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可以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投票者之间政治交易的产物,其本质是政治契约。由于契约双方的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如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成本,分析公共政策契约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设计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框架。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公共政策可以视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投票者之间政治交易的产物,其本质是政治契约。由于契约双方的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如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等,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成本。分析公共政策契约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设计节省交易成本的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古典范式的交易费用模型化无法触及制度;基于比较制度范式的交易费用模型化对交易的组织细节虽有深刻的洞见,但无法求解均衡交易费用。鉴于此,提出一种创新的交易费用模型化范式——契约结构范式。从契约结构的角度发现:交易参与人的行为品行和信息结构以及标的专用性会导致交易冲突;改善信息结构、提升治理水平是化解交易冲突的必由之路;均衡交易费用出现在信息费用和治理费用的边际效应相等时;制度环境的介入会节约交易费用但会耗费制度费用,二者的权衡导出均衡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外部治理从法学角度涉及对各种要素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些安排从价值角度而言就是用来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这些安排是否有用也就成为评价上市公司外部治理制度好坏的标准.在诸多有用性里,社会效率、最低限度的公平、交易安全应成为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否定流质契约的合法性,对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平、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作用。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也对流质契约作出禁止性的规定。近年来,为了维护交易双方利益平衡、减少交易成本、促进效率、充分体现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则,部分国家开始解禁流质契约。承认流质契约的合法性,对完善我国现行担保物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三个要求:信息披露、公平公正对待股东和防止内部交易、有效实施法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立标准和执行标准有很大作用:通过信息披露影响投资决策、提高运营透明度、防止内部交易、建立高标准的治理结构、强化法律执行力度、促进诚实经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促进公司治理的四个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组织通过知识契约安排将各利益相关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交易属性决定了知识契约形式,进而影响着各方行为。校方与各主体间的知识契约关系使大学组织具有控制松散性、二元权力结构、信任协作机制、组织边界模糊、协同创新等特征。大学的组织特征能够有效地抑制知识契约履约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双边机会主义、要挟和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组织治理更加依赖于信任、声誉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适用不同知识交易属性的网络治理机制为大学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营企业在解决就业,增加社会财富和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也存在着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劳动契约松散等问题。对此,非正规部门理论可以分析这些问题。非正规部门一般与社会保障,劳动法规和劳动保护措施没有制度性联系,或虽然有联系,但不被遵守。在当前的情况下,就业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就业不仅是生存的手段,还是融入社会,给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与非正规部门一样的劳动标准只会让更多的人失业。私营企业不规范的劳动关系应该朝正规化方面发展,问题在于时机的选择与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向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三个基本要求:①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股东;②防止内幕交易;③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证券市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立与执行标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来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提高其运营的透明度,防止内幕交易,逐步建立起高标准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加强法律执行力度,促进公司诚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由于契约不完全以及法治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政府监督无效等治理盲点,需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以作补充。社区治理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平衡了劳动争议各方的利益,是一种能自我维系的有效制度。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社区治理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解决了原有制度效率低下、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中山市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有效运行就是该制度创新成功的一例。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还需在发挥第三部门的角色优势、设计事业共同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新紧密群体、传播制度创新知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