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容妹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44-45,67
近年来,由专人来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小孩,从而便于自己集中精力进行职业竞争,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家庭生活的潮流.然而,<劳动法>对家政工的排挤适用,使其本应享有的权利被剥夺,权利救济的请求遭限制.法律规范的缺失,致使家政市场的运行无章可循,随意性和任意性增加,家政工合法权益的保护陷入法律困境.因此,加快家政工权益保护的立法,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制定相关的家政服务法律法规,采取相应地政策措施,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2.
家政服务业是一项新兴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但因社会和家政工自身的低职业认同度,家政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不断降低。本文建议从社会公众和家政工自身两方面提高家政职业认同,从而改善家政工的职业地位,使家政从业人员的地位有所提升,进而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政”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就是收入不高、地位也不高的保姆的“学名”。而现在新型的家政工不但挺神气,收入也高,甚至还有出国机会……“家政”的变化不仅引得人们趋之若鹜,也让我们思考良多。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意义重大。但在执法实践中,正确界定政府信息,明确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和方式,科学甄别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排除范围,厘清《条例》与相关法律的适用关系,以及掌握政府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权”、“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创业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法律活动,其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也要求保障公民创业权的实现。在权利属性上,通过分析就业权、工作权和劳动权等与创业权相似的权利类型,可知其具有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双重属性。在权利构成上,借鉴阿列克西的三要素权利构成理论,对创业权的主体、客体和义务对象等进行规范建构。在保障路径上,根据创业权的双重属性和义务对象,运用国家义务理论,理清保障其实现的国家尊重、保护和给付义务。在实现形式上,制定《创业促进法》,以突破创业权保障在法律形式上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解决就业供给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措施,对促进和稳定就业形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职业培训政策是积极的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从政策的目标、组织和过程维度对职业培训政策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政策的思路,使职业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央就业优先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对于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精神、解决就业难题、保障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知道,《劳动法》是一部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的法律。该法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了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从劳动报酬权、平等择业就业权、休息权、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全面地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还规定了国家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如促进就业、进行职业培训等,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在《劳动法》的规定中,只要是通过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都由劳动法一体调整,劳动关系的主体一律平等适用劳动法。这就打破了所有制界限,消除了歧视,保证  相似文献   

8.
跟别人团结在一起,形成"我们",你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科学管理打造品牌家政服务中心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立雇主家庭、家政人员个人服务记录管理档案。为了保障雇主和家政人员双方利益,中心实行工资支付集中管理的办法。用工洽谈达成意向后,雇主须交纳家政服务员首月劳动工资。每月雇主依照中心工资单向家政工发放报酬。这样即便发生劳资双方纠纷,服务  相似文献   

9.
李河 《中国培训》2009,(12):32-33
2009年,为切实抓好“特别职业培训”工作的落实,鸡西市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鸡西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鸡两市特别职业培训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的特别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培训对象实行统一规划、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第十二条中强调应“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它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第十三和十四条又专门对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的内涵给予了确定,...  相似文献   

11.
在家政专业学历教育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区域互动合作,与家政行业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实行订单培养,是促进家政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在开设家政学历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开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家政教育与职业培训,是推动高职家政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即将步入2006年新春佳节之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落实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十一五”期间推动职业培训大发展、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策略和行动纲领。《意见》紧扣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核心(即技能引领、促职教发展战略),突出了国家“十一五”期间以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的目标,为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献上了厚重的新年贺礼,《中国培训》全体同仁为之欢欣鼓舞!回顾“十五”,国家多次召开全国职教会,并且专门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考试立法不完善,是考试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从宪法之制约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视角看,应强调对国家考试权力与公民考试权利的平等保护。就教育考试方面说,落实完法所隐含的考试权的途径是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对考试权的地位、法律责任、权利救济等给予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约有2000万人的家政工,这一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并没有被纳入正式的劳动就业范畴,无法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每到春节临近,人们都会谈起保姆荒这个话题。对于家政服务这个行业,我们的关注不应该仅仅是在节假日时才被提起,家政工作为劳动者应当平等地享受国家社会所提供的社会待遇,当我们在享受着家政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服务的同时,他们理应得到尊重和体面尊严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的改革——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聘请他人来操持家务、看护老人和小孩,家政行业逐渐脱颖而出,行业队伍也越滚越大,繁华背后隐藏着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家政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家政工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如何处理,实践做法不一,现状不容乐观,在梳理家政工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提出工伤保险应与劳动关系分离开来,将家政工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以解决家政工的人身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伦理秩序的要求,世界各国和地区刑事法律中都规定了亲属拒证权。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说,亲属拒证权对社会价值的保护超过了惩罚犯罪所带来的利益,符合民众普遍的法律情感。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对于人性、人情以及伦理价值的维护与亲属拒证权可谓别无二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的规定是不完全的“亲属拒证权”。这种不完全的“亲属拒证权”并未免除亲属证人的作证义务,也无法实现特免权制度所要保障的价值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明甫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9期撰文指出,高级职业技能产生的条件主要是通过培训即人力资本投入获得,而这种培训需要机制的保障,特别需要参与者的协作。充足的职业培训可以达到“高技能平衡”,而“高技能平衡”是生产高质量产品和实施高附加值战略的前提条件。要实现高技能平衡,首先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重新编写了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家政》。新编《家政》是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讨论)编写而成,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有利于学校组织教学。为了让老师更多了解这册教材,本文对新编《家政》作简要介绍并提出教学建议,供师生在教学中参考。一、新编《家政》教材的特点1.贴近生活实际,有利学生操作性学习。家政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劳动技术教材,新编《家政》教材主要通过“衣物洗涤”、“生活计…  相似文献   

19.
以家政行业为代表的非正规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但是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受侵害,而这些行业中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是妇女。如何保障非正规就业妇女的劳动权益,已日益引起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的关注。目前,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并未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因此,当她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无法可依,投诉无门。国家应将家政服务行业等非正规就业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切实保障这些职业妇女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20.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修正案加强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基本人权的保护,《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及“人权保护法”,应该适应《宪法》修改的需要,在人权保护方面有更大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显不足.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在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分析了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