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它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本文论述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并论证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政治演说可以说是一种极具特点的文体,所以针对此文体的翻译方略的探究,已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都从未具体从文体方向进行过探究。本文就依据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理论"和"语义翻译"策略,并结合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演说辞。从中通过分析演说辞的文体特点,探究出纽马克理论指导下的此文体翻译方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戏剧的特点,提出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是有区别的。从理论上分别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巴斯奈特的文化转向进行了论证,并结合朱生豪和方平的《威尼斯商人》译文比较对三种不同的翻译原则进行例证,以求能找到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严复和纽马克作为中西译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提出了"信达雅"和交际翻译理论。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理论核心——翻译标准及创建理论的前提基础和目的,揭示了其相似性。并说明中西译论本质是一致的,可以彼此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翻译的研究由来已久,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尤为重要。在翻译莫拉莱斯的小说《布娃娃瘟疫》过程中,笔者拟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对源语语篇与译语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解决翻译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彼得·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文化意象的英译. 杨译和霍译对形而下之"器"的物质文化到形而上之"道"的精神文化做了不同的处理. 杨译多运用语义翻译,霍译多采用交际翻译,但译者翻译策略不是一成不变,以期翻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唐诗作为中国诗歌的精华,反映唐朝的经济、地理及文化生活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宝。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本文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的研究,结合唐诗的特点来阐述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唐诗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从翻译技巧的角度阐述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字幕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受屏幕所限,字数应简洁、凝练,同时又要传达出源语的语境、语气和人物要表达的语义。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老友记》第七季的字幕翻译为案例,总结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角下准确、简洁、瞬间易读性三个原则在该字幕中的体现。同时,笔者根据纽马克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定义分析了该理论指导本字幕翻译的可行性,发现在语义翻译指导下译文可采用音译、直译策略,交际翻译指导下则可运用意译、替代、增补、减译的策略。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不是完全孤立的,应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既忠实原文又考虑观众对字幕的理解期待,以本土化的形式传递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视角对当前中国引进的优秀影视作品片名翻译进行分析,归纳影视片名中译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即忠实原则、文化原则、普遍原则,并得出结论:要想真正翻译好影视片名,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且对中西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是让译文读者最大程度地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除了受作品内容的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更是由语用含义的再现和社交语用的等值决定的。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与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有对应关系:交际翻译强调理论交际效果和交际功能,这与实现语用含义对等翻译的目的不谋而合;以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为中心,可以实现社交语用等值翻译。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有利于实现语用功能等值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交际理论将语言交流置于信息传递的背景下进行考量,注重交际的有效性。建立在信息交际理论基础上的奈达翻译理论自然十分关注信息传递中的一切因素:信源、信宿、信号、信道、噪音等等。本文将从交际视角对奈达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并对翻译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市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汉英翻译需求激增,对其译文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研究其汉英翻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就以部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某些段落译文为例,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来研究其汉英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首先在他的翻译理论中引入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研究思想.从乔姆斯基的句法普遍原则着手,进一步阐述奈达的"逆转换"和"动态对等"思想,对奈达翻译思想的理论基石-以句法为中心的转换生成的语言观做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对比和分析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关系,说明了转换生成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景观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关系到城市的整体面貌。古城的语言景观更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古城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化进程。基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分析潮州古城景区牌坊街语言景观的翻译现状,针对当中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译文不统一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曲艺的评剧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热情和关注。评剧对外宣传材料的研究对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类外宣材料翻译质量以及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民间曲艺——评剧的了解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唐山市博物馆评剧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为研究文本,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框架下,归纳评剧对外宣传材料的语言特点及其所属文本类型,探讨优化评剧对外宣传材料的英译策略,以期对此领域的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纽马克根本不同的文本类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为依据,具体分析这两种方法在广告的标题、正文、口号、商标和插图这五个组成部分中的灵活运用。通过实例,分析了商业广告文体的语言特色。在翻译广告文体时,要求译者要巧妙运用,切忌生搬硬套。只有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翻译作品,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合肥公示语作为合肥对外展现自己的窗口,其广度和深度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肥的整体形象。本文在大量收集合肥现行公示语的基础上,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出发,结合公示语指示、提示、限制、强制的应用功能,以"简洁、统一、易懂"原则为指导,分析其英译现状,并给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奈达(Eugene A. Nida)的等效翻译是目前最佳的翻译理论理论原则,尽管它仍有许多不足和不实用性,但我们不可忽视它在目前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商标翻译研究开启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商标翻译的目的性出发,分析了英汉商标的构词来源,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指出英汉商标翻译宜灵活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