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国家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此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阳光体育”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下一代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由我国政府强力推进,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干预的政府措施。活动开展几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的意识普遍得到提高,每天锻炼一小时蔚然成风。本文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深入持久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1义务教育阶段的阳光体育运动
  1.1阳光体育运动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至此,“阳光体育运动”正式从国家层面提出来,它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以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不利局面、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明浩 《精武》2014,(36):158-158
为了帮助当今大学生摆脱亚健康问题,文章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核心,详细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干预作用,并立足于大学生体育运动实际情况,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干预策略。实践经验表明,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身体状态可以起到改善、调节作用,同时也能够突出终身体育锻炼良好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5.
王思瀚 《新体育》2022,(2):96-98
阳光体育运动旨在给予学生更多的接触大自然,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极大的创新了教育理念,给学生更多的身体锻炼、放松学习压力的机会。目前,阳光体育运动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探究,首先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产生背景,其次根据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特点研究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阳光体育运动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提出是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大举措。学校武术教育在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及学校武术教育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价值等问题进行分析,为动员和号召中小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锻炼,为发挥武术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进一步推动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于4月29日全面启动。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问绍飞 《体育科技》2014,(6):147-14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太仓市第一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参与体育的运动时间短,运动频率低,体育资源不足,阳光体育运动缺乏创新。并提出健全领导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和建设力度,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评价工作等对策和建议,以确保该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内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状况的调研,综合分析目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华南农业大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情况,介绍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的构建与开展。描述了五个层面的组织机构、四级并举的阳光体育活动运行机制、五项考核计分的考评办法,以及考评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实施方案。构建的实施方案从管理层面、活动开展层面上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于现代社会,大专院校学生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本文总结了主观能动性对于体育训练的作用,根据目前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环境、意识认知、学习态度和教师技能四个方面研究了培养大专院校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依托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群体竞赛和运动训练等体育教育实践,以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与阳光体育运动具有目标一致性,高校应把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和开展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整体效果较差、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从高校体育管理机制、组织运行、实时监督、实效性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的长效机制与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13.
黄睿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101-103
通过对我国高校阳光运动中“每天锻炼一小时”进行认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更好的开展,激发学生每天坚持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珍珠球的教学实验,指出珍珠球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开展是可行的。珍珠球教学不仅顺应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珍珠球运动的普及与传承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受学生的欢迎;实验结果表明,珍珠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开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6.
齐大路  李瑞龙 《体育科技》2012,33(2):130-13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对中医药院校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进行研究,发现沙滩排球具有天人合一、俱得天气与地气、维系人体生命要素以及尽享阳光魅力等独特优势,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和健身功效,非常适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身心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阳光长跑是一项以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以及身体素质为主的冬季户外活动。现阶段,鼓励学生走进阳光下的操场进行运动并构建体育活动新形势已经受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密切关注。本文简单阐述了阳光长跑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分析了高职院校阳光长跑工作困境,重点从4个方面讨论了构建高职院校阳光长跑工作体系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西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燏  宁业梅 《体育科技》2010,31(1):130-132,136
广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加快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扬民族体育文化。从宣传、师资队伍和教材的编制等方面提出少数民族竞技体育在高校应用与推广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应根据新世纪人才结构及高等体育功能特征,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开展的需求。长期以来,体育课程忽视考核中学生身心素质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进步的幅度与努力的内容。高校体育中适当穿插一些与体育知识点有关的太极"阴阳观",这样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本文说明了太极"阴阳观"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阐述了太极"阴阳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