应发挥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培养人才等重要职能。助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应采取开展校村合作;进行职业学校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建设“三师型”双语教师队伍;进行特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组建产学研教助力联盟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9.
推动乡村工匠培育,对于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章分析乡村工匠培育的价值意蕴,指出乡村工匠培育面临“新鲜血液”不足、培育方式单一、发展缓慢等现实挑战,提出制定“多元共育、协同发展”的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搭建“文旅融合、资源共享”的乡村工匠培育平台,构建“全过程式、层层递进”的乡村工匠培育体系,完善“客观公正、形式多样”的乡村工匠评价机制,确立“多方参与、资金充足”的乡村工匠扶持措施等培育路径,以期为乡村工匠培育提供一些科学依据与参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如何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普洱市倚象镇L村发现,当前L村在乡村治理与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对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民族地区需要从强化党建引领、增强产业品牌效应、激活乡土文化、强化科技支撑方面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以地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泰宁大金湖核心区的池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池潭村的历史文化、建筑资源、民俗特点、生态环境、农产品资源等进行梳理分析,多元化角度挖掘乡村特色,针对现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设计,以助力池潭村乡村振兴,为相关乡村文旅融合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促进文旅融合、弘扬乡村文化有重要意义。苏南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但依然存在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文化底蕴、基础设施缺失等问题。可以通过打造吴文化特色乡村旅游,利用数字化媒体丰富乡村旅游形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文明乡风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苏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使苏南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由追求义务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新飞跃。乡村教育不仅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夯实乡村人才资本的重要利器,能够为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但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离农”与“为农”的价值选择困境,面临着城乡地区教育质量差距大、师资、生源力量薄弱等挑战,乡土文化历经价值涤荡,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以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因此,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实现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补足乡村教育短板,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基础;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石;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明确乡村教育目标指向,进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推进乡村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广西不断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较差、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较低、乡村文化治理尚待加强等突出问题。要因地制宜,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模式、“新乡贤+三治融合”模式、“村企合作共建共享”模式、“超级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广西乡村治理水平,并不断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治理品牌,切实解决好“三留守”问题,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完善人才、资金协同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则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举措。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四川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存在的现实短板,并提出对策建议。文章认为,四川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要重点加强乡村文脉梳理和保护、推动文化品牌培育主体协同、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分类策略、完善文化品牌培育生态体系、促进文化品牌培育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17.
推动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具有多重价值,具体表现在:突显乡村环境保护的生态价值,强化农村发展的经济价值,加快乡村振兴进程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文化理念淡薄,生态旅游的持续性受限,专业人才资源匮乏,生态旅游的后继力不足,资本投资贫乏,生态旅游的规模化遇阻,产业融合困乏,生态旅游的集群度不高等诸多现实困境。对此,提出以下推动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即以文化振兴为抓手,深挖文化要素;以人才振兴为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以产业振兴为契机,强化财政支持;以生态振兴为基础,推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8.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厚植乡土社会的人力资本等。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廓清技术边界,强化专业赋能;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文化活力;尊重个体生命,回归育人本质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唤醒和激活了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农村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彰显地方与民族特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等重要意义。基于农村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农村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反思了当前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传承路径,以此来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红色阅读在安徽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红色阅读服务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归纳总结并据此提出优化方案:强化村民群体的红色阅读意识,提升村民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和认同;加强红色阅读的多方位宣传,养成村民主动阅读的好习惯;保证红色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扩大革命前辈奋斗精神的影响;优化红色阅读引领人才的培育,有针对性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推进红色阅读与生产、生活的融合,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共同发展。以红色阅读为抓手,重视红色阅读活动的开展,多层面精准发力,加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安徽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多维价值,进而行之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