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国时期出版的文献种数多、数量大,但是收藏地分散且难以保存,破损严重。从历史文物性角度来说,民国文献是文物珍品;从思想学术性来说,民国文献含有大量学术珍品;从艺术代表性来讲,民国文献含有大量艺术珍品。但现有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只能保护少量文献,唯有突破现在的保护范围,从宏观上着眼,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民国文献的流失损毁。  相似文献   

2.
文献的老化--变黄、酸化、失去机械强度,直至成为碎片纸屑,是一个不可逆的化学变化过程.文献保护就是要尽量延缓文献老化过程.民国文献保护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方面,本文所讨论的是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格式转换是古籍与民国文献再生性保护的主要途径,目前图书馆因格式转换导致文献原件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从《图书馆资料保护与处理原则》出发,结合国外典型案例,提出通过规范管理流程、健全制度方法、整改工作模式等方法建立国内文献格式转换的原生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国文献合作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和研究了民国文献收藏分散、保护境况堪忧的现状,提出拓展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的途径、民国文献的保存范围以及民国文献合作储存和开发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云 《新世纪图书馆》2012,(2):73-75,52
论文分析了民国中医药文献的保护现状和新善本价值,提出应在实际保护工作中确立新善本意识,并从新善本普查、加强理论培训、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等方面对民国中医药新善本文献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苏州民国文献收藏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到,苏州民国文献建成了目录数据库,可供在线检索,但是数字化开发能力有限,文献利用和应用效率不高。为了促进苏州民国文献的保护开发利用,应提高保护意识,制定保护政策;开展"再生性"和"原生性"双重保护;建立联合目录,完善检索系统;开发编研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文献资源保护是新时代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实体文献保护工作已取得深入进展,围绕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分别展开深入研究与实验性实践。面对馆藏差异,应根据文献实际保护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从文献破损情况、文献版本、馆藏稀有度三种形式出发,按照“普遍”到“特殊”的原则给予文献分类保护,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为最终构建合理完整的民国文献保护体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武红 《晋图学刊》2016,(4):53-55
民国文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如何准确地认知、保护进而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珍贵民国文献意义重大.文章着重从加强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加大抢救征集工作几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华南抗战文献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类文献纸质特殊和保存环境不佳导致损毁严重的现实,介绍了举办展览、编撰图录、影印出版、建立数据库等开发利用方法,探讨了开展普查、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相结合、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就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数字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民国文献数量众多,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通过对图书馆民国文献馆藏现况调查,分析民国文献破损的原因,阐述开展民国文献保护的必要性,对图书馆如何保护民国文献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丰富的民国时期文献的基础上,分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个层面,对该馆在建设标准书库、改善保管环境,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建立标准文献修复室,开展民国时期文献的修复工作的相关技术问题,民国时期文献的影印出版、缩微复制、数码扫描和数据库建设等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古籍作为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破损老化严重,亟待修复,这是古籍原生性保护的关键。文章重点阐述传统古籍修复中的三要素,即浆糊、古籍修复用纸与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谢雷 《图书馆建设》2012,(8):13-14,17
民国文献可分为民国图书、民国期刊和民国报纸等形式。目前我国图书馆采用中性纸装订民国期刊,采用绝氧杀虫保护套装封装民国报纸,通过环境温湿度控制保护民国图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民国文献的保护与修复尚未有具体的标准,图书馆只能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开发民国文献的替代品、编制索引,加快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立健全阅览制度,改良保存环境和装具,采取适当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古籍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界在总结出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之后,又提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概念。本文认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对古籍文本和古籍知识、古籍工艺技能与传统写印材料的研习、传承和传播;实施方式是通过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古籍和古籍保护知识理念的社会传播两个层面来进行;对应发展的学科分别是古文献学、古籍工艺学、传统写印材料学、古籍传播学、古籍数字人文等。古籍传承性保护理念的提出,扩大了古籍保护的主体范围,强化了古籍保护学科体系,有利于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工作进程。古籍传承性保护与古籍原生性保护、古籍再生性保护三足鼎立的内容架构,理顺了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对古籍保护事业认识日益完善的结果,也是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不断进步的表现,更为构建合理的古籍保护学科知识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民国文献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国文献的保存状况调查,以及对民国文献纸张的分析,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17.
个人数字存档(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是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个研究热点,该领域注重对个人实践中产生的且归属于个人的原生性和再生性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保存、组织、检索、传播和利用。文章着眼于国外个人数字存档实践,希望通过对微软研究院MyLifeBits项目的分析来探索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理论及实践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燕梅 《图书馆论坛》2007,27(4):36-38,115
论述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探讨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工作主要的技术、方法及发展方向,认为高校图书馆应着重加强和拓展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工作,并应积极参与网络化共享.  相似文献   

19.
民国文献纸张酸化严重,已严重影响其利用和保存。为解决纸张去酸问题,国内外先后在去酸方法、技术、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对目前国内图书、档案、文物去酸技术研究的梳理,分析了该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由于近20年来国外有关去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纳米材料的应用已成为主流,文章依据文献资料,综合评述了纳米材料用于纸张去酸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分析了纳米氢氧化钙和氧化镁的主要特点,比较了二者的应用效果,可为国内开展纸张去酸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医药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是实现中医药古籍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数字化过程中涉及到中医药文化、医史文献、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中医药文化与其他文化创意交叉融合的表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药古籍数字化主要从中医药古籍的书目元数据、原文图像、全文文本、研究支持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文章结合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在探索与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对中医药古籍的数字化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